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幻境吧 关注:7贴子:571
  • 5回复贴,共1

大晚上作死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文万年三类文→_→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3-02 03:28回复
    临睡前,抱着侥幸的心理,转了一圈贴吧,受到某个这两天不大搭理我的人的启发,突然也有点小想法,先去喝口水,准备絮叨絮叨。
    今天开学了,勉勉强强也是大一下的老生了,新奇劲儿过去了大半,对什么新学期新气象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期待——不过浴室的革新不错,估计一段时间不能用交通卡混水费了——可是,有一个疑问,经历了大一上和寒假,逐渐强烈,一种憋得慌的感觉,恨不得逮到一个人就问,为什么要上学。
    与其说,为什么要上学,还不如说为什么要这样生活,这样的生活必不可少的要上学。总有案例称某某没有高学历照样挣了大钱,照样活得滋润,照样实现自我价值,照样为社会做很大贡献,也有不少案例称某某名校甚至留学归来,找不到好工作,成天啃老过活。这些案例的确能给人很多思考,为什么我上学了,还不如不上学的呢?为什么社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呢?这是个大问题。
    人才培养计划,到底什么算是人才?无意冒犯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A是扫地保洁员,B是实验室科研员,在大众化的舆论判断里,B是人才。为什么?B在从事科研工作,他有才华,能为社会创造不可估量的财富,所以他是社会发展的功臣,是人才。 那A呢?如果A能在同样的时间里,比别人完成更多的清扫工作,甚至可以同时用两个扫把扫地以及两个拖把拖地,那他是不是人才呢?根据B的分析,人才,要有才华并作出贡献,那么,A有才华,也为社会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做着贡献,那他自然也算人才一个咯。可是,大众舆论貌似不这么认为,是A的才华不够?不是谁都能同时用两个扫把扫地以及两个拖把拖地的。那是A的贡献不够?相比其他扫地保洁员,A的贡献大多了,更何况,说得极端一点,社会可以一天不发展,但可以一天不清扫吗?可见A的重要性,故,A也是人才。但为何鲜有人承认呢?当面对一个扫地保洁员的时候,有多少人有种奇怪的优越感?也许会有人反驳说,又不是每个保洁员都像A这么有才,不过是普普通通罢了,那我们何尝不是普普通通的人?这优越感从何而来?


    IP属地:上海3楼2015-03-02 03:31
    回复
      2025-05-29 17:49:09
      广告
      小孩子和大人的区别,在某些方面,可能也在于这个社会价值上。小孩可能更关心自己的个人价值,并没有过多考虑社会价值。比如成绩进步,他觉得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他个人的成功,和社会貌似没什么关系。而大人,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为社会付出,最为直接的当属经济方面,也不可忽视其一言一行对社会精神方面的影响。大人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较小孩有所增多,抑或,大人所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角色增加了,自然而然产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很多所谓成年的方式解决问题,大概也就在于考虑社会因素后再作出判断。但是,矛盾的是,往往小孩子更容易在教育下表现对社会精神层面的责任,不愿承认自己社会意识差的所谓大人们将这称为,天真单纯、容易被洗脑。
      至于小孩成为大人是否要舍弃一些东西,类似童真云云。很奇怪,童真是什么,真的是个好东西吗?童言无忌就是出口伤人的理由?童心贪玩就是偷懒沉沦的借口?天真无邪倒挺好,但小孩子真的无邪吗?科学研究表明,婴儿夜里啼哭,很大程度是因为不想给父母足够的时间去再有一个与自己争宠的胎儿,这种类似本能的利己,说它无邪,有点过意不去吧。在性善论和性恶论依旧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小孩是否就比大人更高尚,难以定论。只能说,我相信,孩子更容易表现出人性的光辉与弱点,孩子容易在教育下,精神层面表现出较高的境界,而孩子也容易在教育下,表现出人的劣根性。至于认为孩子单纯、容易被所谓真善美洗脑的大人们,多少是有点嫉妒孩子在健康教育下的社会意识高于自己吧,什么叫“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都说老人是个老小孩,那老人早就经历了由小孩成为大人的过程,按理是个大人了,那何来老小孩一说?是老糊涂吗?在我的认知中,一位人格健全的老人,可能像小孩一样更关注精神领域的满足,对于物质方面,则可能表现出天真的一面,而他一生的经历也足以对自身产生无形的束缚,使他“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才是大人的巅峰,也是大人与小孩的最佳和谐状态吧。
      私认为,真正的大人,就算达不到老人的状态,也会自发的产生社会意识。而孩子成为大人时,在教育的指引下,逐渐产生自己的社会意识,至于人性本真的东西——有好有坏——则选择性的“存其善者”吧。
      至于教育,学校教育无疑是最普遍的教育之一,但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孩子是张粗糙的白纸,怎样妙笔生花,就看教育了。不幸的是,貌似教育不是很得人心,尤其是学校教育,因而才会产生“为什么要上学”的怨怼。只能说,上学当然不是唯一的成为真正大人的途径,也不是成功的独木桥,但上学是目前大部分人所能负担得起的成为大人的方式,至于是否能成为真正的大人,那是另话。我相信,人一出生,就在接受剪翅膀,所以不论愿不愿意长大,你都在成长,或好或坏,你能做的,唯有在你能选择的范围内,尽可能的让自己的翅膀被剪出自己想要的摸样。


      IP属地:上海5楼2015-03-02 03:32
      回复
        絮絮叨叨半天,也没个主题,议论文三类文不是没有道理啊。好了,也不知有没有人会耐心好心的看完,睡了,早安。


        IP属地:上海6楼2015-03-02 03:32
        回复
          本性依旧可以释放,但教育会对其进行束缚吧,社会秩序和生活趣味存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如果硬要问是什么给了我这莫名其妙的乐观,也只能是给个所谓中国式的哭笑,许是我所选择留下来的本性之一吧,盲目的乐观,我不知道没有了这个,我的生活会不会垮掉。我的悲哀在于没什么喜欢没什么讨厌,但好在我能盲目乐观,墙上的一个小斑点也足以给我带来一场思想盛宴,就算它毫无用处,但它能让我快乐。自我放逐的事,估计我是没这魄力再干一次了,不允许。自我放逐带来混乱,混乱破坏了安全感,安全感的缺失带来束缚感的过轻或过重,过轻则继续更彻底的放逐,过重则给主体带来诸多负担,负担下,更加混乱,然后,仇者快亲者痛,问题没有解决,只不过用了种体面的逃避方式。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3-02 08:48
          回复
            捧场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03-04 09: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