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心理咨询吧 关注:7贴子:55
  • 0回复贴,共1

舍不得,是因为你有的还不够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导读:很多人有能力买很多东西,却是舍不得,那是因为我们拥有的金钱不够多。分手后,我们明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的人,但是我们舍不得那个已经过去的“旧人”,那是因为我们的心灵还不够强大。还有些东西,我们已经不需要了,但也依旧还是舍不得扔掉。
  我们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然后舍不得太多太多的东西。有人说,舍不得是因为我珍惜过去的一切,但是“舍不得”真的好么?
舍不得,是因为心灵不够强大
▶ 当我们有“储物症”的时候
  将一些再也不可能利用、也不是收藏的旧物扔掉,对于某些人来说,太痛苦了。他们对于自己使用过的一切都非常怀念。他们不是收藏家,没有辨识的能力,更不会兴高采烈地展示自己的宝贝;也不是那种乱丢东西、缺乏条理的人,通常后者都是愿意且有能力做清理,也欢迎别人来帮忙。而那些“储物症”患者区分他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肯扔”,通常十分抗拒别人的帮助,对于乱糟糟的环境也视而不见。
  传统的精神分析认为,这是一种被称为“肛欲期人格”的典型特征。这些人通过“留住废物”的行为,获得像二三岁的孩子故意憋住大便时的控制感,而成因则源于他们的父母在那个时期采用的教育方法太严苛。当然,可能的解释自然还有很多。
▶ 当我们对未来信心不足的时候
  有人会留着自己所有的衣服,包括那些早已过时的,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会重新流行,也许我还能再穿上它们。”
  “这种反应是典型的缺乏自信的表现。”法国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科•维耶罗(Fran ois Vigouroux)解释。对未来可能的匮乏感到忧心忡忡,大多是基于当事人曾经的真实经验,但也可能仅仅是从身边人那里无意习得的思维惯性。比如今天的我们多数都没有真的经历过饥饿,但还是有些人从父辈们身上保留了大量“生怕哪天再出事”的焦虑和危机感。
  法国的大学教授凯瑟琳娜•伍维琳(Catherine Huvelin)提示说:“相反,那些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相信,在未来发生危机时自己能找到解决办法,认为提前为将来的需求做好预防措施没有太大的必要,放弃多余之物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 当我们抛弃带来恐惧的时候
  2-5岁的小孩子很少会扔掉他/她们的玩具和日用品,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逐渐开始意识到“原来我和妈妈不是同一个人”,对于任何形式的“抛弃”行为都感到恐惧。因为在从事类似的行为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也有被抛弃的可能。
  “不愿扔东西的痛苦主要源于‘抛弃’这一行为本身,而不是出于对那些东西的喜爱。有些人在抛弃了某些东西之后,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觉是自己生生破坏了一段关系。”弗朗西斯科•维耶罗补充说。好像不仅仅是某个东西被我们抛弃了,更是我们的一段人生,以及送给我们这个东西的人也被无情抛弃了。
“难以舍弃”并非是自我肯定
  有些人强调那些“拥有物”的心理意义,拒绝丢弃曾经拥有的一切。他们喜欢说:“这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或者“我所拥有的这些东西,构成了现在的我。”有人说,“看看我乱糟糟的抽屉里有什么?用过的火车票,中学的美术课本,旧舞鞋,一个已经残破不堪的玩偶。没人能知道它们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希望以后一直都能看到它们。”
  留着过去的物品来证明自己曾经的存在,或者某些能力和价值,似乎是一种对自我肯定的方式。但凯瑟琳娜•伍维琳却指出:“事实上,是我们的行为刻画了我们的个性,而不是我们拥有的事物。”总是让自己陷入过去,意味着期待将来不要到来,也是很多人逃避死亡焦虑的一种方式。相反,内心世界丰盈多彩的人们,自我的确认感不必依赖实际的载体,也就更喜欢在现实环境中保留一些遐想的空白。
心理学专家建议
  凯瑟琳娜•伍维琳Catherine Huvelin:“问问自己:‘如果必须扔掉一些东西,我会从哪样开始?’你首先想到的东西就是你可以舍弃,不用担心将来会后悔。想想你将节省出来的空间,你可以再放置进去的物件。憧憬一下这样给你带来的幸福感,会给你带来继续努力的勇气。”
  弗朗西斯科•维耶罗fran?ais Vigouroux:“找到问题的源头是战胜它的最好方法。把你的恐惧向周围人倾诉;自我检查对要扔掉的东西的感受;把自己的情况和周围的人进行对比;这些都有助你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注意,要等到自己完全准备好了。请别人背着你扔掉东西,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增加你的挫败感,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如果真要举列子来说明心灵的强大,那么就是我的女神,特蕾莎修女。作为一个修女,她看似一无所有,但是心灵强大的她,有爱。她用自己的爱,感化了多少人。因为爱,你可以说她拥有一切。她不恐惧,不害怕,舍得倾尽自己的所有,去帮助其他需要爱的脆弱心灵。这是一种真正的强大。


1楼2015-05-07 10: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