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城北关观音寺
涿鹿观音寺座落于县城北关,明朝一个姓戴的人创建,只有一排房,坐东向西。到清朝顺治年间,有个叫明福的赤脚僧人云游到此,他慕集到本城杨永明与张天培两家的一块地,改建正殿三间。到康熙年间,又来了一位名静超的万休禅师驻留下来,他接着在大殿东面盖起三间正堂,增建弥勒殿三间,茶厨房三间,西禅房三间,仓库两间,浴堂、马棚、水井也依次建起,还有其它配房十间。受万休禅师影响,当地善士赵纪、孙秀等人又建起钟鼓楼与山门。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万休禅师是顺治皇帝敕封的“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玉林秀的徒孙——祖山的弟子,三十三代临济正宗传人。原来,观音寺房屋有130多间。山门外廊壁上曾绘着“黄阳雨笠”、“温泉晨澜”、“鹿野耕耘”与“龙门叠翠”四幅写意水墨画。至今,观音寺多次修葺,成为涿鹿县城内保存最好的明清寺庙,还有三处院落,房屋48间,明清式古建双层藏经楼一座。该寺抗战期间曾改做后方医院,建国后改成师范学校,近年又做过县文管所。2001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涿鹿城南大寺
南大寺,原名龙阳观、保宁寺,建于唐末,供地藏菩萨与四大天王。最早是一座道教寺院,占地五亩,内有一株四季常青的如盖老松树,一口古井。到元朝,龙阳观成为道教全真教中心,龙门派祖师丘处机与弟子尹志平常居之地修练讲道。1220年5月,长春真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邀请到西域会面前,是要告诉成吉思汗最好的长生之道是修心向善,不杀生,不破城,广度众人出苦海,方能宁静致远。他携十八弟子从山东出发,走到此处歇脚,应当地道士请求,在此开坛传教。当天井水上涨满溢,天上瑞云遮荫。丘道长曾做诗一首,感此嘉瑞。“登真何在泛灵槎?南北东西自有嘉。碧落云峰天景致,沧波海市雨生涯。神游八极空虽远,道合三清路不差。弱水纵过三十万,腾身顷刻到仙家。”金朝庭曾请尹志平做官,被他拒绝,继续长久地隐居在龙阳观。龙阳观后改为保宁寺,当地人称南大寺,县付食品公司占用。至今还有大殿一座,一排配殿,文革时拆下的残砖碎瓦堆积如山,大殿屋项与山墙虽然已残破漏风,却一直无人毁坏,付食品公司人用心保存着这些古迹,保存着他们心中的古老文化绚彩。
从以上两处古老寺院道观的发展与破坏历史,可见涿鹿城在世人心中的位置,临济宗三十三代万休禅师与全真教真人丘处机都曾到此寻宗觅祖,并在此修寺建庙,居住多年,沐浴文明始祖的千秋光泽。涿鹿普通民众心中永葆对观音寺与南大寺等众多古庙宇的敬畏与尊崇,灵魂深处对文明教化的追求膜拜千秋不息。(陈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