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结号》的死路
《集结号》的死路,相对于《投名状》和《色戒》要简单得多,它呈现的是一群士兵的死亡之路及死后之路。应该说,战场上的死亡之路,已经拍得比较专业;但它的死后之路,即对死亡、牺牲真相的探索与追究,却是相当的单调和粗陋,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不专业和不敬业。只是在影片描绘的拟实性方面,比起国内以前同类影片所呈现的,总算是前进了一步,或者说半步。
编剧刘恒在《南方周末》上说:“第一,我们不讨论战争有没有意义;第二,我们不讨论牺牲有没有价值。”而导演冯小刚说:“每一个牺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
这里我就有一个疑问:没有价值的牺牲,谈得上,或者做得到永垂不朽吗?
看来,刘编与冯导的说法充满了矛盾,按刘编的说法,是得不出冯导所说的主题来的。很难想象,编剧与导演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异,还能将一部电影拍好。因此我可以断定的是,两人其中一个的说法肯定是错的,或者是假的,不是真心话。
国共二军的战争,与《投名状》里清军和太平军的战争,并无多大区别,只不过一个是用冷兵器,一个是用热武器。我觉得,编剧刘恒所说的话里,“不讨论战争有没有意义”这一条确是做到了,以此来驱除意识形态上的魅惑,确是比较难得。但所谓“不讨论牺牲有没有价值”,却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谷子地耿耿于怀的,不就是二百斤与七百斤的价值吗?不就是失踪人员与烈士的差异吗?前者是牺牲者的物质价值,后者是牺牲者的精神意义。刘编所说的不讨论,算是自我否定呢,还是自我阉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