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风俗文化吧 关注:21贴子:1,030
  • 20回复贴,共1

老北京城门巡展----内城九门之安定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05-16 18:00回复

    图为民国初始的安定门箭楼北侧面,是从东北偏北方向拍摄的。此时瓮城尚未拆除


    2楼2015-05-17 00:23
    回复
      2025-05-11 07:27:47
      广告
      金元明清都城变迁图


      3楼2015-07-08 01:00
      回复
        安定门城楼,楼宽26.4米,深11.5米,下层面阔七间(含廊)31米,檐柱24柱,进深16.05米;上层面阔五间25.6米,檐柱16柱,楼高22米,楼连台通高33.13米。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戗脊走兽7个。券洞门为五伏五券式券顶。城楼内两侧城墙内壁修有登城马道,供守城军士步行或骑马上下城墙。
          安定门箭楼,位于瓮城北端,京城九门箭楼形制基本相同,体量和细部略有差异。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3间,后出抱厦阔五间,连抱厦通进深25米,楼连台通高30米。楼顶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重檐歇山顶,抱厦顶为独立单檐歇山顶,楼顶上层后檐中部顺坡延伸到覆盖后抱厦顶正脊。对外的三面墙体上下共设四排箭窗,正北面每排12孔,两侧面每排各4孔,后抱厦两侧面各1孔,总计82孔。
          瓮城北部呈圆弧状,东西长68米,南北长62米,瓮城辟闸楼门洞一处,位于东侧月墙,闸楼屋顶建筑形式为硬山顶灰筒瓦。闸楼内设千斤闸,外侧墙面开箭窗2排12个


        11楼2015-07-08 01:02
        回复

          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图》上的安定门图

          1860,安定门瓮城东北面全景

          1860年10月21日,安定门瓮城东北面全景

          1860年10月21日,安定门瓮城东北面全景

          1860年10月21日,内城北垣外护城河全景图。图左远处为安定门,右边是地坛坛墙,护城河上有拦河水闸

          1860年11月21日,内城北垣外,远处为安定门

          1890s,安定门瓮城外东北面,清末人们进出城的情景

          1898,安定门箭楼,城楼和瓮城全景(西北面)

          1900,安定门瓮城东北面全景

          1900s,安定门箭楼(东北面)


          13楼2015-07-08 01:04
          回复

            1900s,安定门箭楼下,出城的清兵

            1901,安定门城楼南面(城里)

            1901,安定门箭楼西侧瓮城城墙上望城外(护城河石桥),安定门外关厢,安外大街。可见地坛坛墙和西门,地坛外广厚街牌楼

            1900-1906,安定门城楼东面(城墙上)

            1909,安定门外,这裏曾是元大都城内之地,明初北平城北垣南缩五里后,就成了荒郊野外。

            1910,安定门城楼南面(城裏)

            1910,安定门瓮城东北面全景明信片

            1910年前后,安定门东北面全貌,京城北垣城墙、城楼、箭楼、瓮城、闸楼、瓮城门洞、护城河桥、护城河尽收眼底

            1912,安定门城楼南面(城裏) 明信片


            14楼2015-07-08 01:04
            回复

              1912,安定门城楼南面(城裏)

              1912,安定门箭楼北面,护城河桥面上

              1915-1917,安定门城楼北面,拆除瓮城及闸楼后,开通环城铁道

              1915-1917,安定门城楼西北面

              1910s末,安定门箭楼北面,新修的环城铁路站房,箭楼下的三开间房屋还是一层

              1910s中后期,安定门箭楼南面,瓮城内真武庙,环城铁路道口

              1920年前后,安定门箭楼(东北面),瓮城与闸楼已拆除,箭楼城台留下了一段残月墙

              1920年前后,安定门箭楼西北面及护城河桥

              1921,安定门城楼东北面(城外),从东北向西南拍摄的城楼北侧面,画面中瓮城已经拆除,在城楼两侧城墙上可看到因拆除瓮城而修补的痕迹


              15楼2015-07-08 01:05
              回复

                1921,安定门箭楼南面及瓮城内真武庙

                1921,安定门瓮城打通后的东侧瓮城断墙和瓮城下的小货摊

                1925,安定门城楼南面(城裏)

                1930年前后,安定门箭楼北面(箭楼下一层的平房已加高为二层),安定门外关厢,安外大街

                1930年前后,安定门箭楼南面及瓮城内真武庙

                1930s,安定门箭楼西北面及瓮城外护城河。

                1930s,安定门城楼北面(城外)环城铁路道口


                16楼2015-07-08 01:05
                回复
                  2025-05-11 07:21:47
                  广告

                  1933,安定门大街

                  1933,安定门外

                  1940s,安定门城楼东南面(城裏,这幅照片多被误辨为阜成门城楼,可能是看城楼下有煤栈,可多数城门下都有煤栈。其实看二层的檐柱就看出差别来了)。

                  1946,安定门城楼南面(城裏)

                  1946,安定门远眺(由钟楼上向东北方向拍摄,内城东北角楼已无存,可见城里雍和宫,孔庙,国子监)

                  1946,安定门远眺(由钟楼上向东北方向拍摄,内城东北角楼已无存,可见城里雍和宫,孔庙,国子监和东直门外水塔)

                  1950s,安定门箭楼南面及瓮城内真武庙

                  1950s,安定门箭楼西面,1950年代的安定门外是一脉春水,一片垂柳

                  1956,安定门外大街,护城河桥

                  1956,安定门瓮城东北面全景


                  18楼2015-07-08 01:06
                  回复

                    1961,安定门及迤东城墙内侧

                    1969,安定门城楼(东北面)正在拆除中


                    19楼2015-07-08 01:06
                    回复
                      20楼2015-07-08 01:06
                      回复
                        大清门匾是石头作的,青金石琢制成字,镶嵌在石中。中华民国成立后,选定了1912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周年庆典的前一天)将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本想把石匾拆下翻用背面刻上“中华门”即可,待将石匾拆下后发现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原来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想到了这个办法,于是只好重新赶制了一块木匾,由京兆尹王冶秋题写“中华门”匾额,挂于檐下。大清门匾由文化部社会文化事务管理局保存。后移交首都博物馆。
                        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啊?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07-09 21:10
                        收起回复
                          出兵门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07-12 18: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