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无罪吧 关注:53贴子:3,820
  • 9回复贴,共1

袁绍在官渡中的表现其实也没那么不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一篇自己最近写的文章吧


IP属地:河北1楼2015-05-13 15:49回复
    不得不说官渡一战是袁绍从事业巅峰跌落谷底的开始,或者说是直接就掉到底了。
    犹豫不决、不纳忠言、因小失大、只纳谬计是一直以来对袁绍在官渡大战中表现的概括,尤其是有沮授这厮在,每每都衬托着袁绍无能、无知的中二本色,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在我看来也不尽然。
    那么就看看官渡前后袁绍的种种战略和战术的决策,不以成败论英雄,也无意洗白,但求客观。


    IP属地:河北2楼2015-05-13 15:50
    回复

      首选从史料看战略依据,田丰、沮授的建议:一方面内修农战、外结交英雄,另一方面奇兵以扰河南。而原因也挺明确,之一是仓庾无积,需要休养生息,之二是曹公善用兵。
      先看原因是否成立,之一:从后来的战况来看,军粮军械储备似乎袁绍要远强于曹操,反倒是曹操几乎被军粮问题逼到了绝境【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之二:曹公善用兵是既定事实,你不管怎么打曹操都是善用兵的,反倒是小打小闹可能给曹操更大的战术发挥空间我觉得。


      IP属地:河北4楼2015-05-13 15:50
      回复

        再看战略选择:
        首先,内修农战。你内修农战,曹操就不会内修农战吗?曹操当时屯田正兴【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武帝纪》】,从官渡战况来看并没有根本解决军粮问题,但是假以时日呢?个人认为休养生息对曹操的好处要远大于袁绍。难道要把曹操养肥了在打?
        再看外结英雄,张绣、关陇韩马?人家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一个降曹,一个名义降曹,实则观望。这里补一句关陇韩马,有人说韩马是曹操后方的不定因素,其实韩马占据庸凉,对曹操的关中和袁绍的并州的威胁是同等的,不能单单说成是曹操的威胁。
        孙策和刘表呢?孙策倒是可以争取,可惜被陈登结结实实的挡在了徐州一线,再后来意外身亡,继任者孙权更是被动荡的内部折腾的焦头烂额,实在看不出能对曹袁局势能有什么实质的影响,假以时日呢,反正208年之前是没见他动过北伐的念头。刘表呢?坐谈客耳【《郭嘉传》中郭嘉语】,也许大概可能会稍微的给曹操些压力吧...
        再说奇兵扰河南的战术,这个终究也没有实施,后来也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实在是不好推测。但从常理推之,河南河北交界基本没有大城,既然是小城在防守上需要投入的兵力并不需要太多,相反进攻方则反之,当然,田丰的意思也许是抢粮食,破坏生产,但是这个方略忽略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袁曹以黄河、济水为界。
        黄河虽不比天堑长江,但对双方的阻隔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后来奇袭颜良的战斗中就可见一般,如果袁绍不是那么忌惮曹操堵住黄河渡口,掐住河北军退路,曹操的声东击西也不会进行的那么顺利【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武帝纪》】,这还是在有袁绍主力坐镇后防的情况下。试想,如果袁绍选择奇兵袭扰的战略的话,在没有后防依托的情况下,奇袭部队基本上就是找死。
        这个有点儿意思,可以细分析一下:河北军袭扰河南就必须过黄河或者济水,既然是袭扰就要求部队的机动性,骑兵自然是首选,而河北军骑兵总兵力不过万人【绍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袁绍传》】。而作战目的是袭扰,估计也不会把全部家当都压上,估计最大兵力也不过五千,比较合理的投入兵力大概在两千到三千之间。
        那么首先是渡河作战,先不说抢占渡口的难度,假设河北军能抢占渡口,顺利渡河,那么然后呢?自然是纵兵抢掠河南地,现在问题来了,渡口你守还是不守,守的话,投入多少兵力,河南是曹操的地盘,夺回渡口的难度几乎可以忽略。而不守的话呢,假若曹操封锁渡口,集中船只,那么这支袭扰部队基本上就不用考虑回河北了,直接成了瓮中之鳖,袭扰直接变成了流窜。
        另外曹操手下能将如云,再加上曹操善用兵,纵观三国,在用兵方面曹操是顶级的这个基本无疑问,这个从后来的对战记录也能看出来。袭扰部队来一个被曹操灭一个也不是不可能。此消彼长,假以时日,强弱对比也许不会向田丰等推测的方向发展吧。


        IP属地:河北5楼2015-05-13 15:51
        回复

          其实我想说的是,袁绍也不是完全否定了田丰等的谋划,“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袁绍传》】最起码这一条在我看来袁绍是执行了大部分的。
          首先袁绍屯黎阳,分兵颜良攻白马,又分兵文丑直击曹操,又使刘备屡次骚扰曹操后方,遣韩荀袭扰鸡落山,当然,效果并不是太理想...但从整个战局上来看,确实把曹操折腾的不轻。虽说曹操在战争开始阶段频频战捷,但整个战局不得不说,曹操一直被袁绍牵着鼻子在走,直至合兵官渡,袁绍对曹操压倒性的优势始终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不得不承认在官渡战术层面,曹操完全把袁绍比下去了,但这又如何,没有乌巢劫粮,曹操官渡折戟只是时间问题。不得不佩服曹操的坚韧和把握战机的能力,有时候战争就是这样,一个偶然就可以决定战争的成败,在我看来,袁绍败亡实在是偶然原因多于必然原因。
          反过来说袁绍采用的大兵压境,分兵袭扰,进而官渡僵持的战略选择,不管是事先谋划的还是无意为之,在我看来是当时最正确的,或者说是比较正确的,最起码不是愚蠢的。


          IP属地:河北6楼2015-05-13 15:51
          回复

            补两句沮授、田丰的所谓庙胜策略:【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田丰、沮授语)】。简单的说就是争取政治优势,制造曹操阻断王路的舆论。跟曹操玩儿政治,我想在十个袁绍也不是对手,当初曹操挟持天子的时候,袁绍想把天子移驾到自己地盘,直接被曹操借天子之口臭骂一顿的事儿估计是忘了。再说,实力不及袁绍的曹操恐怕也不会干出阻断王路的傻事来,大将军的名号都让给袁绍了【于是以袁绍为太尉,绍耻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辞,以大将军让绍。天子拜公司空,行车骑将军。《武帝纪》】,还在乎表彰袁绍吗,曹操借天子之手封官安抚对手向来是其强项。一句话,玩儿政治,曹操玩儿死袁绍没商量。


            IP属地:河北7楼2015-05-13 15:51
            回复

              再补两句乌巢劫粮。总的来说,河北军的战斗力确实比河南军差一截。用淳于琼这位一军统帅【“绍乃分授所统为三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袁绍传》由此可见,淳于琼当时是袁绍三军中的一军统帅】守乌巢,大体能看出来袁绍对粮草的重视,而后没有派大兵增员,而是派轻骑增员,在我看来也无可厚非,大兵增员,需要组织,速度必然会慢,而轻骑则要快不少,而当时来看,最重要的是速度,而且援军对曹军也达到了威慑效果【绍骑至乌巢,操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资治通鉴.卷六十三》,可见,当时袁绍的援军还是很令曹军忌惮的】,可惜他的对手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的曹操,不管援军,一路向前,直至将乌巢付之一炬。


              IP属地:河北8楼2015-05-13 15:51
              回复
                以后每日一贴吧,千年单机贴吧我说了算


                IP属地:河北9楼2015-05-13 15:52
                回复


                  IP属地:江西10楼2015-05-13 16: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