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合集吧 关注:630贴子:11,540

【历史向】大唐帝国——正说唐朝三百年沧桑与辉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已经是挖的第三个坑了,没办法,看到好帖就心痒痒,忍不住想与大家都分享一下~~
二楼正文!~


IP属地:河南1楼2015-04-21 23:08回复


    IP属地:河南2楼2015-04-21 23:09
    回复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一位好皇帝的概率并不比今天买彩票中大奖高多少,但是一般来说,古往今来一个朝代的开基创业之主总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英异雄。这也可以算是一条历史规律吧,不过在中国历史最为辉煌的大唐王朝却失了灵。
          一千多年来,虽然有不少人认为正史记载的李渊的形象是当朝史官故意扭曲的,是他儿子李世民指使去干的。可是无论怎样精心地整理散落的材料,善意的考察李渊的生平,想从中挖掘一些符合开基创业之主的优点,甚至于想违心的给他一些过高的评价,都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做法。当然这也不是说李渊是个多么复杂的人物,相反他的真实面貌简单至极,一个标准的贵公子哥,无大志,追求生活的奢侈,肉欲的享乐。作为一位帝王,他注定只能是一个平庸之辈。此等人物在中国帝王世系谱中比比皆是,但作为一个朝代的缔造者却绝对是个例外……而且是唯一的。庸才何以创下盛世基业,原因很简单:老子虽平庸,儿子却有“跨灶之能”,“长江后浪推前浪,老子被拍死在沙滩上”在李渊身上来了一百八十度大逆转,他是儿子打江山,老子做大殿。
          隋文帝杨坚在北周任丞相时,恢复了李渊家族的本姓,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是李渊的姨,所以李渊自小便得到了隋文帝夫妇的喜爱,李渊于北周天和元年(556)出生于长安的唐公府邸,七岁时父亲亡故,李渊便袭封了唐公,被按照标准的贵族公子模式养大。新、旧唐史都称他:“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颇有些汉高祖刘邦的风范,其实不过是史家为他脸贴金罢了。其实说白了,也就脾气好,相貌好。他的本性充其量不过是:“风流好色,任性胡为”而已,这八个字在他以后的生涯中得到了充分的认证。李渊的妻子出贵族世家,是隋朝神武公窦毅的女儿,窦毅为女儿择偶的标准很奇特,他命画工在一张大屏风画了只孔雀,然后请来数十位年貌相当的贵族公子,让他们射箭较技,靶心就是孔雀的眼睛,可惜这些公子的箭术不精,无人能命中目标。轮到李渊出场,两发两中,各中孔雀的一只眼睛,不仅博得满堂喝彩,还与窦家小订了终,这就是后世传为美谈的“雀屏中选”李渊的箭术精良应该是真实可信的,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李渊奉隋炀帝之命前往山西、河东镇压农民起义军,与毋端儿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龙门发生激战,史书记载“高祖从十余骑击之,所射七十余发,皆应弦而倒,贼乃大溃”。


      IP属地:河南4楼2015-04-21 23:12
      回复
        人呢


        IP属地:河南6楼2015-05-23 16:09
        回复
          更吧


          IP属地:河南7楼2015-05-23 16:10
          回复
            在这里我要质疑这条线索的真实性,众所周知太原起兵是创建唐朝的开端,而众多史料记载李世民在太原起兵中起了主要作用。但据考证,在太原起兵中起主要作用的人还是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为巩固政权而把太原首义之功归于己,我以为是揽责而非贬低自己的老子。他贬低自己王朝的开国之君,只能说是在盛世华章上抹了一坨屎。在当时看来,李渊算是老杨家的亲戚,他太原起兵是以下犯上的“违礼”行为,并非功绩。李世民巧妙的为自己和父亲隐讳了太原起兵的“违礼行为”,并根据自己和父亲在太原起兵中的不同地位和处境,给予不同的荣誉。李世民这么一做文章,让本就平庸的李渊又添了几分别样的风情。
               话说回来, 第二天李世民将密谋告诉宫监裴寂,与裴寂也策划了一番。又过了一天,裴寂在晋阳宫设宴邀请李渊。隋高祖杨坚当初在长安城东建造了一座大兴城,隋炀帝后来营建东都洛阳,他在这两处都置了行宫。晋阳宫就是行宫之一,裴寂是管理行宫的官吏。
                李渊到了行宫赴宴,美酒佳肴畅饮无数,已经醉得晕了头。忽然门外进来两个绝色的美女,她们一起向李渊敬酒,不一会儿李渊已酩酊大醉。两个美女扶李渊去睡,李渊稀里糊涂地与两个美女上了床。待醒来后闻见一阵异香,他十分惊奇,再一看原来是身边的两个美女在被子里陪着。李渊便问这两个美女的姓名和身份,美女自称是宫眷。李渊吓得魂飞天外,他哆嗦着穿衣服站起来,二美人忙劝慰他说:“主上失德,各处已乱离成这样,妾没有公的保护,免不得被人污戮,所以裴寂让妾托身于君,希望在乱世中保全性命。”
                李渊哪里还敢说话,他急忙跑出行宫,正遇见裴寂。李渊一把拉住裴寂责问:“你为什么害我?!”裴寂笑着将李世民将举兵的情形告诉李渊,他说:“现在盗遍天下,城门外就是战场,即使徇小节也免不了一死。假若举义师不但可以免祸,而且还可以得到江山。”李渊回到家里踌躇了几天,咬牙决定反隋。裴寂又进献宫女五百,米九百万斛,杂彩五万段,铠甲四十万首相助。裴寂所进献的宫女五百可能是作为军妓。
                再者隋之将亡几乎是尽人皆知的事了,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却有胆有谋,文武兼备。两个儿子在外结当地英豪,秘密招募兵马,李渊并不知情。估计儿子们也知道自己的来自老子是有贼心没贼胆,不愿冒险。跟他说了,老头子再一激动心脏病再一发作,这天下还没打,先挂了。所以李世民犹豫好久也没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后来李世民看着天下纷纷扰扰,机会稍纵即逝,于是找了个机会,鼓足勇气劝李渊起兵夺取天下。如果李渊不是悬着“谬语“,“宫掖”这两柄利剑。他的可能会把儿子给朝廷治罪,好保住一家的命。虽然下决心起兵,却没有慷慨的调子,而是被逼无奈,满腹凄凉的味道,这也正映了李渊无大志,沉享乐的本质。李渊在起事之后,卑词厚礼与突厥和亲,表面是借兵买马,深层含义是怕突厥在后方突袭他的老窝,许诺给突厥始毕可汗的是他最喜爱的子女玉锦,以此巩固好后方。李渊留下小儿子李元吉留守太原,然后率三万精锐从晋出发,自此开始,李渊的天下就由儿子们一手给打了下来。
               李世民十八岁就设巧局,谋天下。还是让我等小民叹为观止。想象我十八岁在做什么,流连街头,打架泡妞,祸害一方。


            IP属地:河南8楼2015-05-23 16:10
            回复
              李渊打江山靠的是父子兵,是典型的任人唯亲,文官的任免上还好一些,军权则完全由自己的儿子、兄弟、女婿等一拨人掌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老李深深地意识到这一点。可他忘了一点,这不是坐江山,而是打江山。真打啊,没有那两把刷子就是给你百万雄师,也能被灰飞烟灭。这些人当中大部分没有能力统兵打仗,屡战屡败,除了李建成、李世民率领的军队外,刚开始李渊的部队很少打胜仗。如果不是运气好,摊上了李世民这么一个百年不遇军事奇才,怕是刚刚起兵,从霍邑返回太原,不久就兵败被杀了。靠儿子打江山,自己开国当皇帝的,古今中外,仅此一例。这是李渊的大幸。不幸之处就是这样的儿子一下摊上两个,如果李建成也跟李元吉一般无用,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手足相残不可避免。在处理皇位继承的问题上,李渊优柔寡断的毛病暴露无遗。他一直就清楚李世民不论文才武功,都在李建成之上,自己从心里面也最喜欢这个有些桀骜不逊的二儿子,但还是一定要立长子为太子。立了李建成做太子,仍然死守古训,不让他再带兵打仗,放着一个优秀的统帅不要,却派不争气的李元吉胡乱带兵,被打得丧师失地,最后还得李世民东南西北到处救火。作为开国之君,这点突破陈规的魄力都没有,实在差劲。
                  随着李世民战功日高,李建成日益感到自己太子地位所受到的威胁。李建成本来是心胸开阔的,但在宫中日久,对黑暗的宫廷斗争耳濡目染,心态难免不起变化。而且在中国古代的绝对专制的皇权体制下,也由不得他心慈手软。唐统一以后,李世民以为“海内渐平”,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政治问题上来,开文学馆,广招治国之才,这更是激起了李建成的愤怒,下定决心除掉李世民。有一次高祖李渊带着李世民、李元吉外出巡游,而让李建成留守京都。李建成想在半道派兵截杀李世民,事情败露,因为李渊和李世民同行,所以这次行动就由普通的兄弟争权成了谋反大罪。参与行动的将领杨文及情知必死,干脆起兵造反。李渊大怒,将李建成囚禁,派李世民前往征讨,并向他许诺:“征讨杨文及之后,我便立你为太子。至于建成,我不能象隋文帝那样自诛其子,当封为蜀王。蜀地经济落后,士兵战斗力不强,今后他若能安守本份,当然很好,如有不臣之心,你要消灭他也不难。”看来是主意已定,连后事都想好了。但等李世民得胜归来,他又听了被李建成贿赂的嫔妃、大臣说情,改变主意,只是把李建成手下的谋士全部流放了事。废立太子之事,提也不提,弄得李世民十分尴尬。这不是耍我吗?
                    后来,李渊看见太子和李世民矛盾日深,流血冲突不可避免,于是异想天开地还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招来李世民对他说:“晋阳起兵,扫平海内,都是你的功劳,本该立你为太子。但建成是长子,又为嗣已久,我实在不忍心把他废了。你们兄弟不和,同处京都,恐怕有祸。我有一个办法,你自到洛阳,建立王府,洛阳以东的国土都归你管理,我还特许你出入使用天子专用的车马、旌旗。你看如何?”这种办法,简直骇人听闻,亏他想得出来。倘真如此,李渊一死,天下非大乱不可。李建成比他老子有头脑,知道李世民留在长安,自己还有胜算,去了洛阳,便是潜龙入海,谁也休想制得住他,马上派亲信劝说李渊。李渊于是又改变了主意,此事不了了之。
                  天子之言,岂能如同儿戏?何况太子废立,事关国体。李世民就算不想篡位,经他这么一折腾,不想也得想了。如此摇摆不定、言而无信,将来被自己儿子兵变赶下台,也是活该。


              IP属地:河南9楼2015-05-23 16:11
              回复
                李世民最终收获了大唐天下。其实,回头想来,李渊既然立了李建成为太子,就不应该让李世民频频掌握兵权。即使为了借重他的军事才能,也应该尽量减少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教训远的不说,隋朝就有。隋文帝曾派次子杨广领兵平定陈国,使得杨广积聚了自己的势力,进而夺取了哥哥杨勇的储位。而现在,正因为李世民频频掌兵,才使他拥有了问鼎皇位的实力与野心。所幸的是,李渊所犯的错误,李世民的后代没有再犯。安史之乱后,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李泌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建议唐肃宗李亨:在平乱过程中,以肃宗长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而不以建宁王李倓为天下兵马元帅,以防止非长子军功过大,出现李世民仗军功夺取皇位的现象。 李世民的功劳太大,一直大到了李渊也觉得除了太子之位以外,没有一个官职可以与他相称。但太子之位又不能给,只好于武德四年二月设天策上将府,封了他一个前所未有的“天策上将”的官儿。
                     但是,天策上将明显不是李世民的终极目标。这一点,李渊、李建成、李世民都清楚。怎么办?李渊左右为难。
                     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其中,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等前四子都是窦皇后所生,即所谓嫡子。李玄霸是第三子,而且他早在隋大业年间就夭折了,还未能等到太原起兵时,自然不能竞争皇位了。而在《说唐》中,这位李玄霸被改成了李元霸,是天下第一条好汉,虽骨瘦如柴,却力大无穷,善使双锤,当时的好汉们(包括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在他手底下没有能走过三招的。历史上的李玄霸早夭,演义中的李元霸也早夭,而且,还为李元霸设计了一个非常戏剧化的早夭情节。李元霸在和李世民一起行军的途中,嫌天上打雷太响了。骂骂咧咧之余,提起手中斗大的大锤就向天上扔去,想砸得老天不再打雷了。结果,大锤飞向天空之后,李元霸仰面等了半天也不见锤下来,还以为掉到别处去了呢,刚刚低头准备走时,大锤正落在他的头上,敢情这大锤砸自己主人的头也很卖力,一下子就把他砸死了。


                IP属地:河南15楼2015-08-03 19:08
                回复
                  2、谁的剑快谁有理——还原太子李建成
                    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不讲理的东西,很多时候就是谁的剑快谁就有理。在玄武门这场戏中,李世民的剑够快,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倒下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历史定格,失去了话语的主动权。美化李世民,丑化他的兄弟是史家们必须的。 “高祖起兵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李建成“荒色嗜酒,畋猎无度”,“以庸劣居其右,”。之所以对李建成这个人物非常感兴趣,是因为他曾经如此接近那个王朝的权杖。有时候会想,如果是他来当皇帝,我们想象中的盛世王朝,它的走向是繁华还是荒凉,是雷老虎的以德服人,还是老谋子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菊花残,鲜血淌的那一幕。
                    “造反,我有份,而且分量很重”


                  IP属地:河南16楼2015-08-03 19:09
                  回复
                    三是智破刘黑闼。这是唐朝统一中的最后一次战争,它的胜利为唐初社会稳定打下了基础。 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将,窦建德降唐后,由于唐统治者对降将没有实行安抚政策,加上降将的疑惧心理,激起他们的反抗。武德四年七月,刘黑闼起兵,很快复夺故地。唐统治者先后派李世民、李元吉征讨,虽然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由于实行“悬民处死”的高压政策,民心不稳,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武德五年,刘黑闼再次起兵,声势很大,再夺故地,李建成接受魏征、王王圭建议,请令征讨。虽然此处李建成有捡便宜的嫌疑,因为当时李世民已经让刘黑闼的元气大伤,但不可抹煞李建成的功劳。
                      由于经历隋末战乱,广大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社会环境,盼望国家安定。窦建德部将刘雅对劝他起兵的人说:“天下已安,乐在丘园为农夫耳。起兵之事,非所愿也。”这也代表了广大人民和士兵的心愿。李建成吸取以往的教训,接受魏征“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谕遣之,则可以坐视离散”的建议,改变过去“妻子系虏,欲降无繇”的高压政策,实行宽大安抚政策以争取人心。史载:“建成至,获俘皆抚遣之,百姓欣悦。”这一措施起到了争取民心,瓦解斗志的作用,起到了不占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结果刘黑闼部队“众乃散,或缚其渠长降,遂擒黑闼。”这样,不用战成功地解决了河北问题,使唐初社会安定下来。
                    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虽然主要战役是李世民领兵进行的,但这些胜利同李建成抵御突厥,稳定后方,支援前线是分不开的,据史载,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李建成镇蒲州防御突厥;四年三月,李世民与窦建德征战,李建成北伐稽胡;八月李世民征伐刘黑闼,李建成安抚北境。以后又在武德五年、六年、七年多次防御突厥,为唐初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起了作用。


                    IP属地:河南19楼2015-08-03 19:11
                    回复
                      二是后宫妃嫔,也就是李渊的小老婆们。李渊晚年娶了不少小老婆,这些小老婆们也为李渊生了二十个年幼儿子,这些小老婆们为了以后母子有个依靠,竞相结交李渊年长的儿子。那么她们为什么选择投靠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呢?主要是李世民有几件事使得罪了皇帝老子的后宫妃子们。第一件事是公元621年(武德四年),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李渊命贵妃等数人去洛阳宫中为皇宫选取宫女和珍宝,这些贵妃却私下向李世民为自己求取珍宝,而且还为亲属求官,李世民都没有答应。由此,贵妃们很生气。第二件事张婕妤为其父向李渊求取的几十公顷良田被李世民先赏赐给了淮安王李神通,张婕妤父去要,李神通因为李世民已经赏赐给他了,所以不同意。得不到地,张婕妤当然要怨恨李世民了。第三件事是李世民的部下杜如晦经过尹德妃父亲尹阿鼠的家门,却被骄横的家丁给拉下马来暴打一阵,打断了一个手指,还骂到:“你是什么人?竞敢经过贵妃家门不下马。” 尹阿鼠担心李世民向李渊告状,却指使尹德妃恶人先告状:“秦王左右欺负我父亲家。”双方结怨更深。这边,李世民对李渊妃嫔们的无理要求都不答应,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资治通鉴》)。这样两相比较,后宫妃嫔当然选择站在太子这边了。


                      IP属地:河南22楼2015-08-03 19:11
                      回复
                        三是魏征、王珪等太子府文官。魏征原是李密的部下。公元618年,唐帝国才刚刚建立,只拥有长安一带的关中地区,这时拥有洛阳附近广大地区的李密与洛阳的王世充在偃师进行对峙。李密在决战前召开了军情会议,就关于是否进行决战进行了讨论。魏征投了反对票,魏征认为:“虽然我军多次取得胜利,但精锐部队伤亡很大,最近刚同宇文化及打了一仗,虽获胜,但急需休整,士兵的心里也很倦怠,很难迎敌。我们不如深沟壁垒,不与敌战,等敌人粮食吃尽撤退后,到时候我们追击,没有不胜的道理的。”可是李密受众将骄傲求战的影响,最终没有听魏征的意见,而与王世充决战,结果一败涂地,没有办法只好投靠唐帝国。魏征也随同李密一道投奔唐帝国,后来太子李建成闻其大名,将其引入太子府中,任太子洗马,对其礼遇甚加。魏征感谢其知遇之恩,也尽其所能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公元622年(唐帝国建立第五年),原窦建德手下大将刘黑闼在河北地区聚众反叛,魏征和太子中允王珪一同建议太子亲自出征讨伐刘黑闼,以取得功绩名望来镇服天下,同时还能结交当地豪杰,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李建成采纳了这个建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很快就平定了刘黑闼的叛乱,结交了大批当地豪杰。为保太子之位,魏征为李建成出了许多计策,但大多不被李建成采纳。王珪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是公元624年(唐帝国建立第七年),因太子手下杨文干在庆州谋反受牵连,被流放到外地。太子集团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智囊。


                        IP属地:河南23楼2015-08-03 19:11
                        回复
                          再说秦王集团
                            秦王集团这边可谓人才济济,除了领导才能十分突出的李世民外,还有以下主要成员:
                            一是长孙无忌、高士廉、长孙顺德等秦王长孙夫人的娘家亲戚。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夫人长孙氏的哥哥,这个人非常有才能,虽然生长于富贵的家庭,但十分好学,精通文史,善于出谋划策。他从小就和李世民关系就非常好,李世民和父亲于太原起兵后,他投奔李世民,经常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他是秦王集团的核心成员和重要谋士。高士廉是长孙夫人的舅舅,武德五年的时候任雍州治中(京城卫戍总司令部总务官),李世民因为他是夫人的舅舅,而且非常有才望,因此对其非常亲敬。高士廉也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谋划人员和参与人员。长孙顺德是长孙夫人的堂叔,也是秦王集团的重要成员。
                          二是房玄龄、杜如晦等秦王府文官。在秦王府文官中,房玄龄、杜如晦是最核心人物。房玄龄博览经史,才能卓著。李世民率兵攻打渭北的时候,他投奔李世民,李世民一见如故,对其十分赏识,引为知己。房玄龄也感谢李世民知遇之恩,尽心尽力辅助李世民。房玄龄不仅为李世民计划谋略,政变计划是他最先提出的;更重要的是他潜心为李世民搜集人才,杜如晦就是他荐留于秦王府的。“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旧唐书》)杜如晦也和房玄龄一样,聪明悟性高,熟读文史。隋朝吏部侍郎高孝基夸他是“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他是公元617年,李世民平定长安的时候,被收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后来有一次,他曾经差点被调离李世民。当时,由于秦王府里有才能的人比较多,秦王府属官被任命为地方官的很多,李世民感到十分忧虑。这时,杜如晦也被调任地方官,房玄龄对李世民说:“府中官属被调走的虽然很多,但都不足惜,唯有杜如晦有辅助帝王的才干,大王要经营四方,没有杜如晦是不行的。” 以房玄龄的识人才能,对杜如晦如此评价,可见杜如晦的重要性。此后,杜如晦一直跟随李世民左右,是秦王集团的核心人物。另外,李世民还于公元621年(唐帝国建立第四年)开设文学馆,招纳博学之士,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宇、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以及杜如晦、房玄龄等皆为文学馆学士,时称“十八学士”。


                          IP属地:河南25楼2015-08-03 19:12
                          回复
                            李渊这个人好猜忌,但比较优柔寡断,虽然在选择继承人上是倾向大儿子李建成,但也不愿让二儿子过于难堪。这次天文台长的报告虽然使李渊进一步加深了对二儿子李世民猜忌,猜忌其有谋反之心,但毕竟没有掌握谋反事实证据。另一方面宰相陈叔达 “秦王对帝国有大功,不可以废黜。而且他性情刚烈,如果受到打击挫折,恐怕无法负荷忧愁悲愤,万一发生无法预测的意外,陛下后悔已来不及了”的话对李渊影响也比较大,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李渊不忍心逼迫太急。因此这一次李渊收到天文台长的报告后,并没有狠狠责备李世民,也没有惩罚他,而是将这个报告交给李世民。李渊这样做,主要是要告诫李世民,你有野心我是知道的,希望你不要轻举妄动。
                              李世民收到这样的报告是非常吃惊的,因为他已经决定发动政变诛杀大哥李建成和李元吉。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如果因为这个报告使皇帝父亲对自己加强戒备,必将对自己政变的成功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时的形势已是政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以太子为首的东宫集团已经磨刀霍霍了。由于秦王府拥有众多精兵良将和谋士,太子集团要除去秦王李世民,首先就要剪除这些勇将和谋士。之前,太子集团对他们的剪除行动已经实施了。
                              太子集团要剪除的第一个对象是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武德九年,两大集团的矛盾已经很深了,李世民因为洛阳是险要之地,恐怕情势突然恶化,计划出京据守此地,于是命令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同时命令张亮率左右侍卫王保等一千余人同去,暗中交结当地英雄豪杰,等待事态发展。李世民付给张亮大量金银绸缎,任其使用。洛阳是李世民于武德四年攻打下来的,当时据守洛阳的王世充集团和河北的窦建德集团与关中的李渊集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李世民在洛阳战役中一举消灭王世充集团和窦建德集团,基本上统一了全国,为大唐帝国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世民打下洛阳后,禁止士兵骚扰抢劫百姓,以获得民心;没收府库金银绢帛,赏给将士,以获得军心。通过这两手,李世民在洛阳建立很好的基础。张亮按照李世民的指示在洛阳广泛结交英雄豪杰活动很成功。但是张亮的活动还是被太子集团侦察到了,于是李元吉向皇帝老子李渊告状说张亮结交不法之徒阴谋叛变,李渊一听立马就将张亮抓起来了,交给有关单位审理。张亮十分勾种,任凭严刑拷打还是百般劝说,硬是不承认。最后因为没有掌握证据,不得不放了张亮,仍然让他回洛阳任职。太子集团想剪除的第一个对象就没有成功。


                            IP属地:河南29楼2015-08-03 19:14
                            回复
                              太子集团要剪除的第二个对象是秦王府左二副护军尉迟敬德。太子集团想的第一招是利诱。李建成、李元吉秘密送给尉迟敬德金银器一车,并写信表示:“盼望有幸得到长者的照顾,用这一点菲薄的礼物,增进我们贫贱时相识的友情”。尉迟敬德严词拒绝,说:“我,尉迟敬德,出身贫贱,隋末,天下大乱,人民流离,一直追随叛逆,罪该万死。秦王对我有再生之恩,现今我又名列王府,只有杀身以报。对于太子殿下,我却没有一点功劳,所以不敢接受重赏。如果和殿下秘密交往,就是贪图富贵,对主人不忠。对这种人,殿下要他有什么用呢?”李建成大怒,从此和尉迟敬德断绝来往。第一招失败了。太子集团想的第二招是暗杀。李元吉派刺客于夜间袭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得到消息,命家人把大门到卧室的所有门户,全部打开,自己躺在床上,并不移动,刺客几次已到庭院,都不敢进入卧室。这一招又失败了。太子集团想的第三招是陷害。李元吉向皇帝老子李渊报告说尉迟敬德犯了罪,李渊这时在帝位的继承上已经完全倾向于李建成,李元吉的报告一到,李渊就下令逮捕尉迟敬德,关押在监狱中调查审理,打算处死。李世民竭力营救,才留下一命释放。第三招又失败了。
                                太子集团要剪除的第三个、第四个对象是秦王府左一马军总管程知节和右二护军段志玄。李元吉对程知节进行诬陷,李渊于是命令程知节出任康州刺史。程知节坚决不去,并对李世民说:“大王的四肢和臂膀都被剪除,身躯还能活多久?我愿意冒死刑的危险,留在京城保护大王,请早定大计。” 李元吉又对段志玄进行利诱,送给其金银绸帛,又被段志玄拒绝。
                                太子集团要剪除的第五个、第六个对象是秦王府的智囊房玄龄和杜如晦。李建成对李元吉说:“秦王府的智囊,使人畏惧的是房玄龄、杜如晦二人”。于是加以诬陷,李渊将二人斥逐调离秦王府。


                              IP属地:河南30楼2015-08-03 1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