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画外音:在前面的节目中,易中天教授为我们讲到,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都对当时礼坏乐崩的社会状态表示不满,围绕着如何“救世”的问题,两家展开了“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便是儒墨两家针对社会问题所开出的“药方”。孔子提出了以“仁爱”救世,用找回爱心的方式来解救当时的社会疾病,但是孔子的药方在当时却并没有取到效果。那么墨子又为当时的社会开出了什么样的药方?他的药方管用吗?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作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部儒墨之争第三集《墨子的药方》敬请关注。)
现在我们讲墨子为当时的社会开药方,这话可是墨子自己说的,墨子是以医生自诩的,而且我们民族的文化有一个传统叫做“上医医国”,最好的医生他是给国家看病的,墨子就认为自己是一个能够给国家看病的医生。
《墨子·兼爱上》,墨子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他说圣人是干什么的,圣人就是为社会看病的,他一定要知道这个天下为什么会大乱,才能够治。他紧接着说“医之攻人之疾者然,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他说就像医生看病,一定要弄清楚这个病人他是为什么生病,否则治不了这个病。所以,墨子在《兼爱》篇首先就分析了当时社会的病象(病症)、病因、病根和病理。墨子说当时的社会的病象是“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什么意思呢?就是国与国之间呢它互相打仗,家与家之间,这里的家是指大夫的家,家与家之间也互相地掠夺,人与人之间呢互相地伤害,这就是病象。那么社会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子呢?
这就要找病因,病因墨子认为是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就是做君主的不仁惠,做父亲的不慈爱,做臣子的不忠诚,做儿子的不孝顺,所以才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这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墨子认为起不相爱,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不爱了,没有爱。做父亲的不爱儿子,就损害儿子的利益来肥自己,做儿子的不爱父亲,就损害父亲的利益来肥自己,做君的不爱臣,损害臣的利益来肥自己,做臣的不爱君,损害君的利益肥自己。总而言之因为大家互相之间不相爱了,所有的人都损人利己,这就是病根。
表现出来的病理是什么呢?“强执弱,众劫寡,富辱贫,贵澳贱,诈欺愚。”什么意思呢?就是强势的他就欺负这个弱势的,人多的他就欺负那个人少的,有钱的他就欺负那个没钱的,有地位的他就欺负那个没地位的,聪明的他就欺负那个傻的。总而言之,弱肉强食,互相残杀,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的病状。社会既然是这个样子该怎么办呢?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
现在社会的病,既然“以不相爱生”,那么,治病的办法,就是针锋相对,让人们相爱。既然现在世界缺的是爱,那就补爱。墨子说,诸侯相爱,就不战争;大夫相爱,就不掠夺;人与人相爱,就不残害。君臣相爱,就君惠臣忠;父子相爱,就父慈子孝;兄弟相爱,就融洽协调。如果“天下之人皆相爱”呢?那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总之,只要人们相爱,“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的病象问题,“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的病源问题,“强执弱,众劫寡,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的病理问题,便都解决了。
怎么补?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这个就叫做兼相爱,简称兼爱。展开来说三句话“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翻译过来就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的身体就像看待自己的身体。别人的身体跟自己的身体一样,我会伤害别人吗?不会。别人的家族跟自己的家一样,我会伤害别人的家吗?不会。别人的国和我的国一样,我会伤害别人的国吗?也不会。所以只要兼爱,天下就会太平。这个话从道理上讲是讲得通的,问题是做得到吗?墨子也猜着了大家说做不到,所以他自己就回答了,他说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