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代的县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尽管有大小之别,但属同级。当时的县分为赤县、畿县、望县、紧县、上县、中县、上中县、下县,凡八等。赤县在京城内,县令为正七品;畿县在京郊,县令为正八品,其余县县令为从八品。4000户以上之县曰望县,3000户以上之县曰紧县,2000户以上之县曰上县,1000户以上之县曰中县,1000户以下之县曰中下县,500户左右之县曰下县。
北宋时代的章丘县称为中县,户不足2000户,若以每户平均8口而论,全县人口尚不足16000人。北宋时代章丘境内有治城、军城,治城在今绣惠镇,军城有二,州级军城在今临济村,县级军城在今旧军村。
在北宋开国之初,章丘境内还有一个临济县,县治在今黄河乡的临济村。临济县是个老县,隋代初年迁朝阳县治于临济,并改名临济县。唐初曾为短暂的邹州州治,旋废州为县,先后隶属谭州、齐州。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废临济县,其辖地分别益章丘与邹平。
北宋时代的章丘县称为中县,户不足2000户,若以每户平均8口而论,全县人口尚不足16000人。北宋时代章丘境内有治城、军城,治城在今绣惠镇,军城有二,州级军城在今临济村,县级军城在今旧军村。
在北宋开国之初,章丘境内还有一个临济县,县治在今黄河乡的临济村。临济县是个老县,隋代初年迁朝阳县治于临济,并改名临济县。唐初曾为短暂的邹州州治,旋废州为县,先后隶属谭州、齐州。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废临济县,其辖地分别益章丘与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