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弄影吧 关注:10贴子:585
  • 3回复贴,共1

【05。9。02】【高考】★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年高考满分作文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延绵历史长河,淘不尽奇文珍稿;
千古文人骚客,传世流芳,各领风骚;
今昔莘莘学子,考场挥洒自如,怒斥笑谈,文采斐然;
吾辈碌碌汗颜,唯有集众好而自省,品良文而幡然


1楼2005-09-02 11:04回复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分析★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新的趋势:强化创新能力的考查;强调理性思辨,感悟生活。而“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这个给材料话题作文,无疑是高考作文命题新趋势的典范。 

    在对生活的感悟中,“出人意料”是一种创新能力;“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则是一种面对现实的理性思辨。 

    “出人意料”是一个亮点。 

    “出人意料”极具开放性,为学生摆脱束缚,自由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指定性的主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独特的构思,淡化文体,展现浓厚的个人色彩,显示独到的生活见解和认识,各展其能,不落俗套,抒写“出人意料”,让自己的心灵之花尽情绽放,做到“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 

    在《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规定:“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由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多写自由作文。” 

    作文中“出人意料”别出心裁,但并非“出人意料”“自由写作”就是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创新意识是一种推理想象,“一切来源于生活”,作文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脱离实际生活,合乎实际,事理,寓于“情理之中”——这是重点。“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不仅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理性思辨的特点,还指明了新时期学生作文的发展方向——“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创新”,让学生认识作文,尝试性地倾注了作文方法指导,实在难能可贵!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辨证关系中,此命题的绝妙,出题者的匠心独具,用心之良苦,跃然纸上,淋漓尽致。好一个佳题! 

    应该说仔细一想,这个话题作文是挺简单的。“出人意料”就构建了作文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在现实生活里打破常规思维的事,在“情理之中”的“出人意料”之事不多吗? 

    记得已故相声大师侯宝林老先生的一个单口相声可谓“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佳作。深夜,停电,伸手不见五指。一个小偷再一次去偷一位孤老太婆的东西。可从窗户里一伸手进去,就被专门坐在窗前等捉小偷的老太婆发现了。老太婆抄起一把锋利的剪刀扎进了小偷的手,扎在了窗前桌子上。小偷疼得咬紧牙但不敢做声,但老练的他马上说了一句话,老太婆竟然把剪刀拔去了,使他逃之夭夭。他说的什么呢?“我是您儿子!”“放了我吧!”……这一切都不太现实。侯老先生后来说:“小偷说,嘿,你没扎着!” 

    当然了,创新的作文内容是根本,但这还是不够的。一篇好文章,还需要新颖的题目,适当的文体,畅达的语句等做妆点,这几点全都具备,那就再好不过了。

    (陈江华)


    2楼2005-09-02 11:16
    回复
      2025-05-28 23:17:41
      广告
      孝心无价(安徽考生)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心里却盘算着最近一直不太景气的珠宝生意。

      一个小女孩走了进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仔细地寻找着,过了一会儿,出神地盯着一条蓝宝石项链看。 

      “我想买给我妈妈,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她说。 

      店主狐疑地打量着眼前有一双清澈眼睛的小女孩,问:“你有多少钱?” 

      小女孩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袋,小心翼翼地打开,然后将钱摊在手心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不待店主回答,她又说:“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把它当做礼物送给妈妈。我很长时间没见妈妈笑过,我相信妈妈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她肯定会笑得特别的好看,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认真地听完,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还在上面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然后对小女孩说:“拿好啊,小心点。”说完拍拍小女孩的头,微笑着目送小女孩满心欢喜、连蹦带跳的身影回家去。

      在这一天的工作快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年轻的妈妈,衣着虽简朴但不失韵致,她有一双蓝色的大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里买的吗?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卖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

      妈妈说:“我女儿只有几枚硬币,这条蓝宝项链却货真价实,她绝对买不起的。” 

      店主笑了笑,一脸的灿烂,轻轻地从妈妈手中接过礼品盒,精心地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回了妈妈的手中。 

      妈妈愕然。

      店主说:“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孝心无价,更何况,她还付出了她所积攒的一切。” 

      “谢谢。”年轻的妈妈含泪说完,又笑了,有一滴泪在她眼角绽放光芒,晶莹剔透,就像蓝宝石。 

      ★点评★


      读完此文,不禁深深感动,又不免为作者独具的匠心所折服:文中虽未流露半点意外之字,但意外却不乏其中,小女孩想买蓝宝项链,出乎店主意料之外,听完小女孩的叙述,又觉在情理之中;店主只收几枚硬币就将项链卖出,又出人意料,文末小女孩用孝心及倾已所有来买,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妈妈觉得女儿用几枚硬币能买到项链也是出乎意外,经过和店主交涉得知具体经过,又在情理之中。

      此文一波三折,无不体现主题,加之细致的人物描写,语言对话,构思精巧有柳暗花明之功效。总观全文,令人叫绝。〖JY〗(严敬群)

      ★敝人陋见★
      这篇故事作文让我印象很深,并不是因为文笔有多么老练,情节有多么新颖,立意自然是按写作要求而为(笑)。

      让我感到惊讶的在于,如此一边简简单单的“编故事”能成为满分佳作,它不同于其他文的地方何在?细细看来到有几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的感觉。

      1。故事情节虽然不是多么曲折动人,但点到为止,不过度夸张地描写,紧紧地扣住主题。其实很多考生都喜欢写一个故事作文,一个70%都是虚构的故事来表达要求的主题。往往故事到也离奇,"情理之中"成分不够,亦或故事过于平淡,很难让人"意料之外".这样写出来,很容易沦为跑题,中心不突出一流。

      2。一般而言要避免上诉现象,往往都会在故事讲完后写一两段,至少一两句“点明主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观此文。结尾嘎然而止,却又不落人口舌。余韵犹存,主题不点自明。这正是该文能得高分的原因所在。

      3。故事材料完整充实表明主题,写作笔调不温不火,缓缓徐来,层层铺开,最后的泪滴打动了评卷者。如果这时还非要去弄上一句“这是多么让人意外,却又合情合理,干人至深阿“这一类的话,那就沦于二流了。作者能准确地构思,那涅分寸,没有狗尾续貂,是该作品成功的关键。


      3楼2005-09-02 12:09
      回复
        等待这是给我做的高考复习吗???来亲个先*_*


        IP属地:江苏4楼2005-09-20 0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