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搜集了一圈问题,还想做个百分比,后来一看没必要了,因为实在太雷同,比如说,基本上都觉得自己专业没太多意义,都觉得工作不是自己想干的,都觉得自己技能不明显,被父母解决了温饱的同时都会受到父母的控制,都想追求真正的梦想但又缺乏勇气。只见到一个专业与职业对口的同学,但又觉得自己的行业是夕阳产业了。所以恐怕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一整个时代的问题,或者说时代转型的问题。
我们先说例行“完美模式学霸”的矛盾。
我们每个人从小或多或少都被灌输了一种“完美模式”。
从小就是学霸,张口奥巴马,闭口撒切尔夫人。眼不观四路,耳不听八方,考上名校,继续考上名校或者是考上公务员,然后就齐家治国平天下,分分钟上下几千万。名校又名校的年轻人发现,回国以后还是要一样从零开始找工作,从零开始调试技能,以前学那些基本上就用于陶冶情操,职业发展完全是一条全新的路。
进入机关或者国企的年轻人,首先,确实很难(恐怕不只是很难)得到真实的“治国”的机会,年轻人会被让搞新媒体(比如没人看的网站或者公众号),搞内部比赛文艺演出什么的。自我实现价值感普遍偏低,空有一身武艺,报国无门的压抑感。其次就是收入不高。
但是反观那些善于吃喝玩乐的人,你后桌上窜下跳插科打诨的阿强,成了段子手,当上了月入50万的广告狗。隔壁班的学渣改名叫Marinda,成了时尚博主,全球各地看秀买鞋飞啊飞。读了技校的小丽,嫁了煤老板,干了微商,摇身一变独立女性了。
我是国家的栋梁啊,但是为啥就是只买得起二手小米手机啊。
个别极端案例觉得社会欺骗了他,害了他。到最后,天子骄子们一个个穷疯了,博士跳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