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裤衩吧 关注:805贴子:20,509
  • 3回复贴,共1

【HKC·转帖】毛熊红海军的防空御神木——苏俄舰空导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篇文章总结的好,转过来学习一下,源地址是http://tieba.baidu.com/p/3501338425
首先我兔新锐盾舰昆明级镇楼!插楼的统统退散!

说明一下,这篇文章是为了梳理毛子舰空导弹的发展思路而写的,要看技术指标,请出门左转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互动百科萌娘百科……(好像有什么怪东西混进去了?……)


IP属地:山东1楼2015-03-29 14:06回复
    不过,面对喷气时代飞得越来越快越来越高的的新一代战机,纵然采用数量众多的100mm高炮,红海军的防空压力也无法因此缓解得了的。因此,和刚刚成立的苏联防空军一样,红海军将目光投向了来自德国的高科技——防空导弹。
    说起防空导弹,就不能不提起二战时期的黑科技大国——纳粹德国。在二战后期,饱受盟军战略轰炸摧残的汉斯们动起了利用导弹技术开发防空兵器的念头,不过德国佬还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时,毛子们便将红旗插上了柏林国会大厦。二战结束以后,纳粹德国的科技与研发团队被美苏两国瓜分,而这些"元首的黑科技"便成为了战后初期美苏两国航空航天技术大爆发的基础。
    在二战中眼睁睁地看着德国的城市在盟军的千机大轰炸之下灰飞烟灭的苏联深知西方国家战略轰炸能力给苏联带来的巨大威胁,再加上核武器的出现,让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军高层都认识到,任何漏网的敌方轰炸机都将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作为应对措施,苏联收集德国科技的主要力量,克格勃(当时还叫内务部)利用收集来的德国技术和专家,迅速组建了由库克申科和小贝利亚(当时克格勃头子贝利亚的儿子,是一名优秀的火箭专家)领导的第一设计局(KB-1,后来这个设计局在多次重组改编以后,便是现今俄罗斯大名鼎鼎的导弹生产商金刚石-安泰联合体)。与拉沃契金设计局(这个时候拉局已经退出飞机设计行列,开始专攻导弹和航天技术)展开合作,在纳粹德国的"瀑布"(Wasserfall)、"莱茵女儿"(Rheintochter)等原始防空导弹的基础上,陆续研制成功了三种防空导弹系统:S-25"金雕"(Беркут,北约代号SA-1 Guild,协会)、S-75"德维纳河/沃尔霍夫河"(Двина/Волхов,北约代号SA-2 Guideline,导线或音译为盖德莱)和SA-125"涅瓦河"(Нева,北约代号SA-3 Goa,藏原羚,或音译为果阿)。

    S-25防空导弹系统的V-300导弹,毛子防空导弹的开山之作,和绝大多数第一代防空导弹一样,S-25采用固定阵地发射架,而阅兵时的展示平台,则是导弹运输车辆。

    S-75防空导弹系统,作为世界上首开防空导弹战果(兔子表示,炮党的高空侦察机劳资都要捅下来!)和击坠数量最多的防空导弹,S-75的改进型号至今仍然在很多国家服役。

    S-125防空导弹系统,相对于专门对付轰炸机的两个大哥来说,S-125的打击目标主要是战术飞机,而其最著名的战例,就是1999年在南联盟把F-117隐形战机捅了下来。


    IP属地:山东3楼2015-03-29 14:09
    回复
      不过,红海军放弃了S-75系统上舰,也等于放弃了舰队的中远程防空能力。因此,研制一款供海军使用的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就成为了红海军的当务之急。1967年,1123型反潜载机巡洋舰服役,与之服役的,便有苏联海军的第一种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M-11"暴风"(Шторм,系统的代号又为4K60,北约代号SA-N-3Goblet,高脚杯)。从技术层面上来看,M-11应该算是一种采用了固体燃料导弹的S-75,两种防空导弹系统连制导方式都是差不多的无线电指令制导,这种制导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大幅度削减在导弹上安装的制导设备(因为制导和飞行控制指令的工作由地面/舰船上的制导站完成),这对于在电子元件小型化很吃力的苏联来说是一种很不错的妥协方案。不过,无线电指令制导的缺点也很明显,姑且不说无线电指令会被干扰,随着导弹距离制导站越远,产生的测向误差也就越大,当误差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时,将导致导弹失的。因此,M-11使用的V611导弹射程被限制在无线电指令制导距离的理论极限——55千米,并且为了弥补这一缺点,M-11在后续的改进工作中引入了末端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SARH)技术。和无线电指令制导相比,SARH的寻的元件位于导弹上面,通过接收目标反射的雷达波来锁定目标位置,从而解决了因为距离增大而导致测向误差增大的问题(这样一来导弹的射程就可以拓展了)。而且,地面雷达站只需要对目标进行照射,寻的工作由导弹自己负责,因此避免了飞行控制受到干扰的可能。当然,SARH的技术缺点也很明显,雷达波必须持续照射目标,否则导弹就会失的,并且受到照射波束宽度和数量的制约,对抗多目标能力差,而一直工作着的雷达将是反辐射导弹的最佳活靶。更重要的是,鉴于当时电子设备技术局限,可靠的小型化的雷达引导头技术在当时并不成熟,可靠性不强(莫说毛子,就是美帝当年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同样的问题,再加上恶劣的热带地区环境,采用SARH的"麻雀"导弹在越战时的命中率简直感人……)。不过,因为只需要一部在地面上的照射雷达就可以制导导弹,SARH对导弹引导头的技术要求比较低(起码不需要安装颇费体积的雷达波发射机),还可以节约地面设备(只需要照射雷达)。因此SARH技术目前仍然在防空导弹制导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1143型载机巡洋舰明斯克号(Минск)上的M-11系统发射架和备弹,摄于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公园。

      安装在1134A型大型反潜舰舰桥上方的4P60搜索-火控雷达,其两部体积巨大的跟踪天线是识别M-11载舰的重要特征。


      IP属地:山东5楼2015-03-29 14:10
      回复
        不过,S-300FM诞生的时间实在太晚,苏联解体让很多武器列装和研发计划束手高搁,S-300FM系统仅仅列装了1144型核动力重型巡洋舰的四号舰尤里·安德罗波夫号(Юрий Андропов)(苏联解体以后改名为彼得大帝号(Пётр Великий))。但是和许多苏制武器一样,S-300FM也出现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一幕,2003年,毛子向兔子出售了两套S-300FM的出口版本"暗礁-M"(Риф-М,音译为里夫-M),装备在两艘051C型驱逐舰上。不过以S-300FM那巨大的体积,其在红海军里面的载舰都是万吨级的巡洋舰(如1144型和1164型),而将这样的一套系统安装在六千多吨的驱逐舰上无疑是一大挑战。为此,051C型驱逐舰付出了相当多的代价:发射装置削减到6组,取消直升机库,成为一艘单纯的防空舰(这在兔子海军的新舰中绝对是异类)。但俄制的成熟系统能够较快速地形成了海基区域防空能力,替补了052C型驱逐舰和海红旗-9技术仍然不成熟的时间空白。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其前方舰桥上的火控雷达换为了30N6雷达,对应其换装的S-300FM。

        051C型驱逐舰装填48N6导弹,由于S-300FM和S-300PMU1/2的导弹及其弹筒通用,对于统一后勤带来的压力很小。


        IP属地:山东9楼2015-03-29 14: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