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五十年代吧 关注:5,902贴子:1,605,478
  • 96回复贴,共1

本人就在盖房子的国企工作了20余年从来就没没享受过你说的福利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度娘


1楼2015-05-03 11:14回复
    @renxin60290:下面是你的原话
    本人就在专门盖房子的国企工作了20余年,从来就没享受过你说的‘福利房’?
    你是哪一年进你那专门盖房子的国企的
    你知道是谁提出房子变成商品的
    你知道是谁取消了福利房的
    79年之前 你没享受到 福利房 是因为 你不够努力 人缘差
    我爸结婚后 同宿舍的人就直接把房子让出来给我爸做婚房 这么多年这位前辈和我爸关系一直很好
    79年之后 你没享受到 福利房 那问题可就大了 是你自己的原因 还是矮子的原因 你自己思考去吧


    2楼2015-05-03 11:20
    收起回复
      79年之前 你没享受到 福利房 是因为 你不够努力 人缘差
      ————————————————————对这,我有不同的看法:
      我的父亲,刚刚解放就参加工作,一直到父亲70岁死那天,没有分到半间福利房。
      我的母亲,刚刚解放参加工作,从来不知道何为福利房,今年86岁的她,刚刚申请到了一套公租房。
      我的父母不是工作不努力也不是人缘差,那是因为他们的单位从来没有修过福利房-------他们都是成都在二轻系统所属的单位工作。
      以前成都二轻系统管辖的单位,百分之六十的单位可以说都不知道福利房是啥东东。
      【我对我说的话负责】


      IP属地:四川3楼2015-05-03 11:42
      收起回复
        我们弄堂里的居民,家长大多数在企业上班,没见有谁家分到房子的.
        人均居住面积低,居民的实际困难没人关心,只能在无奈中度过每一天.


        IP属地:上海7楼2015-05-03 13:15
        收起回复
          楼主在国企建筑单位工作20余年,看来年纪不会太大,因为你的工龄已经出卖了你,想必你并不知道毛时代的住房情况,所谓福利就是职工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的利益,事实上真正能够享受到的是极少的有特权的人而已。上海的卢湾区和徐汇区是别墅(上海人称之为花园洋房)最多最好的地方,这些房子在49年以后基本上都给南下的干部以及他们的子女和家属们分掉了,还有一部分则分给了文化、文艺界的大腕和明星们了,老百姓是住在普通的房子里。大家都知道,石库门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能够住在石库门的市民在毛时代也是属于比较好的居住环境了,即便如此而绝大多数的人也是住在拥挤、狭小、阴暗的阁楼里,一个客堂间甚至间隔成几户,这就是被称之为“72间房客”的证实写照。更多的人是住在棚户区,且多是真正的劳动人民无产阶级。50年代,上海建造过一批连体平房的公房,那是给当时的劳模居住的,数量并不多,就是以后被称为5万户的。能够住进这样的房子的人是少之又少,因为那是上海的样板房,是当时的形象工程。后来又在曹杨新村建造了一批数量极其有限的新工房,也是给当时的劳模居住的,和普通百姓无关。60年代的闸北因为地处北火车站,是上海的门户,所以把在北站和铁路边上的蕃瓜弄药水弄的滚地龙拆除,在老旱桥一带建造了一批公房,安置了滚地龙里的居民,那是为上海撑门面的,这是当时是属于大手笔的建设,是个不断宣传和歌颂的工程,是全上海的骄傲的工程,也是全市人民羡慕不已的工程。不过那时的人们非常清楚,除了火车站那一点点地方的人有此机遇以外其他人是不可能有此机会的。从49年到90年代初,可以说上海的居住情况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虽说那时的房租只有几块钱,有的只有快把钱,可是居住面积却只有10个平方多一点点,更何况那时的工资只有36元,而且几代人都挤在一起,吃喝拉撒都在这一间屋子里,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就可想而知了。真正发生巨大变化的是从90年代起的旧区改造以及棚户区改造,老百姓才逐渐住上了新房、大房,几十年不变的情况才得以改观。在这个20多年里,极大多数的人改善了住房条件,这和当时的所谓福利住房有天壤之别。由此可见所谓的福利分房只是极少数的有特权的人才能享受,老百姓没有这个资格,而在取消了福利分房的今天,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在旧区改造的今天改变了盼望了数十年的新居愿望得以实现,比那个所谓的福利分房要现实的多实在得多。


          IP属地:上海8楼2015-05-03 14:24
          收起回复
            我父母解放后一直在工作,从来没有享受过福利房,一辈子都是租私房住。


            12楼2015-05-03 20:11
            收起回复
              @希望社会的故事: 回复 云海浪影 :主要是浦东交通不方便,那个时候到了8,9点轮渡就没有了。而且所有的医院都在浦西。浦东什么大商店都没有,买东西要到浦西。因此,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颠扑不破的真理
              所以我觉得蹬不好的原因就在这
              本来很方便的生活 单位房 单位托儿所 单位子弟小学 单位医务所 如果某些人享受不到 你就让享受不到的人也享受到 不是剥夺那些享受到的人


              13楼2015-05-03 20:15
              回复
                那时年青人住房大多是沾父母的光。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5-03 20: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