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官云熙
7旬老人买菜路上摔倒,26岁热心小伙胡峰将他扶起送往医院并垫付费用,老人拨打报社热线96333,向好心人表示感谢。(10月4日长沙晚报报道)
人间自有真情在。不愿意扶老人总有不愿意扶的借口,如南京彭宇案。心甘情愿扶老人则没有理由,因为摔倒的老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小伙子把摔倒的老人看作自己的父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扶老人不用商量,爱没有理由,这种难得的品质在胡峰这位年轻人的身上闪光。小伙子年轻善良有一颗未被尘世沾染的心,正如,长沙这位获救老人的感言,“谁说老人没人扶?我就遇见好心人了!”老人在胡峰身上看到了希望,不用再签什么“扶老人免责书”那么尴尬了。
如果社会到了逼老人的地步,是挺尴尬的。胡峰令那些不愿意扶老人还找出一大堆冠冕堂皇借口之人难堪了吗?未必,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现在有许多年轻人都是,“我不服气”,“我不扶”。人性是最难以统一到一个标准的,也就出现了别人有危难之时,有人冷眼旁观,有人古道热肠多极化取向的众生相。
大家还没有忘记楚天都市报报道的那一起88岁老人摔倒后,围观者竟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这位老人在一堆围观的活人周围绝望地离开了人世。围观没有罪,见死不救目前在我们的法律中也没有罪,可叹这位老人没有长沙这位老人幸运,遇到了热心助人的人。
窃以为这种事要做不做完全是发乎于心,不必受别人的思想左右,也不必左顾右盼,可笑又可怜的是,从网络论坛里的民意调查来看,坚持不扶老人的人竟然占了多数,功利又斤斤计较的心态,说不上是不扶老人的人悲哀,还是老人的悲哀。
扶与不扶老人能成为有争议的新闻而且还此起彼伏,不断地浮现在人们的眼球边上,并不见得有多正常,反倒是越看越让人有一种沉重感,因为人不能只靠舆论的震撼与呼吁去做好事,长沙这位年轻人面对记者时所说,扶老人没什么特别的。是,做好事是应该的,平常心待之。如果不想做,那也是个人的态度问题,谁也勉强不得。可是民间为什么会一再地在扶与不扶上喋喋不休呢?其实不是这种事有多复杂,而是它关系着传统美德被颠覆,或者关系着不远的将来,年轻人年老以后有没有人扶的切身利益。
在这个问题上说纠结的人,有没有正视一下自己或许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不敢扶和不想扶是两码子事,纠结不是深沉,人命关天,玩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