摩天崖吧 关注:10,715贴子:4,585
  • 2回复贴,共1

儒墨之争(三)墨子的药方(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dagezi的博客
作者:易中天
发表时间:2012-02-12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83ac90100xifq.html


IP属地:山西1楼2015-05-21 21:44回复
    (一)
    (画外音:在前面的节目中,易中天教授为我们讲到,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都对当时礼坏乐崩的社会状态表示不满,围绕着如何“救世”的问题,两家展开了“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便是儒墨两家针对社会问题所开出的“药方”。孔子提出了以“仁爱”救世,用找回爱心的方式来解救当时的社会疾病,但是孔子的药方在当时却并没有取到效果。那么墨子又为当时的社会开出了什么样的药方?他的药方管用吗?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作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部儒墨之争第三集《墨子的药方》敬请关注。)
    现在我们讲墨子为当时的社会开药方,这话可是墨子自己说的,墨子是以医生自诩的,而且我们民族的文化有一个传统叫做“上医医国”,最好的医生他是给国家看病的,墨子就认为自己是一个能够给国家看病的医生。
    《墨子·兼爱上》,墨子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他说圣人是干什么的,圣人就是为社会看病的,他一定要知道这个天下为什么会大乱,才能够治。他紧接着说“医之攻人之疾者然,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他说就像医生看病,一定要弄清楚这个病人他是为什么生病,否则治不了这个病。所以,墨子在《兼爱》篇首先就分析了当时社会的病象(病症)、病因、病根和病理。墨子说当时的社会的病象是“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什么意思呢?就是国与国之间呢它互相打仗,家与家之间,这里的家是指大夫的家,家与家之间也互相地掠夺,人与人之间呢互相地伤害,这就是病象。那么社会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子呢?
    这就要找病因,病因墨子认为是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就是做君主的不仁惠,做父亲的不慈爱,做臣子的不忠诚,做儿子的不孝顺,所以才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这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墨子认为起不相爱,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不爱了,没有爱。做父亲的不爱儿子,就损害儿子的利益来肥自己,做儿子的不爱父亲,就损害父亲的利益来肥自己,做君的不爱臣,损害臣的利益来肥自己,做臣的不爱君,损害君的利益肥自己。总而言之因为大家互相之间不相爱了,所有的人都损人利己,这就是病根。
    表现出来的病理是什么呢?“强执弱,众劫寡,富辱贫,贵澳贱,诈欺愚。”什么意思呢?就是强势的他就欺负这个弱势的,人多的他就欺负那个人少的,有钱的他就欺负那个没钱的,有地位的他就欺负那个没地位的,聪明的他就欺负那个傻的。总而言之,弱肉强食,互相残杀,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的病状。社会既然是这个样子该怎么办呢?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
    现在社会的病,既然“以不相爱生”,那么,治病的办法,就是针锋相对,让人们相爱。既然现在世界缺的是爱,那就补爱。墨子说,诸侯相爱,就不战争;大夫相爱,就不掠夺;人与人相爱,就不残害。君臣相爱,就君惠臣忠;父子相爱,就父慈子孝;兄弟相爱,就融洽协调。如果“天下之人皆相爱”呢?那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总之,只要人们相爱,“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的病象问题,“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的病源问题,“强执弱,众劫寡,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的病理问题,便都解决了。
    怎么补?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这个就叫做兼相爱,简称兼爱。展开来说三句话“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翻译过来就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的身体就像看待自己的身体。别人的身体跟自己的身体一样,我会伤害别人吗?不会。别人的家族跟自己的家一样,我会伤害别人的家吗?不会。别人的国和我的国一样,我会伤害别人的国吗?也不会。所以只要兼爱,天下就会太平。这个话从道理上讲是讲得通的,问题是做得到吗?墨子也猜着了大家说做不到,所以他自己就回答了,他说做得到。


    IP属地:山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5-05-21 21:45
    回复
      2025-07-27 06:28: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五)
      (画外音:在易中天教授看来墨子与巫马子的辩论虽然言之凿凿,但是墨家“非此即彼”的选择在逻辑前提上有着天然的缺失,并且人们总是会爱自己多一点,这是人性的共通之处,那么既然墨家的“兼爱”思想有着超越社会现实的理想主义色彩,是否人家的“仁爱”思想就是最佳选择了呢?)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发现了儒家的问题,就是巫马子说的那句话。就是巫马子说我爱我自己超过爱父母,冯友兰先生说这个话不像儒家的啊,因为儒家是孝字当先,甚至主张孝治天下,孝就是首先爱父母嘛,儒家的人怎么可能说我最爱自己超过爱父母呢?但是,“爱我身于吾亲”这句话,儒家可从来没有说过,也不会说。所以冯友兰先生就猜测说,这一段一定是墨家编出来的,编出来以后往儒家头上扣屎盆子的。
      我也认为这一段话不大可能是孔子学生的话,是墨家编的,但是编得有道理。这个道理就是,逻辑推理就是这样推出来的,我爱邻国的人超过爱远国的,爱本国的超过爱邻国的,爱家乡的超过爱本国的,爱家族的超过爱老乡的,爱父母超过爱家族,当然是爱自己超过爱父母,你怎么到这个地方就推不下去了?
      这个逻辑链就在这个地方啊。而儒家的仁爱里最不能解释的凭什么说爱父母超过爱一切人,你的根据在哪里呢?你说爱孩子超过一切人那是天性,孝可不是天性啊,你凭什么?而且他还有一条经不起推敲,你凭什么说在父母当中爱父亲要超过爱母亲,凭什么?中国古代的礼法规定的就是对父亲孝的这个规定要大于爱母亲啊。
      但事实是相反的,历史上中国人最爱的是母亲。你去看我们中国文学作品歌颂母亲多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直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哪儿有唱世上只有爸爸好的?就是从我们的自然感情来说,中国人最爱的是母亲,我们才会把黄河叫母亲河,把长江叫母亲河,把自己学校叫母校,有叫爹校的吗?
      所以你的规定父亲守丧三年,母亲一年,父亲去世你那个丧服不能缝边,母亲去世可以缝边,从哪儿来的你这个道理?你凭什么这么说?不知道,解释不通啊。当然了所以我说墨子的这个故事不管是真的还是编出来的,他是一脚踩中了儒家的“鸡眼”,踩了“鸡眼”就得蹦起来,孟子就蹦起来了,骂墨子是禽兽。当然这恐怕只是孟子批墨的原因之一,孟子批判墨家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下次再讲。
      (全文完)


      IP属地:山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5-05-21 21: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