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睡前,抱着侥幸的心理,转了一圈贴吧,受到某个这两天不大搭理我的人的启发,突然也有点小想法,先去喝口水,准备絮叨絮叨。
今天开学了,勉勉强强也是大一下的老生了,新奇劲儿过去了大半,对什么新学期新气象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期待——不过浴室的革新不错,估计一段时间不能用交通卡混水费了——可是,有一个疑问,经历了大一上和寒假,逐渐强烈,一种憋得慌的感觉,恨不得逮到一个人就问,为什么要上学。
与其说,为什么要上学,还不如说为什么要这样生活,这样的生活必不可少的要上学。总有案例称某某没有高学历照样挣了大钱,照样活得滋润,照样实现自我价值,照样为社会做很大贡献,也有不少案例称某某名校甚至留学归来,找不到好工作,成天啃老过活。这些案例的确能给人很多思考,为什么我上学了,还不如不上学的呢?为什么社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呢?这是个大问题。
人才培养计划,到底什么算是人才?无意冒犯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A是扫地保洁员,B是实验室科研员,在大众化的舆论判断里,B是人才。为什么?B在从事科研工作,他有才华,能为社会创造不可估量的财富,所以他是社会发展的功臣,是人才。 那A呢?如果A能在同样的时间里,比别人完成更多的清扫工作,甚至可以同时用两个扫把扫地以及两个拖把拖地,那他是不是人才呢?根据B的分析,人才,要有才华并作出贡献,那么,A有才华,也为社会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做着贡献,那他自然也算人才一个咯。可是,大众舆论貌似不这么认为,是A的才华不够?不是谁都能同时用两个扫把扫地以及两个拖把拖地的。那是A的贡献不够?相比其他扫地保洁员,A的贡献大多了,更何况,说得极端一点,社会可以一天不发展,但可以一天不清扫吗?可见A的重要性,故,A也是人才。但为何鲜有人承认呢?当面对一个扫地保洁员的时候,有多少人有种奇怪的优越感?也许会有人反驳说,又不是每个保洁员都像A这么有才,不过是普普通通罢了,那我们何尝不是普普通通的人?这优越感从何而来?
今天开学了,勉勉强强也是大一下的老生了,新奇劲儿过去了大半,对什么新学期新气象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期待——不过浴室的革新不错,估计一段时间不能用交通卡混水费了——可是,有一个疑问,经历了大一上和寒假,逐渐强烈,一种憋得慌的感觉,恨不得逮到一个人就问,为什么要上学。
与其说,为什么要上学,还不如说为什么要这样生活,这样的生活必不可少的要上学。总有案例称某某没有高学历照样挣了大钱,照样活得滋润,照样实现自我价值,照样为社会做很大贡献,也有不少案例称某某名校甚至留学归来,找不到好工作,成天啃老过活。这些案例的确能给人很多思考,为什么我上学了,还不如不上学的呢?为什么社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呢?这是个大问题。
人才培养计划,到底什么算是人才?无意冒犯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A是扫地保洁员,B是实验室科研员,在大众化的舆论判断里,B是人才。为什么?B在从事科研工作,他有才华,能为社会创造不可估量的财富,所以他是社会发展的功臣,是人才。 那A呢?如果A能在同样的时间里,比别人完成更多的清扫工作,甚至可以同时用两个扫把扫地以及两个拖把拖地,那他是不是人才呢?根据B的分析,人才,要有才华并作出贡献,那么,A有才华,也为社会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做着贡献,那他自然也算人才一个咯。可是,大众舆论貌似不这么认为,是A的才华不够?不是谁都能同时用两个扫把扫地以及两个拖把拖地的。那是A的贡献不够?相比其他扫地保洁员,A的贡献大多了,更何况,说得极端一点,社会可以一天不发展,但可以一天不清扫吗?可见A的重要性,故,A也是人才。但为何鲜有人承认呢?当面对一个扫地保洁员的时候,有多少人有种奇怪的优越感?也许会有人反驳说,又不是每个保洁员都像A这么有才,不过是普普通通罢了,那我们何尝不是普普通通的人?这优越感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