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多年以前,鸳鸯就曾是这里的常客。据《围场县文史资料》记载:清末民初,木兰大地人烟稀少,植被繁茂,每年4至6月中旬,小滦河岸边“鸳鸯戏水,景观蔚然”。但是后来,随着大面积的毁林开荒,小滦河沿岸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鸳鸯一去不返。2002年6月,我省建立了以小滦河生态区为核心的滦河上游省级自然保护区(今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其间,保护区管理局先后在小滦河沿岸栽植沙棘、白榆等树种2000余亩,并配备了专职管护监测员,加强了小滦河沿岸生态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监测,使沿岸植被得到了快速恢复,为春季向北迁徙的鸳鸯等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歇息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