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吧 关注:21,474贴子:1,440,741

给你们解释一下中医吧!(为了防止某种中医黑,认为中医没用,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药,是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5-03-17 00:03回复
    中医中不但有药物治疗还有食物疗法,食物疗法
    记载食物疗法的《食疗本草》(唐·孟铣)、记载救荒植物的《救荒本草》(明·朱橚)、侧重药物鉴别的《本草衍义》(宋·寇宗黄)、侧重药物炮炙的《炮炙论》
    记载食物疗法的《食疗本草》(唐·孟铣)、记载救荒植物的《救荒本草》(明·朱橚)、侧重药物鉴别的《本草衍义》(宋·寇宗黄)、侧重药物炮炙的《炮炙论》
    记载食物疗法的《食疗本草》(唐·孟铣)、记载救荒植物的《救荒本草》(明·朱橚)、侧重药物鉴别的《本草衍义》(宋·寇宗黄)、侧重药物炮炙的《炮炙论》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5-03-17 00:10
    回复
      药膳可分为食疗中药和食疗药膳两大类:
      1.食疗中药:食疗中药是指具有防治疾病或保健康复作用的饮食物,又称为“食用中药”、“食疗本草”或“食物中药”等。这类食疗中药包括谷物、水果、蔬菜、调料、禽兽、水产等类。
      2.食疗药膳:药膳是由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食物和调料配制而成的膳食,总体说来,药膳既可单独由食用中药加工制成,又可以中药材和食品为原料,按照一定的组方,加工、烹调而成。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5-03-17 00:12
      回复
        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毒性稍轻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慎重,如枫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剂量过大,常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5-03-17 00:21
        回复
          清热药:金银花 连翘 黄芩 黄柏 黄连 虎杖 栀子 重楼 柴胡 板蓝根 蒲公英 地骨皮 知母 生地黄 玄参 胖大海 大血藤 赤芍 白头翁 牡丹皮
          化痰止咳平喘药:炙麻黄 制半夏 川贝 浙贝 杏仁 炒苏子 炒莱菔子 炙百部 前胡 白前 桑白皮 葶苈子 炙紫菀 炙冬花 鱼腥草 炒白芥子 桔梗 浮海石 制远志祛风湿药:羌活 独活 木瓜 威灵仙 仙灵脾 海风藤 青风藤 制狗脊 骨碎补 防风 虎杖 香加皮 稀莶草 秦艽 鸡血藤 忍冬藤 续断 槲寄生 制南星 制川乌 制草乌 泽兰
          活血化瘀药:当归 川芎 制元胡 郁金 丹参 桃仁 红花 炒地必虫 怀牛膝 川牛膝 制乳香 制没药 炙甲片 牡丹皮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5-03-17 00:30
          回复
            止血药:白及 茜草 蒲黄炭
            消食药:炙鸡金 炒莱菔子
            安神药:炒酸枣仁 制远志 制五味子
            补虚药:紫河车粉 鹿角片 炒杜仲 制山茱萸 枸杞子 党参 炒白术 黄芪 甘草 当归 炒白芍 熟地黄 麦冬 北沙参
            泻下药:生大黄 火麻仁 郁李仁 大戟 牵牛子 甘遂 芒硝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5-03-17 00:33
            回复
              中药检测
              要进行中药化学成分结构检测,首先要保证样品的纯度,如果被测样品达不到一定纯度,则无法鉴定结构式。鉴定结构式采用的方法有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等)、波谱法等。波谱法是非常准确的先进方法,包括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法(H-NMR、C-NMR)、质谱法(MS)等。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5-03-17 00:34
              回复
                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5-03-17 00:36
                回复
                  1996年,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和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信息-能量-物质’的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5-03-17 00:40
                  收起回复
                    外科之祖——华佗(?—208) 又名敷,字元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肠洗涤,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5-03-17 00:49
                    收起回复
                      儿科之祖——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共三卷。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辩证证治的范例。
                      法医之祖——宋慈宋朝福建人。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5-03-17 00:50
                      收起回复
                        中医药学总论
                        ·
                        · 中医 · 中药 · 中医学 · 中药学 · 中医药 · 中医药学 · 中西医结合 · 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诊断学 · 方剂学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外科学 · 中医皮肤科学 · 中医肛肠科学 · 中医妇科学 · 中医儿科学 · 中医眼科学 · 中医耳鼻喉科学 · 中医骨伤科学 · 中医急诊学
                        · 针灸学 · 中医推拿学 · 中医养生学 · 中医康复学 · 中医护理学 · 温病学 · 药用植物学 · 中药化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鉴别学 · 中药炮制学 · 中药药剂学 · 中药制剂分析 · 中国医学史 · 中医文献学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5-03-17 01:04
                        收起回复
                          常见病最佳食疗选
                          感冒
                          【姜丝鸭蛋汤】
                          配方: 生姜50克(去皮),鸭蛋2个,白酒20毫升。
                          制法: 生姜洗净去皮,切成丝,加水200毫升煮沸,鸭蛋去壳打散,倒入生姜汤中,稍搅,再加入白酒,煮沸即可。
                          功效: 解表散寒。 用法: 每日1次,吃蛋饮汤,顿服,可连服3日。
                          【神仙粥】
                          配方: 糯米30克,生姜片10克,葱白6克。
                          制法: 用砂锅加水煮糯米、生姜片,粥成入葱白,煮至米烂,再加米醋20毫升,和匀即可。
                          功效: 益气补虚,散寒解表。 用法: 趁热喝粥,以汗出为


                          20楼2015-03-17 08:22
                          回复
                            便秘食疗方病因==【实热】 【气滞】 【气虚】 【血虚】 【阳虚】
                            【香蕉蘸黑芝麻】
                            配方: 香蕉500克,黑芝麻25克。
                            制法: 用香蕉蘸炒半生的黑芝麻嚼吃。
                            功效: 养阴清热,润肠通便。
                            用法: 每日分3次食完。
                            【松核蜜汤】
                            配方: 松子仁50克,核桃仁50克,蜂蜜500克。
                            制法: 将松子仁、核桃仁去衣,烘干研为细末,与蜂蜜和匀即成。
                            功效: 养阴润肠。
                            用法: 早晚各服2匙。
                            【杏仁芝麻糖】
                            配方: 甜杏仁60克,黑芝麻500克,白糖250克,蜂蜜250克。
                            制法: 甜杏仁打碎成泥,黑芝麻淘洗干净,倒入铁锅内。用小火炒至水气散尽,芝麻发出响声立即盛碗,稍凉后,研碎。将杏仁泥、黑芝麻、白糖、蜂蜜,倒入大瓷盆内,拌匀,瓷盆加盖,隔水蒸2小时,离火。
                            功效: 益气润肠。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匙,饭后宜咀嚼咽下。
                            【人参黑芝麻饮】
                            配方: 人参5~10克,黑芝麻15克,白糖适量。
                            制法: 黑芝麻捣烂备用。人参水煎去渣留汁,加入黑芝麻及适量白糖,煮沸即可。
                            功效: 益气润肠,滋养肝肾。
                            用法: 可作早晚餐或点心食用。


                            21楼2015-03-17 08:23
                            回复
                              肥胖症食疗方 诱因==【痰湿困脾】 【气滞血瘀】 【脾胃热盛】
                              【冬瓜烧香菇】
                              配方: 冬瓜250克,水发香菇50克。
                              制法: 将冬瓜切成小方块,香菇浸泡后切块。锅中加油烧热,倒入冬瓜、香菇及泡香菇水,炯烧数分钟,加食盐、味精等调味,至熟即可。
                              功效: 清热健脾。
                              用法: 佐餐食用。
                              【荷叶粉蒸排骨】
                              配方: 新鲜荷叶8~10张,猪小排骨1000克,粳米300~400克。
                              制法: 荷叶洗净,一张切成四块备用。粳米,加八角茴香2只,用小火同炒。炒至粳米成金黄色时,离火冷却,磨成粗粉备用。将排骨洗净,切成大块,放入大瓷盆内,加酱油半碗,黄酒4匙,细盐半匙,味精、葱白少许,拌匀,腌浸2小时以上,并经常翻拌使之人味。然后,将每块排骨的两面,粘上一层炒米粉,用事先切好的荷叶将排骨包好,每包1~2块,视排骨大小而定,包紧扎牢。蒸笼底层垫上一张新鲜的荷叶,再将包好的排骨放入蒸笼,盖上笼盖
                              功效: 健脾升清,祛瘀降浊。
                              用法: 打开荷叶包,热食,佐餐食用。
                              【三花减肥茶】
                              配方: 玫瑰花、玳玳花、茉莉花、川芎、荷叶各等份。
                              制法: 将上药切碎,共研粗末,用滤泡纸袋分装,每袋3~5克。
                              功效: 宽胸理气,利湿化痰,降脂减肥。
                              用法: 每日1小袋,放置茶杯中,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代茶饮服。


                              22楼2015-03-17 08: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