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吧 关注:3,031贴子:27,764
  • 9回复贴,共1

【理念】现代战争理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何为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是系统地、创造性地思考、规划全局性问题时的思维活动过程,是运用时间和空间的一门艺术,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种素质。
战略思维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全局,驾驭全局,追求全局的整体利益。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是战略思维关注的内容。战略思维的要点就是,抓住重点,抓住机遇,统筹兼顾,推动全局发展。重点,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大问题。突出重点,就是要求领导者“把自己注意力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放在对于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局部上,把有限的资源分配投入到解决重大问题上。机遇,就是可能带来质的飞跃和快速发展的机会和境遇。抓住机遇,就是要求领导者珍惜机遇,多谋善断,及时决策。统筹兼顾,就是在空域中照顾各方,在时域里照顾前后。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重要的是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不能以损害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当前利益。


IP属地:吉林1楼2015-04-19 17:46回复
    基本方法
    战略思维的基本方法是系统思维的方法。战略思维是系统思维的高级形式。系统思维是系统科学与唯物辩证法结合产生的思维方式,在当代领导决策思维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打开宏观决策宝库的金钥匙。系统思维的方法就是用系统思想来研究对象,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研究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综合地、精确地思考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目的。在系统思维看来,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处于广泛的、普遍的联系之中,系统本身也处于无休止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因此,系统既独立又开放,既相对稳定又发展变化。只有把小系统放入大系统中去分析论证,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结合,把系统变化的过程作为预测今后发展趋势的依据,才能争取全局的主动,才能做出战略的谋划。
    系统思维的方法告诉人们,从更广阔的空域分析,易找出影响全局发展的重点,从时域角度分析,易发现加速全局发展的机遇。树立战略的时空观,采用整体性、综合性、辩证性的全域分析方法,就能够更好地制定全局发展战略,有利于抓住重点,抓住机遇,推动全局发展。“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不足谋一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宇宙中普遍事物的一般模型。现代科学的物质观认为,世界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处处是系统,包括无机系统、有机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制定国家甚至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放置在世界这个大系统中去研究。
    全局的重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机遇也是稍纵即逝的,这是因为系统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不能忽视系统的时域特征。事物的发展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表现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规律性。系统变化呈现波动性,即是这种运动规律性的反映。战略一般指决定全局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的策略,进行战略思维就要科学分析系统的波动性,摸清系统的波动幅度和周期,并据此预见系统发展的总趋势,判断系统发展所处的阶段,分析系统具体发展的走向,找出系统加速发展的可能性,做出应对系统变化的战略决策,做到因势利导、顺势而动、审时度势、与时俱进。


    IP属地:吉林2楼2015-04-19 17:48
    回复
      2025-05-11 23:54:19
      广告
      以动制动
      以动制动,主要体现在用兵上,它是活学活用老子道德理论,并结合实践而总结出来的,也是对前人以静制动思想的发展和延伸。它并不违背老子的道德思想理念(即以客观的态度应对实际中的事情)。这个动,当然不是主观、盲动,而是能够以灵活的态度随机应变。以动制动的关键,就在於一个“快”字。快而稳,就能控制局面。思维反应要快、行动也要快。我方快如闪电,则敌方就显得迟缓了。
        人应当是生动活泼的,而不是呆板僵化的。道,是通道(无所不通),而不是静止不变的道路。事物在实际中的发展、变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化无常的。所以我们必须以灵活的态度,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切不可以僵化(静止)的思维去认识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你可以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却不能指望事物的发展、变化符合你主观臆断。你只有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有所总体的把握(了解),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思考、有所计划、有所准备,才能灵活地应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一切尽在把握之中)。这就是“以静制动”。
        静以知,静以侍(等待时机),灵活以应变(随机应变)。一般人都知道,以静制动的道理,却不知道以动制动、以变应变道理。所以不能真正地做到以静制动。老子是主张清静无为的,但这个清静,却不是静止,而是要能够灵活变通。以静制动,本身也蕴涵著“动”的因素,即在把握事物发展、变化总体趋势的基础上,有所计划、有所准备(即虚阵以待)。当时机成熟的时候,则可以快速应对。但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你预想的时候(一般人思考问题并不客观、全面,深入、细致),则需要灵活应变,即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重新调整自我的行动策略,切不可墨守陈规、思想僵化、反应迟钝。
        以僵化(静止)的思维理解不断发展、变化(动态)的事物,就是思想僵化。以僵化的态度应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就是行为僵化。思想僵化则不能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之道。行为僵化则不能应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所以善行者,善於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善於以灵活的态度应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思想僵化、行为僵化,归根结底是人的身心的僵化。人的身心的僵化,使人丧失了自身的灵活性,使人处於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要去除这种不正常的状态。


      IP属地:吉林4楼2015-04-19 17:50
      回复
         既然“以静制动”在实际运用中似乎还存在著不足,所以我就有了“以动制动、灵活应变”的想法。这个“以动制动、灵活应变”的“动”更具主动性,却并不违背老子道德思想体系。这主要体现在“应变”的态度上,是等待事物发展、变化之后被动地应对,还是事先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抢先积极主动呢?当然应当是采取后一种方式。条件是一定要把握好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这样才能领先一步,取得主动权。如果是被动地应对,即使你具有著灵活的行为态度,也难免失败的命运。
          因此,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一定要客观、具体,深入、细致,切不可主观、武断地下结论,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战略上的失误。作为军事上的指挥者,一定要振奋精神,积极地、主动地、快速地、灵活地应对可能发生的任何变化。
        以静制动 以动制动可以换着来。更灵活。静与动不是绝对的。能审时度势到选择正确的方法才是重要的。静与动是手段,我们驾驭手段,不要被手段驾驭。
        孙膑曰:知道者胜,不知道不胜!兵家其实就是得道的人。知道根据形式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学习其实就是为了这个目标。无所不能,而不是知而不为。
        有道是“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无论是动是静都是为致人。
        有道是“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战争的损耗不只是在战场,在开战前就是一个治心、治气、治力的过程,无谓的消耗会使军队丧失战斗力以至不战而败。这句话意义就是使自身的这种损耗降低,少于对方,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关键是掌握主动权。所谓计划跟不上变化,战场上瞬息万变,战机也稍纵即逝,故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因为原本作战计划的信息依据改变或疏漏,信息传达不及,需现场当机立断。但凡事有适应条件,小战可临机应变,而中营帐中决算千里之外,需统筹全军,朝令夕改,管理大忌,就如前面说的要全部改变,重新制定作战方针,劳心劳力。
        如果将“以静制动”理解为消极待敌(行动)本身就是谬误的,能以“静”去牵制“动”,即自己不动而能按自己的意愿去调动对方,另外也是一种心态上以镇静去制服躁动,故而能以不变应对如泰山崩于前的突发变化。


        IP属地:吉林5楼2015-04-19 17:51
        收起回复
          时光至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将伊拉克军队打得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新的闪击战时代又到来了,那就是“电磁脉冲闪击战”。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进攻是以电磁脉冲的突袭拉开序幕的。首先,美军以电子战机为先锋,对伊展开了一系列全方位的电磁脉冲攻击。在伊军丝毫无见多国部队影子的情况下对伊军,乃至整个伊国实施了全覆盖式的电子战攻击。伊拉克无论军队、政府、还是平民全都陷入了这场电子战的汪洋大海。军政失去联系,上下失去联系,所有的无线电通讯中断,雷达显示屏一片雪花。整个伊军、伊国变成了瞎子、聋子、哑巴。事到此时,多国部队为刀俎,伊国为鱼肉已成定局。果不其然,随后多国部队对伊军展开了全方位持续空中打击,伊军还无还手之力。以惨败告终。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微乎其微的损失便赢得了海湾战争的全面胜利。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电磁脉冲闪击战,以电磁脉冲为闪击主力,将敌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不仅在为肉体上消灭敌人提供了完备的保障,更在心理上对敌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使之无心再战,绝望投降,甚至举国崩溃。即使在战争结束之后,全军、全民在长期时间内也难以恢复到正常心理状态。
          这就是电磁脉冲闪击战的魅力:不见一人一物,不发一枪一弹,无形中致敌于绝境,任己宰割。可谓兵马未动,电子先行。
          人类的发展是飞速的,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带动了闪击战的快速发展,愈加呈现出新的形态。闪击战的形态是由战争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及武器装备所决定的,作为战争主体的军人是无法超越其所处时代的客观因素而作战的。随着人类在宇宙高能物理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也预示着新的闪击战时代的即将到来。宇宙包含着战争诸方和最为广义的客观环境,无论宇宙是如何的广阔,在人类所存在宇宙物理属性之内,任何物质都是由无限可分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是生物、星球、星系乃至整个宇宙人类所存在物理属性的物质运动的根本动力。谁能掌控微观粒子的运动,谁就能掌控整个宇宙人类所存在物理属性的根本力量。


          IP属地:吉林9楼2015-04-19 17:58
          回复
            当激光、微波、粒子束等高能粒子的研究已初显成效,进入了实用阶段,新的闪击战时代就要到来了,这就是“高能粒子闪击战”。敌我及人类所存在宇宙物理属性的物质构成形态,皆为微观粒子所成,其物质运动皆为微光粒子所动。高能粒子闪击战就是要通过控制敌我及人类所存在宇宙物理属性的物质构成的根本形态和运动而制敌胜于敌。这是以掌控人类所存在宇宙物理属性的物质运动的最根本力量作为决胜手段的战争形态,这是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战争形态所无法比拟的全新战争形态。未来必将是高能粒子闪击战的时代。
            但是宇宙广之无极,高能粒子闪击战绝不可定为终极闪击战。宇宙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人类及人类所存在的宇宙物理属性的物质世界也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人类自身的物质构成有可能发生本质的物理变化,从而进入全新的物质世界,隶属于全新的物理属性。这种质变要么是人类外部宇宙运动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对人类自身物理构成形态进行不可阻挡的质变,要么是人类自身物质运动致使其物理构成形态发生质变,亦或二者相互进行。这个过程有可能逐渐进行,也有可能因为人类外部宇宙运动或人类自身原因,亦或二者相结合在短时间内骤然进行,甚至瞬间完成。无论何种完成,只要人类此一物种得以保存,而无论其以何种物理形态存在,甚至人类在全新的世界变成了全新的物种,那么新的物种就要继续发展,竞争就不可避免,战争仍要延续,新的战争形态及闪击战模式也将应运而生。
            在当今人类所存在宇宙物理属性之内,及人类目前科技发展水平,可以断定,未来长远时期内,“高能粒子闪击战”为人类所能掌握的最高级别战争形态及作战方式。
            战争的根本宗旨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战胜敌人,赢得胜利。无论何种闪击战,无论何种战略、战役、战术都是为了达成这一永恒不变的目标。这就要求最高指挥官把所能掌控的一切必须合成为一个多元并存,统一有机的整体,而尽可能避免任何的羁绊,因为“闪击战”的第一要务就是快速。但闪击战所要求的快速并非不顾人员的伤亡,物资的损失,一味蛮干。而是放眼全局,为了尽可能快的达到整体的最大胜利和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最高明的战略、战役、战术。


            IP属地:吉林10楼2015-04-19 17:59
            回复
              绕向敌人后方的机动。其目的是攻击敌人的薄弱部位,或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协同正面部队和包围部队围歼敌军某一集团。按性质和范围分为战略迂回、战役迂回和战术迂回。
              迂回通常是在敌人有暴露的翼侧或较大的间隙时实施,也可在突破敌人防御后实施。它具有深入敌后、乘隙蹈虚、独立行动等特点。担负迂回任务的部队须英勇顽强,途中不恋战,不为敌阻挠,迅速到达指定位置。迂回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是:及时准确地查明当面和纵深的敌情、地形;正确选定迂回的方向和路线;周密地组织协同、保障和必要的火力支援;隐蔽突然、出其不意地行动,及时果断地处置各种情况。如敌后有游击部队或潜伏部队时,应使他们积极配合迂回部队的行动。迂回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已成为重要战法。如公元前506年的吴楚之战中,吴军乘楚东北部空虚,绕行千里,决战柏举,大破楚军(见柏举之战)。263年, 魏灭蜀之战中,魏将钟会从正面进军,被阻于剑阁,魏将邓艾绕道阴平,直取成都,获得全胜。《孙子·军争篇》对迂回绕道,争取先机制敌有重要的论述。后来,随着军队编制、装备的发展变化,作战方法的改进,迂回作战又有很大发展。在欧洲,18世纪末,已把迂回作为一种机动样式。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后,迂回更被普遍运用于战争、战役、战斗行动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战争中,曾广泛采取迂回行动,对歼灭敌人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末期解放华南和西南的作战中(见广东战役、进军西南),采取远距离的战略性迂回,围追歼灭大量逃敌,缩短了战争进程。未来战争中,军队的火力、机动力和突击力都将有进一步提高。地面部队实施迂回的纵深将增大,速度也将加快,还将更广泛地得到航空兵、空降兵和远战火力的配合。同时,由于侦察器材的改进和军队机动力的增强,部队的迂回行动易被对方发现,也将给部队实施迂回增加困难。
              包抄:绕到敌人背面或侧翼进攻敌人。绕到敌人侧面或背后去攻击。
              语出: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次调中洋、台湾、南澳之舟师,为接应包抄之举。” 遯庐《童子军》第三出:“一个个神虬露鳞爪……才逆击,又包钞。”杨朔《北线》:“排长要派人两面包抄。”
              此战术不足之处:倘若正面进攻被敌人绊住迂回部队,将使部署打乱,忽悠损伤。


              IP属地:吉林12楼2015-04-19 18:00
              回复
                作为别动队的部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1精兵强将,兵亦精而不亦多。2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古代战争部队的战斗里主要来自士兵的武器,弓箭和粮草。这些在战争的过程都是要消耗的,所以需要后勤补给。现代战争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来自武器弹药和粮食,这些也是要消耗的,而每个士兵自带的弹药和粮食是有限的,所以也需要后勤补给。迂回包抄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截断敌方后勤补给,敌方的后勤补给没了,前线弹药消耗完了就失去战斗力了,这个时候就只能撤退,所以迂回包抄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截断敌军的有生力量撤退并歼灭地方的有生力量。所以战争中,不管谁,都怕被人迂回包抄。二战中日军经常对国军进行迂回包抄,但国军很少学习这些方法。只有驻印军在史迪威和孙立人的指挥下采用了迂回包抄的战术,从而能以三万国军歼灭包括日军王牌18师团(也就是参与南京大屠杀的那个师团)在内的10万日军。解放军把迂回包抄的战术发挥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特别是粟裕,居然在弱势兵力的情况下,能把国军王牌军74师包围歼灭。这个战例创造了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同样的包抄迂回,在朝鲜战争中包围了美军王派师,但由于没有重武器,甚至连迫击炮弹都没有,所以被包围的美军最后被救走。可见美军对反包围的重视。


                IP属地:吉林13楼2015-04-19 18:01
                回复
                  2025-05-11 23:48:19
                  广告
                  不错


                  14楼2015-04-29 21: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