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好了(我也真是闲的蛋疼,毕竟你不陪我22)
在网络上有一个大型交易所。
情况1:A在浏览商品的时候发现一件远低于正常价格的贵重物品,立刻买了下来,该商品由B出售,价格是不小心打错了,因此B承受了财产损失。
情况2:C在交易网站上摆了一件物品,在价格上通过某种手段让人容易看错价格而以为可以捡便宜(实际上价格是远高于正常价格的),然后D想捡便宜买了下来,承受了财产损失。
然后A与众人分享其捡便宜的经历,D与众人抱怨其被骗的经历
好了,来看人民群众对4个人的反应(或者说态度?)(从贴吧群众的反应来看,样本数量还是比较大的)
A:大部分人对A表示羡慕嫉妒恨,极少部分人表示A应该诚实退还
B:大部分人都不会想到B,少部分人对此表示遗憾与同情
C:几乎所有人对C直接是谩骂,态度毋庸置疑
D:大部分人对其表示遗憾与同情(同时问候C的家人),极少部分人对其表示活该
好了,接下来是我的看法
我认为A与C都是有意使他们造成财产损失的加害者,A的做法不能不认为其是有意的,因为他可以不让受害者造成损失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然后B与D都是受害者,这点毋庸置疑。B与D的态度相差不多,因为D是叙述者所以B相对来说被阿卡林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理解的是人民群众对A与C的态度,显而易见,虽然不至于相反,担可以说截然不同了,而他们的做法虽是不同的,但结果是相近的,道德舆论,应该制裁那些对他们造成伤害的行为,对吧?但现实却是这样的,想不通。另外,不知道法律对这两件事怎么判的
@missy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