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沧浪诗话继承这种说法,提出“不落言筌”,即是不拘泥语言文字。
上面有说诗与书,理无关,但要写好诗必须多读书多穷理。而如何将所读之书,所穷之理转化为好诗呢?仍是一个“悟”字。
忘了说了,沧浪诗话的作者是严羽,严羽极其推崇盛唐诗歌,主要是为了针对宋诗的讲究哲学讲究用典,所以特别提倡唐诗中给予读者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味道”。
但不才本人所理解有些不同。
时代造就文学。一个时代的文学与其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盛唐时期,从君王到普通民众都展现着一种勃勃生机,因此体现在诗歌上,也是一股喷涌而出的气息。相信大家读李白的诗都有所感悟。
而宋朝,偏居南隅,国土不可与盛唐同日而语。宋朝文人当政,讲究的风骨不是大气而是清傲。其诗比盛唐诗人收敛了许多,见解独特许多,讲究的哲理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因此,对于严羽在这本书里期望的诗歌“复古”,我认为不可能达到。时代的局限不是文人的努力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