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在听到一首歌时莫名的感到悲伤?是因为歌声里有你的故事,还是你曾在某个悲伤的时候听过这首歌?
虽然没有像致青春、匆匆那年、乌龟漫一样,重温一遍书再看电影。但看着李珥、张漾、吧啦演绎着故事时,电影情节与零散的记忆的契合,故事里的自己或许是曾经读着故事的自己,都让自己久久无法平静。
看评论有人赞着,有人骂着。可谁有能否认,李珥的痴傻,张漾的成长,黑人在大城市的孤独,都活生生的印刻于我们的青春路上。
你现在可以不理解,但不能否认它曾存在过。
昨天又看了一遍小王子,在小王子的眼里,我们应该是世俗的吧。在初见《左耳》的我眼里,“我”一定会问:这是我吗?
而现在的我对过去的“我”的回忆,应该只有一个字“傻”,两个字“真傻”。
或许这样的反差就是【左耳电影】带给我的内心的冲击。虽然不再年轻,但我依然想念曾经年轻的自己,和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并深深的留恋着。
翻着评论时,看到楼主的帖子,用电影的话说“这么大的地方,大喊一声都不会有人理你”。可世界再大,还会有人对回忆大喊一声,“我曾在那里”,真好!
还要感谢五阿哥,这部电影没有玷污《左耳》,没有给我的青春留下遗憾。
小燕子也可以唱的这么抒情,
“越走越快你也成了过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