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要用心,评课须得体。众所周知,听评课一直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教研活动,这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作用。
评课的直接目的无外乎两种: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帮助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
作为一线教师,我多次深入课堂,对于评课,我也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粗评要不得。教师准备一节公开课,特别用心。一堂课下来虽不能赢得满堂彩,最起码苦劳功劳并在,如果我们在评课的时候轻描淡写,浅评辄止,显得对作课老师的辛勤劳动不尊重,也显得对工作不负责任。
细评显费时。就一个学科而言,每个教研组约有十几位教师,若评课面面俱到,细枝末节,恐怕评一个教师的课就要花上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别说是评课,就是看电影也要走神,或者打哈欠了。
造成以上两种情况的原因,我认为学校教研会的组织上有问题,特别是主持人的工作没做好。一些学校的评课常常是挨个评课顺序发言,大家说完,草草作结,评课结束,看起来是评课了,其实是流于形式,没有多大意义和实效。可见,主持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的公开课、实验课和观摩课,这种课听课人数比较多,有领导、教师,乃至上级行政领导和教研人员。集体评议,主持人的主持工作很重要,他应适时地归纳、启发引导,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一是少作结论,多作探讨,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二是营造一个争鸣气氛,使参评者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三是不要强求统一,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点评为最好。眼下一些选秀节目,用的就是点评,当然前台就坐的都是专家名人,他们的点评可谓是有的放矢、一语道破、切中要害、不偏不倚。教师也要有点评的意识,学习一些点评的基本方法,应掌握一些点评的要领。最起码要做到,别人说过的不说,即使提及,不要拾人牙慧,或深入,或挖掘,或拓展。我认为,点评的时候应在教学效果、思想、态度和基本功上多评价,特别是课堂上的一些亮点、一些新的做法、学生的表现等等,应重在评价。这样的评课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会有很大帮助,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其他形式的评课方式,如师生互评式,由师生共同参加评课。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及时把握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教学民主。但由于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故不可多用。运用时不可完全顺其自然,应该加以必要的引导。再如抽签评课式,以抽签形式选出几名评课者登台评课,之前可先请教研组长进行评课、示范。这种评课方法既节时又有效,形式新、触及深,不失为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一个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