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去书店,在“教育典范”的大招牌底下,我捧着一本《傅雷家书》翻来翻去。当时年龄小,看不懂里面讲的肖邦和贝多芬,只看出一个问题——这本书是大翻译家父亲傅雷写给大钢琴家儿子傅聪的家书,那序言里的这个傅敏,是干吗的?
又过去很多年,我终于在傅雷的传记里找到了答案。让我意外却又冥冥中觉得合理的是,傅敏是傅雷的次子。
我无数次读过《傅雷家书》。随着年岁的增长,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感悟。可唯一不变的是,从开头到结尾,每一个字都是傅雷对傅聪深深的父爱:他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儿子,他关心他的一切,他的爱情,他的音乐,他最近看的书,他在海外吃的粮食,他走路的时候有没有将衣领折好……
如果囫囵吞枣地读下去,大抵会有无数人为这样无敌的父爱落泪,但是萦绕在我心头的是另一件事:在往来繁复的通信里,只有寥寥数笔提到这个家里唯一的弟弟,翻页快的人大概都不会留意到他的存在。这让我顿时觉得喉咙里堵了一样东西,哽得难受。
又过去很多年,我终于在傅雷的传记里找到了答案。让我意外却又冥冥中觉得合理的是,傅敏是傅雷的次子。
我无数次读过《傅雷家书》。随着年岁的增长,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感悟。可唯一不变的是,从开头到结尾,每一个字都是傅雷对傅聪深深的父爱:他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儿子,他关心他的一切,他的爱情,他的音乐,他最近看的书,他在海外吃的粮食,他走路的时候有没有将衣领折好……
如果囫囵吞枣地读下去,大抵会有无数人为这样无敌的父爱落泪,但是萦绕在我心头的是另一件事:在往来繁复的通信里,只有寥寥数笔提到这个家里唯一的弟弟,翻页快的人大概都不会留意到他的存在。这让我顿时觉得喉咙里堵了一样东西,哽得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