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话属于吴语上丽片,一般指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一带方言。丽水话同时又受到了闽语的影响,古越语痕迹明显。
中文名:丽水话
定义: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的方言
语系:吴语系
地理位置:浙西南
分享
方言分区
丽水地处浙西南,从区域上讲,应属吴语区,且属于吴语分区——三区六片中的南区上丽片(上饶-丽水)。由于吴语复杂且内部差异大,所以丽水话与北区太湖片的杭州话、苏州话相去甚远,与同区东瓯片的温州话也相差很大,甚至与下属的缙云县的方言(属丽水片)都无法沟通。而从与闽语的共时关系来说,上丽片可看作吴闽过渡区。
演变历史
远古时期,丽水或者说东瓯一带的语言是纯洁和相对独立的。丽水在秦汉以前为瓯越地,属百越的一支,主体民族为百越人,说的是古越语。史载“括苍山有‘蝌蚪字’,是为其文”。古越语通行于春秋时的吴越两国,但跟齐楚两国的华夏语并不相通。秦汉时期,越人分布地区很广。《吕氏春秋·恃君览》说:“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从扬州开始一直到广东、广西甚至于包括越南都叫越。据专家考证,按分类学,古越语属于侗台语,是今日侗语、水语、壮语、傣语、黎语、泰国泰语、越南京语、缅甸掸语等共同祖语的兄弟语。以丽水方言为例,最为明显的佐证是形容词后置于名词如“笋干、豆腐霉”等,副词后置于动词,如“走好、吃快点”等,及副词后置于形容词如“痛显(很痛)、苦死”等。这是侗台语的重要特性之一。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不少起源于吴越,语言活化石也揭示出这一点。 吴越地区在春秋时为吴国越国领地,当时这些诸侯国的主体民族为百越人。吴为越并,兄弟相争,语言当无大的变化。公元前3世纪,越为楚国所灭,吴地被列为三楚之一的“东楚”内。楚治吴始于前249年,在这一带有较强的势力和影响。丽水各县市语言中还普遍保留着南楚沅湘方言,如“晓得(知道)”,“憨(傻)”等词都见于楚语。这表明是楚人给吴越地区带来了华夏语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