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漫步吧 关注:3贴子:20
  • 4回复贴,共1

乡村慢(漫)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如今,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我们生活不顺心的时候,总有种想离开钢筋水泥的束缚,向往听蝉摸鱼的乡村生活的悠闲与安逸。在乡村我们可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也可以什么都不想,躺着晒太阳,听田蛙争鸣,听清风吟唱,感受青草与泥土的芬芳。这是许多人渴望做到却未尝一试的想法,生活愈加纷杂,人际愈加冷漠,社会愈趋近于利益化和快餐化。最开始那种浓浓的人情味哪去了?除了在特殊的氛围外,我们给他人一个笑脸就如此困难吗?钱越挣越多,吃的穿的也越来越好,可是人们反而变得不如以前开心。为什么呢?是我们贪得无厌了,抑或是我们的脚步走的太快了?我们总是行色匆匆地奔波,却很少试着慢步而行,虽然我们常常羡慕那些人


1楼2015-03-10 22:45回复

    •设计目标
    “乡村慢步”项目致力于打造中国新型乡村生态旅游模式,探索乡村旅游之真谛。守护原生态村落,轻松都市人灵魂。让久被钢筋水泥包围的上班一族,领略最纯朴的村野生活,设身处地地感受片这土地上最质朴人民的悲与喜,
    从而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找到心灵的安静与自由。它希望通过“角色扮演”增加人情味,让城市中的人的荒漠心灵得到滋润。


    4楼2015-03-15 20:28
    回复

      •反思与建议
      1、“乡村慢步”的理念尚不成熟,难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建议:“乡村慢步”的生态效益与社会人文效益价值很高,但尚不成熟,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发展改善它。同时,对“乡村慢步”进行宣传推广,引导大众旅游消费理念的改变。不论结果如何,它值得一试!
      2、中国山村千千万,但很多较近的已经半城镇化,原生态的东西已经遭到破坏;淳朴的原生态村落太过偏僻,并不适合“乡村慢步”。
      建议:“乡村慢步”的每一个村子都应经过严格的筛选与比较。从较便利的村庄起实验这种模式,当有一天这个村子不需要这种隐形援助了,再向更偏僻更贫穷的村子推进。
      3、封闭的淳朴坏境语言大都有独特风格,语言不通是硬伤。
      建议:这个是很大问题,目前一方面对所选中的村子进行语言文化分区,提供给游客以供其选择。另一方面对村庄进行普通话范围性传播。当然不同语言文化间交流也会增加其趣味性和丰富性,对于这个问题,还需要长期的探索。
      4、“自然农法”并不是说的那么简单,实际上它非常的精妙与复杂。那么它的推行难度是十分大的。
      建议:实际上“自然农法”的实施并不依附于“乡村慢步”,我们只是把它们相结合,它们理念有共通之处。“自然农法”是由于精英知识分子研究出来并加以推广的,但它来源于自然,农民实际上拥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应该把它交到农民手中,进行多元化探索,对双方都有好处。同时,很多乡村的土地适合做这个,也可引进一些小型的做这方面研究的农场。
      5、“慢步乡村”能吸引并留住游客吗?
      建议:由于“漫步乡村”讲求城市人群与山村的双向选择,不为迎合市场口味,甚至带了点爱来不来的味道,显得很挑剔,市场前期不大。但每人的心中都有一片纯洁的自留地,干净可亲的自然会吸引少数一部分人来。随着“乡村慢步”的推广完善与人们旅游心态的成熟,我们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6、这对改变人情冷漠有用吗?
      建议:人情冷漠不是一个小小的“乡村慢步”所能改变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改变。任何药物都是辅疗的。我们希望给人们以心灵体验来呼唤社会温情的回归。我们会在这方面进行持续探索。
      7、 农民会愿意接受“乡村慢步”吗?
      建议:由于未有机会进行实地考察,并不能妄言。但是这对村庄并没有坏处,村民能接受大学生“三下乡”,接受“乡村慢步”没有问题吧。


      5楼2015-03-15 20:29
      回复

        本项目旨在号召和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去纯天然的坏境中休憩放松,以缓解精神上的压力。它更注重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物质的追求,为自己找一片精神家园。同时,乡村的发展最完美的状态是什么?它的终极完美形态是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人们一味强调发展,向前走,却忘了终点在何方。乡村很多时候是城市与自然的过度与缓冲,当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时,乡村就是调和双方的试验地。其最完美的状态是人与自然完整一体,达到所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这一点,人们在城市很难感受得到。城市中,即使最美丽的公园,你远远看它,十分美丽,引人入胜,但你与它永远是两个个体存在。在更深的层次中,它与我们存在隔膜,在这里人们难以达到忘我的境地。而在自然的怀抱里,你随时可以遁入物我合一的奇妙境界。再完美的人文规划也代替不了和蔼亲切的自然。因为水泥是冰冷的,而土地是有温度的。人类,远离不了土地。
        最近报道一对八零后夫妻唐冠华与邢振辞去城市的工作,在崂山自给自足生活了三年。想法很好,勇气更可嘉。但更广阔土地上的焦躁的人民只是需要偶尔的贴近自然,我们不会也不可能去隐居山林,“乡村慢步”希望在两者间找一个完美的平衡。这是一个单纯又幼稚的想法吧。


        6楼2015-03-15 20:31
        回复
          END


          7楼2015-03-15 2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