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吧 关注:9,972贴子:325,628

回复:为什么空气越好的国家癌症发病率越高? ——对柴顶之下的一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话题,如果大家都不敢说,你站出来说,才能算是有勇气;大家都被蒙蔽了,你站出来辟谣澄清,那叫有良心。一个已经形成社会共识的话题——雾霾有害、雾霾要治理,政府要关停落后产能、要限制汽车尾气排放……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都已经开始动手改正了,这个时候出来说两句,需要什么良心和勇气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6-01-31 15:50
回复
    这句话是在说谎。1960年英国的GDP是4178亿英镑,1970年英国的GDP是5440亿英镑。只增加了30%,离“增长一倍”差了十万八千里。
    那为什么她一定要说增加一倍呢?因为她没有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
    计算GDP的增长率是一定要扣除通货膨胀的,不然前几年津巴布韦滥发货币制造恶性通货膨胀,面额都是好几百亿的,GDP一下子就能增加几百倍。所以,这要么是一个低级的经济学错误,要么就是为了凸显“治理污染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这个结论而故意夸大了英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到底是哪一个原因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6-01-31 15:54
    收起回复
      哪里有这么简单啊?
      柴静在片子中还提到了底特律、匹兹堡这两个美国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它们以前污染非常厉害,后来把重工业取消了,污染就没有了。
      但是,她的话到此为止了。按照介绍英国的逻辑,难道后面不是应该说“在重工业取消了以后,产业升级成功,经济继续发展”了吗?
      遗憾的是,这一次连把通货膨胀率算进来的GDP增长数据她都不说了。原因很简单:在重工业衰落以后,这两座城市,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萧条。
      匹兹堡的衰落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她不知道还可以找理由解释。而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的衰落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它最终变成了一座 “鬼城”。这个事情,前两年美国闹金融危机的时候,被国内外的诸多新闻媒体翻来覆去的报道。我不认为柴静和她的团队有任何可能不知道这个事儿。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6-01-31 15:58
      回复
        这是一则2013年底特律城市申请破产时候的新闻报道:
        “底特律的破产申请为这个汽车城描绘了一幅惨淡的景象:逾10万个债权人、超过180亿美元的应付款以及处在近40年来最高水平的谋杀犯罪率。密歇根州州长斯奈德在授权申请破产的备忘录中写道:决定宣布破产以前,底特律经历了长达60年的衰退,在这段时期内,现实情况常被忽略。
        ……
        摩天大楼、漂亮干净的河边大道是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汽车之城的象征,然而,如今这些也只局限于通用总部所在的市中心区,只要转过一个街角,破败的景象就会扑面而来。豪华与衰败,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
        ……
        底特律的各个角落都有东西提醒人们,汽车业衰落对这个城市的冲击有多大,以前人潮熙攘的火车站,现在却像一片废墟。工厂多半已经关闭,或者破落不堪。”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6-01-31 15:59
        回复
          还有,假如一千万用来建设医院,每年能够治疗好几万人次的疾病,从而每年减少死亡500人,那么这一千万该用来治理雾霾还是建设医院?假如这一千万可以用来修建集中供暖管道,让五千户家庭冬天享有可靠的供暖,可以降低自己烧煤得肺癌和煤气中毒的概率,那么这一千万是该用来治理雾霾还是该用来改善供暖?
          ——真实的政治经济决策,面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诸多“两难选择”:财政就那么多钱、政府就那么多人,是不是要全部投入到雾霾治理上大家才觉得满意?那治安恶化怎么办?医疗设备跟不上怎办?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6-01-31 16:03
          回复
            还有人跟我说,人家这是自费花钱、花时间做公益,就算有点错误,也不该这么责怪。总体来说是增进大家对雾霾的认识和警惕嘛,对不对?
            如果说,柴静只是提醒大家:如果发现空气污染的隐患,比如加油站的油气挥发处理器坏了,或者工地里面有没有覆盖的扬尘点,记得打12369。那么,就算她前面犯了那么多的错误,我们都可以说这其实是在做公益。反正就是呼吁大家记得从我做起,降低雾霾嘛,对不对?这些东西,确实是公益。无非是一个公益做的好或者不好的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6-01-31 16:06
            回复
              但是,柴静在片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她要求增加环保部门的 权力,她呼吁改革中国的能源市场格局,用腐败问题来攻击中国能源体制,提到了英国油气市场私有化的经验,她要求不惜牺牲就业来关闭很多落后产能和调整能源结构——因为根据她 找到的“国际经验”,治污以后产业一定会升级、失业的工人会很容易找到新的工作……这些建议,使得这个片子超出了“做公益”的范围,从而变成了一种政治宣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6-01-31 16:07
              回复
                这里面的很多关键点,有些是直接说的,有些是通过暗示传达的,有些是通过夸张的方式表达的,每一样都很有讲究。如果细抠具体的表达方式,她还可以辩解说:我又没有说吸了雾霾就会得肺癌啊,我说的是发病率,而且主要因素是老龄化,对不对?
                但是,她通过艺术手法来调动观众的情绪,让他们跟着这个逻辑主线走进这个最终的结论,而忘掉那些“无关主题”的细节。


                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6-01-31 16:09
                回复
                  她的观众,绝大部分是对于国家能源体制完全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的普通人,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健康。当他们看完这个视频,被恐怖的肺癌发病率和恶心的肺癌手术吓得不行,激动万分的点击“分享”的时候,能够记住有关这个国家能源体制的恐怕就那么简单的一条:中石化太坏了,害我全家吸雾霾,什么时候像英国美国那样就好了。
                  这就够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6-01-31 16:10
                  回复
                    煽动有很多种形式,不一定都是像希特勒那样,慷慨激昂的演讲,或者像李阳那样,让大家跟他一起疯狂的说英语。柴静式的煽动,就是以一个弱女子、一个受到伤害的母亲的形象侃侃而谈,温柔的、平和的慢慢的调动你的情绪,让你进入她给你指引的那个方向。但它同样也是一种煽动:用诉诸情绪而不是理性的方式来让大众接受自己的 观点。
                    刚开始分析雾霾来源的时候,她是很有理性的,讲科学、讲证据。而从理性到情绪的转择,有两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女儿的良性肿瘤和雾霾的关系,第二关键是雾霾和肺癌发病率的关系。把这两个关系糊弄过去了,观众就从理性状态进入恐慌和愤怒的状态了。
                    在第一个问题上,她用现身说法加说谎的方式把医学问题隐藏了起来;在第二个问题上,则用舍本逐末的方式把肺癌最重要的诱因忽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6-01-31 16:11
                    回复
                      她最终成功的达到了目的,带着观众在愤怒而恐慌的状态中来到了影片的末尾。在这里,她向大家亮出了最后的底牌,上面写着七个大字——能源行业私有化。
                      这就过分了。
                      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不是不可以讨论、研究。但是,绝对不应该用煽情、煽动、制造恐慌的方式来向大众灌输。
                      能源,是国家的命脉;能源体制,是国家的根本。夸张的传播技巧、避重就轻的艺术手法、小清新、文艺范……这些东西不适合用来讨论如此关系重大的话题,反而可能授人以柄,或者被人利用。在这个问题上,柴静是有失稳重的,是欠考虑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16-01-31 16:12
                      回复
                        所以,当柴静结束演讲,在影片最后的感谢名单中,出现了美国某些机构的名字的时候。有一些人愤怒了,忘记了雾霾,转而开始怀疑、开始质问:你柴静是不是收了美国人的钱,利用雾霾来煽动中国走俄罗斯那样的国有企业私有化道路,把国家推入动乱和衰退的深渊?
                        这些怀疑和质问,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这是柴静自己的跑题太厉害造成的。她完全可以避开这个问题:在这个片子里面用煽情的手法来呼吁大家参与有利于降低雾霾的公益行动,然后再另外做一部专题片,里面用更加客观冷静的态度来讨论国家能源体制改革的方向。而不是把煽情、公益和政治混到一起讲。公益的归公益、政治的归政治,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6-01-31 16:13
                        回复
                          醉翁之意不在酒,柴静这一类的心机婊们,借酒发疯,借雾霾企图垄断国家经济命脉,最终让国际垄断资本掌控中国政治话语权


                          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6-01-31 18: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