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吧 关注:208,522贴子:418,258
  • 8回复贴,共1

浅谈罗马帝国人口数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天津1楼2015-03-02 17:52回复
    那中世纪及近代欧洲的粮食产量呢?还是剑桥欧洲经济史,先是中世纪的:

    按照经济史的说法,在黑暗年代小麦产量不超过惨淡的2:1和2.5:1,而中世纪盛期随着农业的复兴其产量也不过4:1,
    到了近代情况仍旧没有多大进步,在欧洲的人口第一大国法国的南部的朗格多克仍旧出现了低于3:1的粮食产量:



    上面的数据出自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可见地中海沿岸的欧洲直到近代农业产量相较罗马时代并无多大改善,其原因在于地中海沿岸的农业技术相比较罗马时代并无多大进步,或者改进,中世纪逐渐流行开来的的三年轮作制度在地中海沿岸影响也十分有限:







    IP属地:天津4楼2015-03-02 17:52
    收起回复
      上述资料分别来自《剑桥欧洲经济史》,和马克布洛赫的《法国农村史》,由于罗马帝国的衰亡,导致地中海的农业技术、生产组织及灌溉设施长期得不到发展和维护,甚至发生了不小的退化,甚至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也仍旧长期存在。
      不仅农业如此,罗马时代在贸易、航运、冶金业、乃至畜牧业规模方面也曾长期大于黑暗时代及中世纪盛期,下面是几个基本数据:
      首先是道路网的规模:

      各世纪地中海沉船数量:

      各世纪罗马帝国行省范围内发现的哺乳动物骨骼数量:

      根据格陵兰冰盖污染状况得出的世界铜产量的变化曲线:

      根据格陵兰冰盖污染状况计算出的世界铅产量的变化曲线:

      铅产量变化曲线与地中海沉船数量的对比: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 the Classical World》中给出的罗马铁产量:

      但在这样的农业及经济条件下条件下,到了十六世纪末法国人口就已达到1600万人,而地中海(这地中海比罗马帝国领土略小,少了莱茵河沿岸、低地国家及不列颠等欧洲地区)总人口则达6000万:

      出自布罗代尔的《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注意这里关于地中海东南部的人口是要少于罗马时代的,目前的“共识”是从马格里布到叙利亚小亚细亚和巴尔干的罗马时代的人口密度达到当地19世纪中后期的水准,而这仍还要算是“低估值”:


      IP属地:天津5楼2015-03-02 17:54
      回复
        中欧和巴尔干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只有少数城市人口达到5000:


        最后是帝国东部其它行省,除图中的城市外Wilson认为伊庇鲁斯、莱提亚、亚美尼亚、陶里卡可能也各有一个人口达5000的城市:


        这样一来公元二世纪罗马帝国的城市总人口,及罗马帝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化率也就如下图所示了:

        如果按照5000人口以上的居民点才算做城市的标准,那罗马帝国在公元二世纪共拥有最少7388500的城市人口,而如果1000人口以上的居民点就算座城市,那城市人口至少将达到1000万(考虑到仅意大利就有400个、北非有600个、小亚细亚有百余个的情况,1500个小型城市的估算无论如何也算得上保守了),在对帝国人口5500万的低估值的情景下,其城市化率将至少达到接近20%,远高于1800年的欧洲的城市化水准,而在罗马帝国人口六千万的情景下,仅计算5000以上人口的城市的城市化率,也将接近1800年的欧洲整体水准,与十七世纪后半页欧洲主要国家的城市化率相当,而这还仅仅只是二世纪罗马帝国城市人口的下限,正如前面的例子,如果尽可能乐观的估计罗马的城市人口,其规模可能还会增加一倍以上,在那种场景下,即使罗马人口高达吉本所说的一亿两千万,城市化率仍旧至少与19世纪欧洲相当。因此人们可能不得不面对两个选择,或者在维持“低估值”的同时认可罗马的城市化率达到近现代水准,或者提高对罗马总人口的估值。
        介绍和汇总历史学家的分析,并不是为了为罗马帝国的人口规模下一个定论,或者说是要否定“低估值”,而仅仅是为部分乍看起来似乎有些夸张的“高估值”的可能性辩护。最后说些题外话,历史上没有那么多的标准答案和定论,而“不可能”与“神论”也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历史上的不少问题在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争论的状态之下,关于这一问题推荐看一下珍妮弗·托尔伯特·罗伯兹的《审判雅典》一书,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资料限制、时代风气以及作者各自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下,从古代到21世纪的学者和历史学家们在同一个历史话题上产生了多少种完全不同的历史概念及印象。


        IP属地:天津8楼2015-03-02 17:56
        回复
          以上


          IP属地:天津9楼2015-03-02 17:56
          回复
            加精了多谢吧主
            那就再补充一些在历史吧的同主题中发过的资料吧:
            关于罗马意大利的人口,传统观点主要依据的是别洛赫在十九世纪的估值,由于别洛赫”Faktor und Gradmesser der Historischen Entwicklung“的历史观念(貌似就是进步史观的意思吧),他认为罗马意大利人口超过文艺复兴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他认定罗马的公民人口普查结果,包括公民妇女和儿童,而不是现在和一般认为的仅包括男性成年公民。在1924年Frank最先对此发起质疑,但由于人口史长期的边缘化地位,并没有引起较大反响,新近Lo Cascio的估值就是基于Frank的观点的,而2013和14年Saskia Hin,甚至在其著作和论文中认定即使是目前最高的人口估值,也没有超过罗马意大利农业的承载能力。
            高卢人口方面,史前高卢和凯尔特高卢的人口估值前面已经提到了,布罗代尔在《法兰西的特性》中还曾提到自己认为罗马高卢在极盛时代人口达到2000到3000万,还认为高卢的城市化率达到10%,当然这只是他的估计,也并没有给出可靠的依据。
            下面是同书中关于罗马高卢道路和城市分布的插图:


            再来是一些罗马时代居民生活水准的信息,众所周知的罗马城建及卫生状况就不过多以介绍了,只是为了有助于帮助理解罗马部分城市人口密度超高的原因,贴一张罗马高层公寓的示意图:

            尤文纳尔曾提到在罗马城有部分这类建筑高达十层,前面提到的斐迪南·罗特,就是基于这类面向穷人的公寓每栋仅居住4-5人而对罗马城人口做出了有争议的解读。
            前面引述的Walter Scheidel的文章中提到对罗马意大利的骨骼研究表明当时的意大利居民平均身高已经达到意大利20世纪中期的水准。根据《古罗马的医生》一书中的介绍,罗马人也继承了希腊人的传统,有一定的公共医疗保障或者说救助系统,在城市中拥有领薪水并免除所有税务的公共医生(medicus salariarius),安东尼庇乌斯规定,这类公共医生小城市中应有5位,拥有法定议会的稍大的城市7位,大城市和省会10位,罗马城14个城区每个城区一位,他们主要为无钱看病的底层居民上门免费治疗,并有专门的”考试评审委员会“依据被治愈的病人评审,如不合格将被解职。
            而关于罗马人的预期寿命,在阿非利加行省的墓碑上也有如下有趣的信息:


            虽然这些信息一般被认为有所夸张,不过从中可能也多少可以了解一些生活在阿非利加行省的罗马居民的寿命观念。


            IP属地:天津18楼2015-03-07 23:34
            收起回复




              IP属地:天津46楼2017-01-14 19:26
              收起回复
                由于贴吧的问题,单独开一层汇总关于城市化标准的回复。
                @秋兰菁
                城市化率问题论文中给出依据了,论文作者认为按照当时的粮食产量和交通状况,五千人口的定居点,其周围的土地已经不足以让大部分人口务农为生了。
                现代各国的在行政划分上的城市化标准各有不同。如前苏联的标准是人口超过一千人非农人口超过25%算是城市,美国的标准是人口超过2500人的定居点的人口算是城市人口。我国现行标准是乡政府驻地非农人口超过两千人可以撤乡设镇,部分情况可放宽条件。可见这里以五千人为标准绝不算宽松了。
                这里说的城市人口,城市化率。实际上相对应的是我国的城镇人口,城镇化率,村镇中的镇,是属于城市那一边的。我国设市的标准是非农人口超过六万人,这已经与我们的话题无关了,我国的城市化率就是城镇化率。
                而且五千人口作为城市的标准在城市史研究中也是很常见的,比如这里参考Jan de Vries的《European urbanization》一书的数据,我就不贴图了,按同样标准1801年普鲁士城市人口占比12%,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24.9%,1806年法国12.3%,如果按照你的定义,将城市化率和城市人口占比视作不同概念,1800年欧洲的城市化率也同样是要打折扣的。而本文中的则成了对比城市人口占比,仍旧会得出如果罗马人口只有四五千万,那罗马帝国城市人口占比,明显超过19世纪初的欧洲。你在文中提到了罗马人口四五千万,这里就折中为4500万吧,这种假设下,罗马帝国作为一个整体居住在五千人口以上的定居点人口占比至少为16.4%,明显超过19世纪初的的法国和德国,具体到地区的话埃及超过荷兰,北非和意大利均超过英格兰。而如果乐观估算罗马城市人口,那还要夸张得多。
                总而言之还是原先文章中得出的结论,如果文章中统计和估算的的定居点人口数据没问题,那“公元二世纪罗马帝国居住在五千人口以上定居点的人口占至少明显超过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公元二世纪罗马帝国总人口远不止四五千万”,这两个命题必有一个为真。


                IP属地:天津84楼2021-12-15 10:27
                收起回复
                  神庙主体部分中,地面层的地面经过平整并由六厘米厚的棕色粘土铺装,还在其中发现了七个祭坛,两个储物箱,二楼则有讲坛、壁炉并被划分为多个房间,发现的属于一层的粘土残骸带有梁柱结构的印记,二层的粘土残骸则有木制楼板的残存,而这些残骸又会在梁柱处断裂,这使得考古学家对房屋的支撑结构能有所了解。认为主体部分中空与现在粘土残骸的分布是相矛盾的。
                  可以参考MYKHAILO VIDEIKO NATALIIA BURDO的《MEGA-STRUCTURE FROM NEBELIVKA –THE LARGEST TEMPLE OF TRYPILLIA CULTURE》


                  IP属地:天津100楼2022-05-19 0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