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一个英雄,尽管我这样的喜欢他,但我从未这样认为过。吴越争雄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在整个战火纷飞的春秋时期,唯有这段历史,退却了那些硝烟弥漫的燥热,而透着几分江南的唯美浪漫之气。人们更多的,是沉浸在越王卧薪尝胆的悲壮以及对西子引人无限遐想的憧憬中。对了,还有那个广受百姓推崇的,叫范蠡的,越国第一谋士。而在越国熠熠生辉的灿烂篇章中,我却在一直思念着那个叫伍员的楚人。他并没有亲眼目睹强盛吴国在一夕之间的覆灭,但他却早已预见到了这样一个结局,在很多年以前。伍氏家族原本是楚国名流,先祖伍举乃是庄王的亲信,父亲伍奢官拜当朝太傅。可惜楚平王好色无厌,听信小人费无忌的谗言,欲废长立幼,伍奢是太子的老师,自然是跑不掉的。楚王欲以伍奢诱伍家二子,并除之。伍家大哥伍尚乃是忠君爱国的杰出人物,秉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伟大思想以及对父亲的一片孝心,兄长伍尚,慷慨激昂,从容赴死。假如伍家兄弟都如同伍尚,那么这个曾经无比显赫的家族便如历史上无数的名门望族的下场一般,就此灰飞烟灭了。所幸,伍尚还有一个弟弟,那便是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伍子胥。他对他的哥哥说:“我们不能就这么死了,我们还有大仇未报。”于是他逃了。他的仇人是强大的楚国王者,他不过是一介草民,他却说他要报仇,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只是,当他拉满了他的弓,对准楚将武城黑的喉咙,咬牙切齿的赌咒着:“楚王倘若胆敢杀我父兄,他日我必灭楚,亲斩楚王之头!”时,我却无法不动容。他说着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我却不禁为他着了迷。去他的忠臣孝子!他的父兄被人杀了,他就要为他们报仇,即使那个人是楚王,那又有什么关系?我想,一个性格坚毅而有本事的人,是不可轻易得罪的。何况这是一个如此记仇的人。楚平王放走了伍子胥,那是他毕生最大的错误。伍子胥带着废太子建一路颠沛,途经宋国,偏有华氏之乱,后至郑国,郑国待之以礼,偏偏太子建不安分,妄图和晋国里应外合灭郑,后败露,为郑公所杀。伍子胥匆匆逃走,惊险之极的过了昭关,至江边,后有追兵,幸遇一渔翁,渡其过江。据《史记》所述,子胥未至吴都而得病,曾沿路乞讨。倘若这便是孟子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而必经的磨难的话,那么伍子胥已经都饱尝够了。就这样一路辗转流离,伍子胥终于来到了吴国,遇见了公子姬光(便是后来的吴王阖闾),从此,属于他的时代,终于来临。公子光当然不是一个好人,他弑兄篡位,残暴不仁。但他却代领吴国走向了最繁荣的时代。而他于子胥,更有知遇之恩。伍子胥为姬光出谋划策,最终杀死了吴王僚而得到了王位。阖闾继位后,亦履行了他的诺言——为伍员兴师伐楚。伍子胥最终,兑现了当初的誓言。我想,这是两个同样疯狂的人。他要他帮他杀了自己的兄长,而他要他帮他灭了自己的祖国。他们都这样的狂妄而目空一切,而奇迹般的,这样的痴心妄想,却最终被他们一一实现了。什么忠君爱民,仁义知礼,那不过是腐儒的愚见,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吴国在他们手里,必定要是天下的霸主。即使是让中原诸侯心惊胆寒的楚国,只要他们愿意,一样能将之亲手覆灭!我想,那时,伍子胥的心中熊熊燃烧的,除了复仇的火焰,在他内心深处,更多的,难道不是才华得以施展,壮志得以实现的万丈豪情吗?何况,此刻,伍子胥的身边,站着的是用兵如神的孙武,他们在一起,为共同的政治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的大王又是这样的野心勃勃更懂得知人善用。他们对彼此都这样的了解,他们每天讨论的,都是最伟大事业与梦想。仔细想来,那一段被仇恨日夜着煎熬的岁月,却是这样的美好,那是许多人一生也无法企及的辉煌。楚终于为吴所灭。彼时,楚平王已死,昭王被逼的丢下了自己的国家,逃亡在外。昔日的阶下囚,如今的伐楚大功臣,楚王杀了他的父兄,他就灭了整个楚国来殉葬!这是何等的扬眉吐气,意气风发!然而,此刻伍子胥的心中,却突然感到无比的失落与彷徨。他的誓言实现了,可是,他一生最恨的人却早已化作了一抷黄土。那彻骨的丧亲之痛还在不断折磨着他,他无尽的恨意却已无处发泄,纵然他是经天纬地的奇才,他也不过是一介凡人,他能怎么办呢?这生命中最深沉的恨意,最终竟输给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