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面对喷气时代飞得越来越快越来越高的的新一代战机,纵然采用数量众多的100mm高炮,红海军的防空压力也无法因此缓解得了的。因此,和刚刚成立的苏联防空军一样,红海军将目光投向了来自德国的高科技——防空导弹。
说起防空导弹,就不能不提起二战时期的黑科技大国——纳粹德国。在二战后期,饱受盟军战略轰炸摧残的汉斯们动起了利用导弹技术开发防空兵器的念头,不过德国佬还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时,毛子们便将红旗插上了柏林国会大厦。二战结束以后,纳粹德国的科技与研发团队被美苏两国瓜分,而这些"元首的黑科技"便成为了战后初期美苏两国航空航天技术大爆发的基础。
在二战中眼睁睁地看着德国的城市在盟军的千机大轰炸之下灰飞烟灭的苏联深知西方国家战略轰炸能力给苏联带来的巨大威胁,再加上核武器的出现,让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军高层都认识到,任何漏网的敌方轰炸机都将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作为应对措施,苏联收集德国科技的主要力量,克格勃(当时还叫内务部)利用收集来的德国技术和专家,迅速组建了由库克申科和小贝利亚(当时克格勃头子贝利亚的儿子,是一名优秀的火箭专家)领导的第一设计局(KB-1,后来这个设计局在多次重组改编以后,便是现今俄罗斯大名鼎鼎的导弹生产商金刚石-安泰联合体)。与拉沃契金设计局(这个时候拉局已经退出飞机设计行列,开始专攻导弹和航天技术)展开合作,在纳粹德国的"瀑布"(Wasserfall)、"莱茵女儿"(Rheintochter)等原始防空导弹的基础上,陆续研制成功了三种防空导弹系统:S-25"金雕"(Беркут,北约代号SA-1 Guild,协会)、S-75"德维纳河/沃尔霍夫河"(Двина/Волхов,北约代号SA-2 Guideline,导线或音译为盖德莱)和SA-125"涅瓦河"(Нева,北约代号SA-3 Goa,藏原羚,或音译为果阿)。
S-25防空导弹系统的V-300导弹,毛子防空导弹的开山之作,和绝大多数第一代防空导弹一样,S-25采用固定阵地发射架,而阅兵时的展示平台,则是导弹运输车辆。
S-75防空导弹系统,作为世界上首开防空导弹战果(兔子表示,炮党的高空侦察机劳资都要捅下来!)和击坠数量最多的防空导弹,S-75的改进型号至今仍然在很多国家服役。
S-125防空导弹系统,相对于专门对付轰炸机的两个大哥来说,S-125的打击目标主要是战术飞机,而其最著名的战例,就是1999年在南联盟把F-117隐形战机捅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