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苏联时期,反恐属克格勃的职责范围,主要由五局承担,一、二总局及三局亦担负各自领域的反恐任务,其余各单位有协同职责。克格勃情报、行动、决策“三位一体”机制比较完善,其特点是垂直领导,高度协调,有机统一。其中情报搜集和行动力量的统一是重中之重,统一基础上的协调是灵魂,这一机制使克格勃反恐成效显著,恐怖事件在苏联罕有发生。但对克格勃的过度依赖使苏联搁置了反恐根源性问题的解决,克格勃过度的思想钳制制度也为苏联末期各种极端主义思潮与运动的井喷埋下了隐患,过于强大的克格勃最终成为众矢之的,是苏联解体的一个因素。
作者:戴艳梅,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学院边防系教授,边境与出入境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
苏联时期,反恐属克格勃的职责范围。据1958年12月23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会通过的“苏联部长会议克格勃条例”,克格勃的功能一共9项,其第二项是,“打击间谍、颠覆、恐怖主义及其他爆炸活动”,第三项是“打击反苏维埃及民族主义因素的敌对活动”。克格勃部门繁多,职能全面,各部门均有协同反恐的责任。为预防威胁政权的现象出现,维护国家的稳定,克格勃对国内各种不稳定苗头进行了严密的监控与预防,由此带来了僵化的稳定。依据苏联刑法典第70条“反苏鼓动和宣传”及第190条对“传播诋毁苏维埃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显而易见的谎言”的处罚,对包括恐怖主义思想在内的各种非社会主流观点的散布进行有过之无不及的预防。尽管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为稳固政权有过血腥的斗争,但政权稳固后的苏联至解体前恐怖事件仅有零星发生,这与克格勃高效的工作机制、过度的社会控制有密切关系。俄罗斯是苏联遗产的最大继承者,现行俄罗斯反恐机制亦有对苏联反恐机制的延承,研究苏联反恐机制是我们理解现行俄罗斯反恐机制的出发点。
作者:戴艳梅,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学院边防系教授,边境与出入境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
苏联时期,反恐属克格勃的职责范围。据1958年12月23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会通过的“苏联部长会议克格勃条例”,克格勃的功能一共9项,其第二项是,“打击间谍、颠覆、恐怖主义及其他爆炸活动”,第三项是“打击反苏维埃及民族主义因素的敌对活动”。克格勃部门繁多,职能全面,各部门均有协同反恐的责任。为预防威胁政权的现象出现,维护国家的稳定,克格勃对国内各种不稳定苗头进行了严密的监控与预防,由此带来了僵化的稳定。依据苏联刑法典第70条“反苏鼓动和宣传”及第190条对“传播诋毁苏维埃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显而易见的谎言”的处罚,对包括恐怖主义思想在内的各种非社会主流观点的散布进行有过之无不及的预防。尽管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为稳固政权有过血腥的斗争,但政权稳固后的苏联至解体前恐怖事件仅有零星发生,这与克格勃高效的工作机制、过度的社会控制有密切关系。俄罗斯是苏联遗产的最大继承者,现行俄罗斯反恐机制亦有对苏联反恐机制的延承,研究苏联反恐机制是我们理解现行俄罗斯反恐机制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