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逍遥」:以灵魂人的立场过肉身人的一生
那么,最要紧的,人类「可爱」的特质,到底要怎么开发?
最笼统的讲法,就是生活之中一举一动都不要受恐惧的支配。可是呢,所谓的不要被恐惧支配的一个面向,一个<渔父篇>就不知道教掉多少堂课,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主题。所以在这里要讲这些东西,其实是很不自量力的,因为它的确不是简单可以处理完的东西。
但是如果我们跳过《庄子》讲的所有不受恐惧支配的具体修炼内容的话,我想,倒是可以从哲学的层面,来谈道家对这整件事情的「设定」。
「《老子》的道家」我不敢讲,因为老子讲出来的话太少了,他给我们的情报不足,乃至于不足以让我们能够推测到「他到底要讲的是什么东西」。但是因为庄子比较大方,他讲得比较多,所以或许从庄子讲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那么,庄子讲了什么东西呢?
各位有没有听过《庄子》这本书是要教人「逍遥」的?那,请问各位,「逍遥」是什么?
一般人对于逍遥的感觉可能是自在、自由、开心叫作逍遥,可是如果比较仔细研究《庄子》这本书里面所有的象征物,也就是文字上面的排比的话,会发现一件事情,就是乍看之下是摆明「不会提到另一个世界」的《庄子》……
——《庄子》这本书有一个基本的规矩:他不会告诉你死后的世界有什么,或是你出生以前在哪里?干什么?这些东西庄子都不会写。我觉得在道家的世界,这个规矩会存在,是因为庄子他在第二篇<齐物论>有一个很清楚的观点是「人不要害怕自己的未知」:我现在活着,你如果问我我前世在哪里?不知道;你问我我死后会去哪里?不知道。这些都是人总要面对到的未知,道家希望人要有面对未知的勇气,不知道就要能够承认自己的不知道。在道家这种严格的要求之下,就算道家真的有人神通或领悟到「那个世界」是什么,他也不能说。为什么?因为道家的规矩是,如果不是对方自己领悟的,你提早告诉他,让他把这个画面抓住,变成一种「宗教信仰」的话,那个人已经败给他的对未知的恐惧了,一旦说出口,就等于包庇了那个人的恐惧。因此,连「宗教」这整件事情,在道家都是不允许的。因为,宗教,代表人类害怕自己的不知道,所以要相信个什么东西来填塞那个不安心,宗教是心灵的麻药。——
……因为这样的规矩,道家的经典是不会直接讲到生前死后之类的事情的。可是,虽然不直接降到,庄子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一些象征物来「暗喻」这些事情。
那么,最要紧的,人类「可爱」的特质,到底要怎么开发?
最笼统的讲法,就是生活之中一举一动都不要受恐惧的支配。可是呢,所谓的不要被恐惧支配的一个面向,一个<渔父篇>就不知道教掉多少堂课,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主题。所以在这里要讲这些东西,其实是很不自量力的,因为它的确不是简单可以处理完的东西。
但是如果我们跳过《庄子》讲的所有不受恐惧支配的具体修炼内容的话,我想,倒是可以从哲学的层面,来谈道家对这整件事情的「设定」。
「《老子》的道家」我不敢讲,因为老子讲出来的话太少了,他给我们的情报不足,乃至于不足以让我们能够推测到「他到底要讲的是什么东西」。但是因为庄子比较大方,他讲得比较多,所以或许从庄子讲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那么,庄子讲了什么东西呢?
各位有没有听过《庄子》这本书是要教人「逍遥」的?那,请问各位,「逍遥」是什么?
一般人对于逍遥的感觉可能是自在、自由、开心叫作逍遥,可是如果比较仔细研究《庄子》这本书里面所有的象征物,也就是文字上面的排比的话,会发现一件事情,就是乍看之下是摆明「不会提到另一个世界」的《庄子》……
——《庄子》这本书有一个基本的规矩:他不会告诉你死后的世界有什么,或是你出生以前在哪里?干什么?这些东西庄子都不会写。我觉得在道家的世界,这个规矩会存在,是因为庄子他在第二篇<齐物论>有一个很清楚的观点是「人不要害怕自己的未知」:我现在活着,你如果问我我前世在哪里?不知道;你问我我死后会去哪里?不知道。这些都是人总要面对到的未知,道家希望人要有面对未知的勇气,不知道就要能够承认自己的不知道。在道家这种严格的要求之下,就算道家真的有人神通或领悟到「那个世界」是什么,他也不能说。为什么?因为道家的规矩是,如果不是对方自己领悟的,你提早告诉他,让他把这个画面抓住,变成一种「宗教信仰」的话,那个人已经败给他的对未知的恐惧了,一旦说出口,就等于包庇了那个人的恐惧。因此,连「宗教」这整件事情,在道家都是不允许的。因为,宗教,代表人类害怕自己的不知道,所以要相信个什么东西来填塞那个不安心,宗教是心灵的麻药。——
……因为这样的规矩,道家的经典是不会直接讲到生前死后之类的事情的。可是,虽然不直接降到,庄子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一些象征物来「暗喻」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