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星小书屋吧 关注:127贴子:3,195
  • 5回复贴,共1

解读《重新认识你自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开始对这本书进行解读之前,让我们引用百度百科的部分内容来了解一下这本书及其作者。
内容简介:《重新认识你自己》是20世纪最卓越的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最珍贵的教诲。身为人最可贵的,莫过于拥有自由意识。但人经常受限于内在的个性或外在的环境、传统及权威等,而迷失了自己。克里希那穆提在《重新认识你》中,彻底讨论如何从内在及外在的所有束缚中解脱,为自己及生活带来彻底的革新。
作者:吉杜·克里希那穆提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人。在二十世纪一度对西方哲学宗教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革命,其思想近年来才被中国大陆知识分子慢慢熟知,影响力也逐步慢慢扩大。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被印度的佛教徒肯定为“中观”与“禅”的导师,而印度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
第一章
你不能依赖任何人,事实上并没有向导,没有老师,也没有权威,只有你自己---你和他人,以及你和世界的关系---除此以外,一无所有。
克里希那穆提曾说,“我主张真理是无路可循的。你不能透过任何宗教或法门而达到它。我绝对坚持这个观点。既然真理是无限的,没有任何束缚而又无路可循,当然也就不需要人为组织了。没有任何组织有权利强迫人们专走特定的一条路。如果你了解了这点,你就会发现信仰根本无法组织化。信仰纯属个人之事,你不能也不应该使它组织化,如果你这么做,真理就变成了僵死的教条,同时也变成那些懦弱的人和暂时无法得到满足的人的玩物。真理无法屈就于人,人必须通过努力来亲近它。高山无法自动移到你的脚前,你必须不畏艰险地穿过山谷,攀过悬崖峭壁,才能到达山顶。我不愿意属于任何宗教组织,请你们务必谅解这点。再一次地,我坚持主张没有任何宗教组织能引领人们见到真理,如果为了这个目的而成立人为组织,必定造成人们的依赖、软弱和束缚,既阻碍他们的成长,也使他们残缺不全。个人的特色一被抹杀,便无法见到那无限的真理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身为社长却又解散它的原因。我这么做完全是自动自发的,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影响。”
这是一种“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主张,是一种对人生而有之的惰性的对抗,实际来说是要求思想的解放。表面的否定并不能认为就是对一切的否定。而向导,老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曾传递给我们知识,先不讨论这知识有多少正确与谬误,但至少是我们了解这世界的一个媒介一个途径。如果彻底否定这些,我们甚至连了解一个不完全正确的世界的可能都会被抹杀殆尽。我们讨论向导与老师绝不是狭隘意义上专职从事这门工作的人,但凡一切给予我们教益的人都该称之为向导和老师。而正确与错误只能是一个对比关系,正如克里希那提所言“真理无路可循”,人类的发展只会向更正确更合理向所谓“真理”无限靠近,而不可能到达正确的真理。因为到达,大功告成意为着停住意味着功德圆满,那么就是一潭死水,就是消亡。所以,人类的发展应该永远是进行时。那么给予我们引导的向导和老师,总要受到这样那样的局限(其实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有局限,不论人类怎么发展,因为当你站在更高的眼界来看过往时,他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合理,因为不合理永远存在,所以发展永远存在。),所以我们所接受的知识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局限,但也正是这种于未来看起来的不合理的局限幸好使我们有可能于当时当地认识虽然是有限的世界。而反省与解剖的精神又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尽管难免迷茫,但人类总是在执着的探索中寻找更好的答案。如果没有几十万年的茹毛饮血,没有几千年的征战杀伐,没有血与火的苦痛挣扎,哪怕连现在的所谓“无知”与“不合理”都不会存在,也都不会认识到。所以所谓“没有向导,没有老师,也没有权威,只有靠你自己”的真意并非彻底否定历史、先知与前贤。而是以一种无比宽广的胸襟来分辨、正视一切的存在,勇敢地自强地寻求更合理的生活,不固守成见,而默观生命本源真意。而历来圣贤如是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正是“巢空鸟迹水波纹,偶尔成文似锦云
得失往来都不是,有无俱遣息纷纷”。(南怀瑾)


IP属地:浙江1楼2015-02-22 15:45回复
    “多少世纪以来,人类就不断设法超越自己,超越物质世界的幸福,向往所谓的真理、上帝或实相那种无限的境界,或不受外界、思想及人类的堕落所影响的存在”。
    面向并追寻未来的世界与未知的境界,本就是以爱与善为原动力的。人生而有爱人爱物(尽管难免因狭隘偏私而争夺杀伐,尽管也难免据为己有,但“战争是社会的变态,和平是社会的常态”)及向往更幸福生活的心。寒冷、饥饿、劳累、疾病、死亡常常驱赶着改变的脚步。人类尽管难免愚昧无知甚至麻木不仁,尽管有更多的劣根性,但从未停止过对于 “真理”的追求,“上帝”及其他任何信仰也是不写追求的一个体现,也正是这种信念的支撑也才有我们看到的这些更多的可能。无知的代价不能说不沉痛,但于当时当地而言,让人类去做自己根本就认识不到的事简直是天方夜谭,是无可如何的事。没有那么多跌跌撞撞头破血流,也不可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出口。对于过往,尽管我们知道他的存在有他的理由,但却不能沉溺于过往,而应该借助于过往的事实分门别类加以解释,用以说明现在,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在继续探索中前进。


    IP属地:浙江2楼2015-02-22 16:19
    收起回复
      “人时常会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生命到底有没有任何意义?触目所及尽是残杀、暴乱、战争,连宗教、意识形态和国家都在不断分裂中。面对一片混乱的生命景象,人类不能不沮丧地扪心自问:我该怎么办?所谓的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出路?”
      正如我提到的,生命的意义并不是他本来就有什么意义或没有什么意义,而是人类赋予他的各种意义,这意义可以见仁见智。正如概念的产生,在人类没有思想、语言,未能创造文明之前,世间万物到底到底是什么概念呢?可以是任何概念,也可以不是任何概念。有或没有,存在与不存在,正确与错误,本来就是一个对比关系,并不是随意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是人的思想意识给了他一个定义,一个暂且的定义,一个用于区分其他事物的定义。所以当你认为某种事物是一定,认定的时候,你本身就陷入了一个狭隘的自以为是的境地,一个盲人摸象的境地,还以为抓住了真理,其实不过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但是不是就可以认为什么都没有意义,这又陷入了一个虚无的境地。这个意义应该是涵盖一切世间万物的无所不包无所在又无所不在的意义,该是通向无限未来的永远传递的意义,更合理存在的意义。
      残杀、暴乱、战争与分裂,自远古的大同之世以后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人类的发展正如种子从胚胎到幼苗到参天大树的成长过程。要成长总是要膨胀分裂以至于碰撞,自身思想的碰撞,个体与个体的碰撞,团体与团体的碰撞,国家与国家的碰撞,有碰撞就有争夺,有争夺必然有吞噬。混乱是打破枷锁的石头,是冲破束缚的浪潮,腐朽要在混乱中涤荡,为新生开眼,为大治铺路。而人类的出路,是在不断的跌倒后的最终彻底觉醒,但要来的越早越好,因为挥霍与透支总有尽头,悲哀与泪水不该成为没有选择的选择。


      IP属地:浙江3楼2015-02-22 18:08
      收起回复
        “我们在所谓的‘人生’这个永无安宁的战场上,根据自己成长的社会背景,不论是专制社会或所谓的自由社会,订下行为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是印度教的,也许是基督教的,我们一概接受他们作为我们的传统。我们期待某些人告诉我们是非善恶的标准,然后恪守力遵,我们的言行思想因而变得机械呆板,时常不假思索便自动反应。这些现象在我们身上都是显而易见的。
        多少世纪以来,我们被我们的老师、尊长、书本和圣人用汤匙喂大。我们总是说:’请告诉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后是什么?‘我们总是满足于他人的描绘,这表示我们其实活在别人的言论中,活得既肤浅又空虚,因此我们充其量只是’二手货‘人类。我们活在别人口中的世界,不是受制于自己的个性和倾向,便是受制于外在的情况和环境,因此我们只是环境的产物,我们不再新鲜,我们从没有为自己发现过什么东西,我们心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原创的、清新的和明澈的。”
        行为规范小而言之是个人的行为准则,大而言之是社会的运行制度。这制度的产生首先源于私有制,源于生产的分工,而后有团体的出现,国家的出现。不论这些制度受何种宗教何种思想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它们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约定俗成大势所趋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社会关系的保障(相对稳定),能够相对低保障个人与国家的利益,至少是稳固统治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过往的规范,或者说善恶标准,不可以用现在的眼光去评判甚至否定,因为一定社会时期的现实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没有这些标准则更谈不到发展上的统一,更谈不到民主自由,有的只能是更多的混乱与更惨烈的弱肉强食。而当下的规范,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和改良的规范。社会的发展需要大体的统一稳定,即广泛的大众对规范的遵守,从而为发展营造环境,但社会的弊病不可避免,那么仍需要改革的急先锋,批评者,不同的声音,“异己”来时时针砭社会的惰性,也是驱赶社会前进的动力。
        不论任何人,即使他是最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宗教家,无论哪种顶尖的人物,他的一切学识和能力都必然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到底有谁不会活在别人的言论中,不会是“二手货”?人类的对外界的认知有谁不是从听、看、说然后再去做,去印证或质疑或否定?人类作为自然环境的一种产物一种生命,除了有语言思想外,就物质本质而言,不会比任何物种更高级,一样有强有弱,有愚有智,有生有灭,那么谁又能否定人类本就是环境的产物呢?
        的确,古往今来能够孜孜不倦对现世对未知勇敢探索的个体对比全人类来说实则寥寥无几。惰性是一种顽固的社会劣根性,非不到别无选择或性命攸关是不肯变的。比如,近代中国的变革就是最为痛心的例证。牺牲了千百个先驱的头颅,民众依然沉沉欲睡。


        IP属地:浙江6楼2015-02-25 2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