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吧 关注:214,245贴子:1,435,773
  • 11回复贴,共1

大运河每年都需要疏浚治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


IP属地:山东1楼2015-02-25 19:30回复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三记载,刘晏在给元载的信中说 【河、汴有初,不修则毁淀,故每年正月发近县丁男,塞长茭,决沮淤】


    IP属地:山东2楼2015-02-25 19:31
    回复
      2025-07-13 20:07:23
      广告
      如果没有疏浚整治,运河河道会渐渐淤塞而不便航运。
      例如安史之乱,运河河道没有疏浚整治,以致渐渐淤塞而不便航运。《通鉴》卷二二三广德二年三月己酉条云:“自丧乱以来,汴水堙废。”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三记载刘晏写的信中说“河、汴有初,不修则毁淀,故每年正月发近县丁男,塞长茭,决沮淤,清明桃花已后,远水自然安流,阳侯、宓妃,不复太息。顷因寇难,总不掏拓,泽灭水,岸石崩,役夫需于沙,津吏旋于泞,千里洄上,罔水舟行……”
      然后,唐朝刘晏等人再次疏浚了运河水道
      [《旧唐书》卷四九《食货志》,《唐会要》卷八七云:“广德二年……晏以检校户部尚书为河南及江淮以来转运使,及与河南副元帅计会开决汴河。”又《通鉴》卷二二三载广德二年:“三月己酉,以太子宾客刘晏为河南江淮以来转运使,议开汴水。……庚戌,又命晏与诸道节度使均节赋役,听从便宜行毕以闻。……晏乃疏浚汴水。……”],
      并进行改革
      [刘晏遂开“始以盐利(政府因专卖食盐而得的利益)为漕佣”来另外雇人运输,而“不发丁男,不劳郡县”[《旧唐书》卷四九《食货志》。又《新唐书》卷五三《食货志》亦说:“晏即盐利雇佣,分吏督之。”]],
      恢复了运河运输。


      IP属地:山东3楼2015-02-25 19:59
      回复
        当然,很容易堵的,又不是挖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2-25 20:07
        回复
          ========================================================================================================================================================================
          运河在唐末溃决为污泽、淤塞而不宜于航运。五代末,周世宗又派人大规模地整治运河的水道,使它恢复运输效能。
            在显德二年(955)十一月,世宗即已开始叫人疏导运河。《通鉴》卷二九二显德二年十一月乙未条云:
            汴水自唐末溃决……上(世宗)谋击唐,先命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发民夫因故堤疏导之,东至泗上。议者皆以为难成。上曰:“数年之后,必获其利。”
            又《宋史》卷二五二《武行德传》云:
            世宗即位,兼中书令。……为武宁军节度……先是唐末杨氏……决汴,汇为污泽。(显德)二年,将议南征,遣行德率所部丁壮于古堤疏导之,东达于泗上。
            其后到了显德五年,又复疏浚运河。《通鉴》卷二九四显德五年三月条云:
            是月浚汴口,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胡注:此即唐时运路也。自江淮割据,运漕不通,水路湮塞。今复浚之)。
            再往后,到了显德六年,世宗又命于运河河口设立水闸,并发丁夫数万开浚运河。《通鉴》卷二九四载显德六年:
            二月丙子朔,命王朴如河阴,按行河堤,立斗门于汴口。[2]壬午,命侍卫都指挥使韩通,宣徽南院使吴延祚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夫数万浚汴水。[3]
            又《宋史》卷四八四《韩通传》云:
            显德六年春,诏通河北按行河堤,因发徐、宿、宋、单等州民浚汴渠数百里。
            又同书卷二五七《吴延祚传》云:
            (显德间)迁宣徽南院使,判河南府知西京留守事。汴河决,命延祚督丁壮数万塞之。因增筑堤防,自京城至临淮,数旬讫工。
            运河既因疏浚而复通江淮舟楫。


          IP属地:山东5楼2015-02-25 20:10
          回复
            贡献几张图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2-25 20:10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2-25 20:11
              收起回复
                当宋金对立时,运河在淮河以北的水道,水流断绝,完全堙塞,遂变为麦田,车马道路,或给人盖房居住。
                  楼钥在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4)出使金国的时候,在路上曾亲眼看见淮河以北运河水道荒废的情形。他的《北行日录》卷上云:
                  (乾道五年十二月)二日癸未……宿灵壁。行数里,汴水断流。
                  三日甲申,……宿宿州。自离泗州循汴而行,至此河益堙塞,几与岸平。车马皆由其中,亦有作屋其上。
                  (六年正月)二十四日,……宿宿州。汴河底多种麦。


                IP属地:山东8楼2015-02-25 20:14
                收起回复
                  2025-07-13 20:01:23
                  广告
                  隋朝隋炀帝之前的很多王朝,已经修过大运河的很多部分;而隋炀帝之后,唐朝宋朝要时常疏浚,才能利用。
                  另外,注意隋朝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的区别。 元朝京杭大运河的大部分河道并不是隋朝大运河(隋唐大运河)的河道。
                  根据曾长期研究古代地理与河道、专门研究过这一问题的岑仲勉的成果,不应过度推崇、过分高估隋炀帝修运河。在隋炀帝之前,许多王朝已经修过大运河的很多部分,在隋炀帝之后,唐朝宋朝等须时常疏浚,才能利用。(疏浚,包括且不限于开挖、扩宽、挖深河道。)
                  看岑仲勉的说法


                  出自岑仲勉的《隋唐史》。


                  IP属地:山东9楼2015-03-09 17: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