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尸衣吧 关注:2,420贴子:52,406

回复:天涯第一强帖《青囊尸衣》[完整版] 作者:鲁班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布包一层层的打开了,呈现在寒生眼前的是十几张零乱而颜色发黄的纸片,匣底斜躺着一把青色的尺子。那些纸质地厚且粗糙,正反两面写满了蝇头小字,最上面的那张纸片的开首处潦草的写着三个隶书字“青囊经”。
  这就是《青囊经》?
  寒生起先困惑不解,但略一思索便已明了,造纸术出现于西汉年间,那时使用的是黄色的麻片纸,面前的《青囊经》纸张虽黄但并非黄麻所制,应该是东汉经蔡伦改良后的树皮纤维纸。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百姓流离失所,民间纸张是稀缺之物。华佗囚于狱中,只能东凑西凑到几张纸片,为节省而以蝇头小字写就此经,更没有可能线装成册,看来这十几张粗糙寒酸的纸片,必是华佗当年的手迹无疑。
  寒生精神为之一震,再低头凝目往下看,经中接下来所述,使得寒生更加确信这就是失传1700多年的《青囊经》。
  下面记述着:麻沸散主用曼陀罗花,亦称风匣儿、山茄子,气味辛、温、毒,秋季采曼陀罗花,阴干。药用一升,另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热酒调服三钱,乃令既醉无所觉,跨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前洗,除去疾秽……。
  寒生阅到此处,不觉血往上涌,热泪盈眶,喜不自禁,这可是千百年来国医圣手、江湖郎中梦寐以求的宝典啊。
  他知道,曼陀罗花即洋金花,国内野生分布甚广,原来竟有此妙用。
  寒生如痴如醉的阅读下去,不知不觉鸡鸣三遍,天已经亮了。
  这时,大黄狗苯苯兀自轻吠了起来,院子里有人站住了,扯子嗓门叫道:“朱医生,小队通知,今天各家开始迁坟啦。”
  寒生紧忙收好《青囊经》,装进匣子里,将紫檀木匣塞入床上的被褥下,然后揉了揉眼睛,走出门去。
  来人三十来岁,中等身材,虎背熊腰,寒生认得的,他是南山村的小队长朱彪。
  “老爹给人接生去了,等他回来吧。”寒生告诉他。
  “好,不过你们家可要积极点啊,别落在革命群众后面了。”朱彪皮笑肉不笑的说道,然后走掉了。
  哼,小人,寒生心里嘟囔了声,因为出身成份问题,这个队长总是找老爹的茬儿,农村里祖辈当医生,土改那阵儿,也不知道怎么就给划成了富农,听说爷爷曾经治好了国民党县太爷的病,属于为反动阶级服务。
  一天下来到黄昏,老爹仍没有回来。
  要不要告诉老爹自己得到了《青囊经》呢?寒生想起古墓主人的那封信,最后决定还是先不说,人家既然托付经书时有要求,自己就应该遵守,况且还是千年老前辈呢。
  寒生继续废寝忘食的阅读着。
  


2911楼2008-10-29 20:46
回复
    第二十五章 月夜卧龙谷
      “吴某愚钝,实在是不明白。”这回吴道明真的是糊涂了。
      吴楚山人微笑道:“此刻夕阳已经落山,不如我们移步林下,月冷风清,盘膝小酌,如何?”说罢带头走出草屋。
      樟树林下菜地旁,有一块扁平的大圆石,石下正好撂着两块坐人的卵石。蒋老二已经摆放好了一壶酒和一盘赣北特产火烤山鼠干,一股奇特的肉香飘散在山谷中。
      吴道明鼻子嗅了嗅,赞道:“此香直沁肺腑,想不到中原也有此美味啊。”
      “粤人善食野味,谷中无甚招待,卧龙谷中的山鼠专食各类昆虫,都是蒋老二捕捉而来,冬食活鼠,夏食鼠干,营养十分丰富,请不必客气。”吴楚山人介绍说。
      吴道明伸手撕下一块冒着热气的白丝丝的熟肉,塞进了嘴里,细细品尝着。
      “唔,果然味甜肉滑,岭南民间言其‘吃一鼠,当三鸡’,吴某真是大饱口福啊。”吴道明边吃着赞不绝口。
      此刻谷中林鸟归巢,月上东山,清凉如水,吴道明一面与吴楚山人对饮,一面盘算着怎样进一步打探谷中的秘密。
      吴楚山人放下酒杯,微微一笑,开口说道:“吴先生若有疑问,可以直言了。”
      “多谢,请问山人所说的守空陵是什么意思?”吴道明问道。
      吴楚山人缓缓说道:“元朝末年,赣北鄱阳湖大战,最终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奠定了明朝开国基础,实际上这是一次风水上的较量,我想此事内中隐情吴先生应该有耳闻吧。”
      “山人莫非指的是‘太极晕’战胜‘双凤朝阳’吧?”吴道明思索道。
      “岭南吴道明果然是见多识广,正是此番风水较量,朱元璋占了上风,开创了有明一代,至1644年清兵入关,共计276年。而当时策划这一场风水大战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军师刘伯温。”吴楚山人说道。
      “嗯,青田刘伯温堪称一代堪与宗师。”吴道明点头称是。
      “可是刘伯温早已看出朱元璋此人心术不正,‘鸟尽弓藏’,自己晚年必遭其毒杀,因此就留了个心眼,保留了一处可以克制朱元璋的风水龙穴,以伺报复。”吴楚山人解释道。
      “你说的是太极阴晕么?”吴道明插话道。
      “不错,正是用以克制鄱阳湖边朱元璋母亲所葬太极阳晕的太极阴晕。”吴楚山人点头道。
      “太极阴晕就在这卧龙谷中?”吴道明血往上涌,兴奋莫名。
      吴楚山人默默看在了眼里。
      
      


    2912楼2008-10-29 20:48
    收起回复
      《青囊经》上记载,世上点穴手法千奇百怪,无非是以强力封闭经络,导致气血阻滞,从而影响相对应的肢体及器官的功能暂时丧失,解穴之法分内外两种。外者,重手点击相生之对应穴位,疏通被封闭的经络。内者,封闭其口鼻,使之不得呼吸,迫使体内元气四处冲撞,临濒死时最后一瞬间的爆发的撞击力,可冲开所有人为封闭的经络穴道。越是内力深厚之人,冲撞力越是强烈,因而人也越发痛苦,惟小儿及年老体弱多病之人不可用此法。
        寒生心想,与其在这暗室里坐以待毙,不如试上一试。
        他跳下了床,来到吴道明身旁,还是先从这老家伙开始,寒生打心眼儿里厌恶那个朱小队长。
        寒生一条腿弯曲跪在了吴道明的脑袋旁,两只手分别用力按住他的嘴和鼻子……
        不一会儿,感觉到吴道明的面部发胀,口鼻处在翕动,进而颤抖,自己的手掌下面热乎乎的烫人,须臾,吴道明的身子整个的发抖,腰板向上弓起。
        寒生手臂竭尽全力压下,最后将自己的身体也全部用力压上去了。
        只听得“扑哧”一声,随即一股极臊臭的气味儿扑鼻而来,吴道明的肛门括约肌被体内元气冲开,屎尿俱下……
        寒生急忙撤回手掌,捂住自己的鼻子,说心里话,从来没有闻过如此恶臭的气味儿。
        吴道明是中了“陀萝销魂散”昏睡的,而这销魂散则是起麻痹整条督脉之用,而点穴只是封闭穴道一处,因此寒生使用“青囊经”上的解穴之法并非对症,可以说反而是会要了吴道明的性命。
        世上事,原本就是阴差阳错,寒生此番误打误撞,竟也撞对了。那吴道明乃是一个甲子六十年的童子,纯阳之气何等了得,在口鼻被堵住的情况下,体内元气极度膨胀,先天之精窜入仁督二脉,竟一举贯通,多少江湖人士梦寐以求的水火既济就在这一瞬间完成了!
        “哈哈哈。”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笑声自吴道明口中发出,他醒了,慢慢地站立了起来。
        


      2916楼2008-10-29 20:49
      回复
         吴道明微笑着盯住寒生,亲切地说道:“好小子,真不愧为江湖上的绝顶国医圣手,竟懂得使用如此诡异的手法,不但破解了‘陀萝销魂散’,而且还打通了吴某的仁督二脉,我要如何感谢你才好呢?”
          寒生依旧用手捂紧了鼻子,未及说话。
          吴道明“咦”了一声,此刻方才发觉自己的裤裆里粘糊糊的,十分不舒服,鼻子一嗅,顿时面红耳赤。
          寒生捂着鼻子走到一边角落里,大口的喘着气。
          吴道明四处扫视一周,心中已经明白了目前的境遇,包括寒生,大家都被吴楚山人关进这山中的石室之中了,看来三天之内是放不出去了。
          守陵人世代守谷至今已逾600年,三天之内会有人持信物前来此卧龙谷,前来的是什么人呢?手持的又是什么信物呢?此谷太多的谜团,处处显示着一种诡异的气氛,吴某纵横岭南数十年,甚至连港督都让自己三分,没想到竟然栽在了卧龙谷中,实在是汗颜啊。今日多亏了寒生,自己反而因祸得福,这小子倒真是自己命中的福星呢。
          “寒生,你怎么也被关起来啦?”吴道明走过来问道,身上的臭味儿已没有刚才那么浓烈了。
          寒生看了他一眼,说道:“蒋老二点了我和笨笨的穴道。”
          吴道明点了点头,又问道:“此地诡异之极,你来做什么,你原来就认识蒋老二和吴楚山人么?”
          “吴楚山人?你见到他了?”寒生立刻兴奋起来。
          “嗯,见到了,还和他一同饮酒吃老鼠干呢。”吴道明忿然道。
          “他知道我被关在了这里吗?”寒生心怀希望的问道。
          “我猜他是知道的,因为他就是这卧龙谷的主人,蒋老二是他的属下。”吴道明语气十分确定。
          “他为什么会这么对我?我同他可是朋友啊。”寒生痛苦的扯着头发。
          “好,寒生,振作起来,让我们出去找他问个明白。”吴道明说罢伸手点向大黄狗,“汪”的一声,笨笨跳了起来。
          “好笨笨。”寒生搂住了它的脑袋,笨笨也亲热地伸出柔软的大舌头舔来舔去。
          吴道明走到躺在地上的朱彪身边,一脚踢去,解开了他的穴道。
          朱彪打了个哈欠,一骨碌爬了起来,莫名其妙的四处张望着:“奇怪,这儿怎么这么黑呢?”
          吴道明敏锐的目光一眼就发现了石壁上的痕迹,上前两步,来到了石门的前面。
          试了几下,最后“嘎吱”一声,石门应声而开。
          
          


        2917楼2008-10-29 20:50
        回复
           第二十七章
            寒生抬头望了望,惊诧道:“咦,怎么看起来像猪肉排骨?”
            吴道明哈哈笑道:“此阴龙腹内洞如重屋,层层叠叠,龙身之上樟树林草茂树高,两谷对峙如孪生,开国建府之葬地啊。”
            “吴老是说还要开国建府,岂不是反革命言论……”朱彪吓得赶紧捂住了嘴。
            “世事循环,风水轮流转,谁人道得明白?惟有刘基刘伯温啊。”吴道明叹道。
            “吴老,此地如果是龙腹,那么有没有龙心、龙肝肺和肠子肚子呢?”朱彪问道。
            “理论上说,应该有类似的自然形成物体,不过谁也未曾见过。”吴道明回答道。
            寒生并没有理会他们的谈话,自己望着指尖上的龙血,口中自言自语着:“药引子……”
            吴道明柔声问寒生道:“这龙血是医治什么病的药引子?”
            寒生望了吴道明一下,低下头沉默不语。
            “中国易经的精髓之一就是‘万物类像’,自然界创造和进化了人类和动物,世上同时也相应存在有形似或神似的自然现象,这龙腹就是其中之一。”吴道明侃侃阐述道。
            一只硕大的白发红眼蝙蝠突然悄无声息的滑翔至面前,轻轻的落在了地上,并当着笨笨的面撒了一泡尿,笨笨傻乎乎的上前用鼻子嗅了嗅,突然喉咙里对其“呜噜”着发出了警告,但那老蝙蝠似乎并不惧怕大黄狗,反而挑衅似的一跳跳的向后退去,最后退进了斜刺里石壁上的一个不起眼的溶洞内。
            “笨笨,别乱跑。”寒生急忙叫道,可已经来不及了,笨笨已经恼怒的追进了溶洞内。
            寒生正欲冲进洞内,吴道明一把拉住了他,急切说道:“别追了,灯油已经不多了。”
            寒生瞪了他一眼,用力甩脱了吴道明的手,紧跟着跑进了那个洞口。
            “怎么办?我们要不要跟过去?”朱彪紧张的看着吴老。
            “不必了,我们先要出去,然后再相机行事。”吴道明谈叹了口气道。
            吴道明和朱彪两人依旧跟着风向,继续前行。
            眼瞅着灯油越来越少,吴道明急了,干脆一手持油灯,一只手臂挟起朱彪,运足真气,疾速向前方奔去。
            朱彪只听到耳边呼呼风声,这吴老果然厉害啊。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油灯熄灭的时候,前方洞穴透出一丝亮光,终于到达出口了。
            “灵古洞!”朱彪被吴老撇在了地上,揉了揉眼睛,大声叫喊起来。
            月色迷离,前面黑压压的一片毛竹林,真的来到了灵古洞口,过了竹林就是南山村前的那株老槐树了。 
            “龙口……”吴道明自言自语道。
            


          2919楼2008-10-29 20:50
          收起回复
             寒生未及多想,紧跟着笨笨冲进了那个溶洞之中,里面漆黑一片,惟见一对小小的红眼睛在石甬道内不断地向后退去,耳边是笨笨呼呼的喘息声。
              此刻,寒生后悔进入了这个黑漆漆的石洞,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只有盯着那对红色的圆点摸索着前行。
              又走了一段时间,其间转来转去的,看来穿过了许多黑暗的通道。前面的那对红点终于停住了,寒生累得气喘吁吁,靠在石壁上松了口气。
              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他抬起头向上望去,黑暗之中竟有数百对红色的眼睛在注视着他……
              蝙蝠洞!寒生的脑中猛地闪过这个念头,脖子上冒出了冷汗,笨笨也吃惊的抬起脑袋盯着那些如同满天星星般的红点,鼻子喷着粗气。
              寒生一动也不敢动,黑暗中也不知道那些红眼睛是否能够看清他,会否攻击他。
              突然,他想起中学常识课本里曾经讲过,蝙蝠的眼睛视力为零,它是依靠发出一种超声波,并接受反射回波来辨别周围事物的,如此说来,它们那些盯着自己的红眼睛,还不一定会发现自己呢,想到这儿,寒生提着的心稍稍放下了。
              笨笨忍受不住寂寞,突然冲着那些红眼睛狂吠起来。
              看来这个笨笨也真的是蠢笨,这一下子暴露了目标,上面的几百对红眼睛密密麻麻同时扑下来了,黑暗中传来笨笨愤怒的吼叫和翻滚撕打的声音。
              此刻寒生一点也帮不上忙,如果冲出去,恐怕自己会被那些红眼睛蝙蝠咬死的,他担心笨笨的安危,心里万分的着急。
              黑暗中,已经传出了笨笨痛苦的哀嚎声……
              


            2920楼2008-10-29 20:51
            回复
              突然,撕咬声停止了,黑暗中的那些血红的眼睛“嗖”的全部飞上了石洞顶,一动不动安静得出奇,洞中寂静异常。
                黑暗的远处出现了两只如同鹅蛋大小的红点,须臾而至,那是一对血红的眼睛,离地面约有一米多高,这是一只巨大的蝙蝠首领,红灯笼般的眼睛散射着红光,照的周围数尺地面朦朦胧胧,甚至可以视物。
                一个白色的物体躺在它的脚下,身躯在痛苦的颤抖着,寒生发现,那是笨笨,浑身上下的狗毛已经被蝙蝠们拔光,露出一身白花花的狗皮。
                笨笨向来很珍惜它的那一身金黄色的毛发,平时弄脏了一点也要立时舔的干干净净,可如今竟被拔得一根不剩,可想而知它的心情了。
                蝙蝠首领伸出右脚爪踢了踢地上的笨笨,呲出来两排白森森的利齿,作势就要咬下去……
                寒生一声惊呼,那蝙蝠首领扭回头发现了寒生,嘴里突然发出一声尖利的唿哨,霎时间,洞顶上的蝙蝠群蜂拥而下,径直扑向了寒生。
                寒生大惊,急忙挥手摸起东西乱舞,本能的进行着自卫。
                急切之中,寒生慌乱的由怀里随便拽出个物件来比划着。耳边突然又听到一声唿哨,“呼啦”一声,蝙蝠群瞬间又返回了洞顶,一动不动的伏在岩壁上。
                蝙蝠首领两步一跳,来到了寒生的面前,血红如铜铃般的一双眼睛紧紧地盯在了寒生的手上。未及寒生多想,那蝙蝠首领劈手一爪,硬生生的从他手里夺去了那个物件。
                寒生回过神来,那东西正是那条“雷击骑马布”,也就是月经带。
                寒生数日前以此物为药引子,包在了兰儿的脸上,治愈了她的泣血症,后来自己随手揣进了怀里,此物来之不易,将来兴许还用得着。
                他不曾料到,正是此物救了自己和笨笨。
                蝙蝠首领用鼻子嗅了嗅骑马布,然后情绪激动的蹦跳起来,两翼上的小爪将骑马布高高举起,嘴里发出满意的尖叫,洞顶上的蝙蝠们滑翔下来,围着首领绕着圈子飞,无数的红眼睛在黑暗中不停的旋转,寒生直看得眼花缭乱。
                一声唿哨,蝙蝠们又归队伏在了洞顶的岩壁上。
                蝙蝠首领打量着寒生,晃了晃爪中的骑马布,似乎已经去掉了敌意。寒生紧张的盯着那对血红瘆人的眼睛,心已凉了半截,回想起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与吴楚山人伏击樟树顶上的白发老蝙蝠,抢来了“雷击骑马布”,结果闪电击毙了那只老蝙蝠,虽不是自己亲手所杀,但毕竟是因他而死的。如今,自己误入蝙蝠老巢,又被发现了手中的骑马布,看来是凶多吉少了。


              2921楼2008-10-29 20:51
              回复
                蝙蝠首领对着寒生眨了眨眼睛,然后向后一跃,寒生不明白它的用意,依旧是站在原地未动,警惕的目光始终戒备着。
                  蝙蝠首领又回来,再朝着寒生眨眨眼,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并柔声的打了个唿哨,红红的眼睛望着寒生。
                  寒生似乎有些明白了它的意思,可能是让寒生跟着它走,寒生试探着向前迈出脚步,果然,那蝙蝠首领又继续向后退去。
                  寒生心想,这家伙要引我去哪儿,嘿,不管了,反正留在这儿也是个死,自己害了白发老蝙蝠,它们如果要报复自己的话,就随它去了。他走前几步,借着那对红色眸子发出的微弱红光,轻轻地扶起了笨笨,摸在手里,感觉的笨笨自身的皮肤还是不错的,又柔软又光滑。
                  笨笨站了起来,像往常一样抖了抖毛,这回毛没有了,只是扭动了几下身上的肥肉。看来笨笨没有受到多大的伤,只是吓坏了而已。
                  笨笨伸出热乎乎的大舌头,舔了舔寒生的手,摇了摇光秃秃的尾巴。
                  “走吧,笨笨,我们跟着这只大蝙蝠走。”寒生拍了拍笨笨的狗头。
                  那双血红的大眼睛在前面引路,寒生和笨笨在后面尾随,脚底下不平,他俩跌跌撞撞的勉强跟得上。
                  越走发觉石洞越发窄小了,最后甚至需要匍匐爬行,笨笨倒是满不在乎,没有了毛,好像钻洞子却更加方便了。
                  又爬行了一段时间,前面逐渐开阔起来,而且前面出现了绿兮兮的荧光并伴有流水的声音。
                  这里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大石洞,石洞的地上长着些尖尖的石笋,笋尖上也在渗着红色的液体,正中间的地上有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像蛋一样的物体,绿光正是由那儿发出来的。
                  绿色的荧光照得石洞里清晰可辨,蝙蝠首领一下子跃到了石蛋上,对着寒生眨了眨眼,然后手抓着骑马布沿原路飞走了。
                  它带我到这儿来做什么?难道说它不是在报复我?寒生有些迷惑不解,索性沿着石蛋走了一遭,并贴近观察着。
                  这也是石灰岩被水侵蚀后形成的,成分也应该是碳酸氢钙,寒生用手指敲了敲,里面发出空洞的声音。
                  这一带属于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很多,而且大都从未被探明过,寒生小时跟随父亲进去过不少的溶洞,石钟乳和石笋比较常见,但圆形而且里面有空洞的石蛋就从来没有遇见过。
                  莫非是龙蛋?寒生想起吴道明讲过的“万物类像”,既然龙腹内有自然形成的石肋骨和龙血,那么有个把龙蛋也就不足为奇了,只要这条龙脉是个女的,也就是阴龙。
                  


                2922楼2008-10-29 20:51
                回复
                  “你怎么会动会说话呢?”小姑娘小手拍打着大白茧自语道。
                    “呜呜。”大白茧里发出声音。
                    “你在跟我说话吗?”小姑娘又拍拍大白茧。
                    “汪汪。”笨笨露出了真面目。
                    小姑娘冷不丁给吓了一跳,退后了两步,莫名其妙的望着大白茧不敢出声了。
                    老婆婆取来了剪刀,说道:“萍儿,婆婆现在来剪开它好不好。”
                    萍儿点点头,躲到婆婆的身后,探出小脑袋看着。
                    老婆婆手持剪刀,从一头小心的刺入,然后“咔哧”一声剪开,划过整个大白茧的表面,露出里面笨笨灰白色的皮肤。
                    “汪汪!”笨笨赤条条的裸露在了婆婆和小姑娘萍儿的面前。
                    “它是狗吗?”萍儿胆怯的小声问。
                    “看样子是,可是怎么没有狗毛呢?”老婆婆诧异的望着笨笨。
                    笨笨没有理睬她们,转过头来“呜呜”叫着用牙齿撕扯着里面一层的白丝。
                    里面还有东西?老婆婆寻思着,手持剪刀蹲下身来开始剪里面的一层。
                    白丝完全剪开了,露出了躺在里面的寒生……
                    老婆婆和萍儿都怔住了。
                    “多谢婆婆相救。”寒生慢慢的坐了起来。
                    半晌,老婆婆才缓过神来,道:“阿弥陀佛,你是谁?怎么会在这蚕衣里面?”
                    寒生苦笑一下,说道:“我叫寒生,婺源南山村人,说来话长了。”
                    老婆婆上前扶起寒生,说道:“小伙子,先回屋里再说吧。”她搀扶着寒生朝草屋里走去,笨笨跟在了后面。
                    小姑娘萍儿惊奇极了,这人怎么能由那个大白蚕里生出来呢?想了想,抱起蚕衣回屋,原来大白蚕衣很轻。
                    老婆婆沏上了热茶,端给了寒生。
                    “我家住在南山村,老爹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我和笨笨在大鄣山的溶洞里迷了路,被一个石头蛋蛋里面长出来的白丝给包住了,掉在了地下暗河里,然后就被冲到了这里。”寒生寥寥几句话说了事情的经过,有些奇遇说了她们也不会明白的。
                    老婆婆告诉寒生,此地已是婺源的西北,快要到鄱阳湖了,自己姓王,同孙女两人在一起生活,看寒生身体虚弱,就在这儿住几天吧。
                    寒生算了算,从大鄣山地下到此地,恐怕足有七八十里了,没想到自己在暗河里漂流了这么远。父亲,还有兰儿,自己一天一夜没有音讯,他们在家里一定是等急了。
                    “饿了吧,我去做点饭。”王婆婆去灶间忙活去了,屋里还剩下了萍儿和笨笨。
                    “大哥哥,它叫什么?”萍儿小手轻轻的抚摸着笨笨光滑的皮肤。
                    “它叫笨笨。”寒生告诉这个天真的小女孩。
                    “它怎么不长毛呢?”萍儿好奇的问道。
                    
                    


                  2925楼2008-10-29 20:53
                  回复
                     笨笨伸出热乎乎的长舌头,友好的舔着萍儿的小手。
                      “它的毛都被蝙蝠拔光了。”寒生告诉她。
                      “蝙蝠?它们为什么要拔笨笨的毛呢?”小姑娘越发惊奇了。
                      “吃饭啦。”王婆婆端进来稀饭和一碟腌辣子泡菜,还特意盛了半勺放到地上给笨笨吃。
                      “阿弥陀佛,这狗儿也是怪可怜的。”她喃喃说道。
                      饭间,王婆婆说道:“你们遇上了红眼阴蝠了么?”
                      寒生放下碗筷,说道:“黑暗中看不见长得样子,什么是红眼阴蝠?”
                      婆婆道:“这种阴蝠从来见不得阳光的,眼睛是血红的,喜欢藏在洞穴中,寿命极长,很邪门的。”
                      “邪门?”寒生不解的问。
                      “它们特别喜欢拔毛,我那老头子活着的时候,有天晚上守陵时,就被一群红眼阴蝠把头发和胡须全部拔去了,回到家时,我都认不出来了。”王婆婆一面回忆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守陵?婆婆,您丈夫是守的什么陵呀?”寒生问道。
                      王婆婆感到自己说走了嘴,口中道声“阿弥陀佛”,不肯再往下接着讲下去了,反而问寒生道:“寒生,你说石头蛋蛋里会有蚕丝出来缠住你们,这种事情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呀。”
                      寒生说道:“是呀,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奇特的事儿,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当时我砸破了那个石蛋,里面还未瞧得清楚,就被那些丝丝给缠起来了。”
                      “你看清了,那个确实是石蛋么?”王婆婆疑惑的问道。
                      “是石头的,还发着绿色的荧光呢。”寒生回忆道。
                      “绿色荧光?”婆婆思索着,随后喃喃自语道,“难道是‘天蚕’。”
                      “婆婆,您说的是‘天蚕’?”寒生听罢心下暗自吃惊,要知道,《青囊经》中专门记载了‘天蚕’这一味药,他一直认为指的是,产自黑龙江宁安的高山湖畔柞木林中的天蚕蛾卵,是一种极罕见的翠绿色野蚕。
                      父亲曾经说过,此蚕所吐之丝为天然翠绿色,乃是无价之宝,称为绿色软宝石,当年关东军为日本昭和天皇寻天蚕丝,也只得到一两三钱而已,尽管如此,日本皇室就已如获至宝。
                      按照婆婆所说的意思,世上莫非还有一种天蚕?《青囊经》上所指的可能正是这另外一种天蚕,寒生顿时莫名的激动起来了。
                      


                    2926楼2008-10-29 20:53
                    回复
                      “是的。祖先婆婆赶去卧龙谷,准备杀了刘伯温,以泄其逼死主母陈氏之恨。”婆婆说道。
                        “祖先婆婆杀死了刘伯温么?”寒生问道。
                        “没有,他俩在卧龙谷中深谈了一次话,祖先婆婆就回来了,从此终生再也没有踏足过卧龙谷了。至于那次会面具体谈些什么,祖先婆婆的遗书中没有说,只是留下了刘伯温的一首偈语,那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曰:太极覆太极,青田未有期。天蚕重现日,尸衣伴君行。至于这首偈语的含义,我家世代守陵人历经600余年,仍是参详不透。”婆婆叹气道。
                        寒生听罢久久沉默不语,世上事,江湖争斗,爱恨情仇,纵有谁又能够说得清楚?想那吴楚山人,半生飘泊,一世孤独,连心中至爱的女人却也咫尺不能够相见,甚至都不曾知道自已还有一个受尽困苦的女儿在世。兰儿娘也是够可怜的,携幼女踏遍中原,矢志千里寻夫,孤寡一生而无怨无悔。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寒生想着,眼角竟流下了泪水。
                        婆婆吃惊的望着寒生,关切地问道:“孩子,你怎么哭啦?”
                        寒生抹去了眼泪,说道:“没什么,婆婆,您接着说。”
                        “祖先婆婆遗书中还说到了天蚕,书中道‘天蚕,球状,硬而现绿光,内生白陀须,闻气而长’,所以听你说到那石蛋蛋的情况,我已猜到了那就是天蚕。刘伯温诗的后两句‘天蚕重现日,尸衣伴君行’,如今,天蚕已经重现,那尸衣又是什么呢?”婆婆说道。
                        “尸衣在这儿呢。”萍儿突然跑出去,拖进来那已经剪开的蚕说道。
                        
                        


                      2928楼2008-10-29 20:54
                      收起回复
                         第二十九章 六百年之约
                          卧龙谷中,清晨,林间弥漫着白茫茫的一片雾气,令人感到了深秋的凉意。
                          吴楚山人负手而立,望着隐居了几十年的山谷,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自语道:“600年了,今天总算要有个了结了。”
                          蒋老二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急匆匆道:“先生,出事了。”
                          “什么事?”吴楚山人并未回身,只是淡淡地说道。
                          “我去给寒生送饭,发现他们都不见了,寒生、那个岭南吴道明、姓朱的小队长还有那条大黄狗,统统不见了。”蒋老二一口气说道。
                          吴楚山人沉吟了一下,依旧淡淡说道:“随他们去吧,未见他们出来,有可能误入了地下溶洞,这个岭南吴道明实在是不简单呢,我小看了他。算了,已经来不及去管他们了,大事要紧。”
                          “是,先生。”蒋老二唯诺道。
                          《尸衣经》相传是刘基刘伯温倾尽毕生心血所著,里面俱是极其诡异的辟邪之法,江湖上从未有人见过此书,听到过此经的人也是寥寥可数。
                          《尸衣经》就是今天来人所要出示的信物,卧龙谷守陵人,惟有见到此经方能移交陵地,当年刘伯温布下此局后,从来没有人来交接过,至今已经600年了。
                          自己心中异常渴望能够一睹《尸衣经》,历代守陵人曾流传下来过几条经上的密术,其中就有“骑马布”避雷电一法,那天晚上自己曾经目睹过老蝙蝠在使用,确实是灵验无比啊。
                          今天就要如愿以偿了,山人想着,脸上露出了微笑。
                          


                        2929楼2008-10-29 20:54
                        回复
                           今天是农历九月十八,朱元璋出生之日,只有在今日夜里阴气最盛的亥子交更之时葬下,方可速发。前几日那两个入谷的劲装打扮的中年人,尽管自称是收山货的,可一眼就看出是会家子,武功均是不低。两人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自己虽是旗人,但自幼在京城出生长大,所以一听便知是来自京畿一带的人,而且口气中似乎还显示出来某种官场的威严。他俩临出谷时回头说了一句话:“九月十八,600年青田之约”,当时自己如五雷轰顶,几乎惊呆了。 
                            回想起当年,自己饥寒交迫病倒在卧龙谷口,被一个白须老者所收留,并授自己易数和独门武功,成为了一名极端秘密的守陵人,老者去世后,自己便成为了卧龙谷的主人。自从那一次碰巧搭救了寒生,见此孩子意志坚强,聪明内向,而且身怀怪异的医术,便想收其为徒,培养其做为下一代的守陵人。
                            今夜一切都将结束了。慢,万一出了差错呢?
                            如果来人有诈,按理说来人应该是浙江青田口音才对,可他们确是讲着满口的京片子,而且带有官腔,今夜要下葬的究竟是什么人?要知道,葬下去后不出十年,中原必将易主!此事非同小可,必须百般谨慎才是,一旦发现有诈,自己就要引其去假龙穴下葬,600年的期待岂可毁于己手?
                            “先生,吃早饭啦,刚蒸好的老鼠干。”草屋内传来蒋老二的喊声。
                            “嗯”,吴楚山人踌躇满志的踱着步向草屋而去。
                            早饭间,吴楚山人望着蒋老二苍老的面孔,心中有些酸楚,唉,这个青田人的后裔,毕生都耗尽在了刘伯温布下的这个风水迷局之中了。
                            “老二,此件事了结之后,你欲何往?”吴楚山人问道。
                            “先生,老二愿意追随先生,继续伺候您。”蒋老二由衷地说道。
                            “唉,你还是去成个家吧,老了也好有个人相伴。”山人劝慰道。
                            “先生还要去寻找失散了的妻子么?”蒋老二关切的问道。
                            吴楚山人不免有些黯然,许久许久都没有再说话。
                            


                          2930楼2008-10-29 20:54
                          回复
                             夕阳西下,已近黄昏,“嘎嘎”两只报讯的黑乌鸦终于从山下飞来了,蒋老二挥挥手,表示知道了,乌鸦们盘旋了一圈又折返山谷口去了,终于来了,吴楚山人松了一口气。
                              山人背负着手,站在草屋前,眼盯着上山的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次入谷的那两个劲装汉子,步履矫健,气息平稳。身后跟着两乘滑竿,最后面又是两名劲装汉子,一行共有八人。
                              草屋前,滑竿落下,前面这乘滑竿上坐着的是一个双目深陷、鸡皮鹤发,骨瘦如柴着灰色中山装的老者,轻轻地走出滑竿,双脚落地竟悄无声息。
                              山人心下自是一惊,此人功力深不可测啊。再看后一乘滑竿,上面蜷缩着一个瘦弱的人,身上盖着一件草绿色的军用大衣,看不到其面孔,似乎像是一个病人。
                              前面的劲装汉子悄声在灰衣老者旁边耳语了几句,老者看了下吴楚山人,目光阴冷之极,山人顿觉心中一寒。
                              灰衣老者走上前来,拱手施礼,道:“我是青田刘今墨,前来赴600年之约,有礼了,请问先生是……”其声阴柔而音极尖细,直刺吴楚山人耳膜。
                              吴楚山人微微颌首还礼,说道:“幸会,在下吴楚山人。”
                              刘今墨点点头,冷冷说道:“太极覆太极,青田未有期。”
                              山人吟道:“天蚕重现日,尸衣伴君行。请问信物何在?”
                              刘今墨面无表情的望着山人,默默地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轻轻翻开来,里面露出一本颜色发黄薄薄的线装册子,手捧着递过来。
                              山人心中有些发热,微微颤抖着接过来,凝神视之。
                              发黄的册子封皮上有竖着手写的三个大字《尸衣经》,左下角有两个小子:刘基。
                              这就是600年前刘伯温的手迹?山人内心激动不已,他轻轻翻开第一页……
                              
                              


                            2931楼2008-10-29 20:55
                            回复
                               ……空白,再翻开第二页,还是空白!山人连续一页页的翻过去,全部都是空白……
                                吴楚山人大惊失色,眼睛盯住刘今墨,缓缓说道:“这是为何?”
                                刘今墨嘿嘿冷笑起来,竟如金属般刺耳,笑声嘎然停止,说道:“山人可曾见过《尸衣经》?”
                                吴楚山人:“不曾。”
                                刘今墨又道:“既然不曾见过,此信物有什么问题么?”
                                吴楚山人答道:“《尸衣经》乃天下辟邪奇书,当年刘伯温集毕生心血所著,而今却是空白,此当何解?”
                                刘今墨微微一笑。道:“先祖刘基诈死瞒名连夜出走,传下这本无字《尸衣经》,其实只是做为日后接头的一间信物而已,并非真的是一本经书。我青田刘家代代相传,至今已经600余年,今天前来卧龙谷履约,山人若是无法证明此书非先祖之信物,就请指引前往太极阴晕,莫要耽误了时辰。”
                                一席话说得吴楚山人哑口无言,历代守陵人均未见过《尸衣经》,确实不知道此经有字抑或无字,自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该信物,可是见这青田刘今墨,可以断定此人绝非善类,下葬的也不知是何人,守陵人是不准打听的,万一弄不好或许成为天下之害,岂不有违刘基刘伯温的初衷?
                                山人心中反复的寻思着,灰衣老者刘今墨在一边冷眼旁观。
                                半晌,吴楚山人似乎终于下了决心,抬起头来,缓缓说道:“刘先生,请问尸首带来了么?”
                                刘今墨伸手指了指后面的滑竿,道:“喏,那就是。”
                                吴楚山人走了过去,准备验一下尸首,两个劲装汉子上前拦挡住。
                                刘今墨咳嗽了一声,摆摆手,示意他们让开。
                                山人轻轻的掀开军用大衣,里面蓦地露出一双惊恐的眼睛……
                                


                              2932楼2008-10-29 20: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