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绿茶吧 关注:42贴子:4,007
  • 3回复贴,共1

不同年龄小朋友犯错也有不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时候父母气不过,常常也实施一些惩罚措施。育儿专家认为,无论对孩子采取何种惩罚手段,父母需要谨记:惩罚不是目的,不能作为彰显家长权威的手段,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才是目的。
不同年龄,“犯错”有不同
  对于男孩子而言,好像总有那么一个年纪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状态,就如《大宅门》里的白家七少爷,欺负兄弟、捉弄老师、在家玩火……气得老娘一顿暴打,竟把这七少爷给打晕了过去。不过,现在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棒槌”方式的少了,但语言上的恐吓还是很多见。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副园长吴冬梅说,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所犯的“错误”会有所不同,常引起家长生气的行为有———
  2-3岁的孩子:不好好吃饭、不按时睡觉、爱哭、刁蛮、任性等。
  3-5岁的孩子:多动、多嘴、没礼貌、做事拖拉、依赖性强等。
  5-7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说谎、丢三落四、厌学、贪玩等。
  7岁以后:变得逆反、顶嘴、倔强、不肯认错等。

  对于孩子以上的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家长的惩罚,以前我们的父辈对子女的惩罚手段通常是责骂加体罚。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责罚手段也文明多了,以说教或装模作样地打小手、罚站、冷暴力(即长时间不理不睬)或用孩子惧怕的事物去吓唬他们,如对年龄小的孩子,家长通常说得比较多的就是:“再不听话,就丢掉你,让人贩子带走,再也见不到爸妈”,“再这样就把你送给乞丐”,“把你丢到动物园喂狮子”等等。不过,吴冬梅提醒家长,语言上的恐吓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会造成不良影响。
  惩罚有理有据,先定规矩再实施
  吴冬梅说,教育孩子要“奖罚分明,奖惩并重”方能有效帮助孩子建立起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因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惩罚手段,在惩罚时必须适度。在此,吴园长给家长们提了几点建议:
  1、规矩在前、惩罚在后
  先定家规尤其重要,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日常行为规范与生活细则要求,约定在前,惩罚在后,共同商定对违约行为的处罚。坚持实施“家规”,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守规则和懂道理。
2、控制情绪,理性处理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努力控制情绪,忌因暴怒而失控。此时,建议家长不要“火冒三丈”地实施惩罚措施,应等情绪平静后,才跟孩子讲道理,避免因情绪失控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3、情感安抚,这是惩罚后不可缺少的
  现代家长几乎都比较反对粗暴的惩罚方式,但冷暴力还是比较常见,由于孩子犯错,家长采取长时间对孩子漠视的态度以惩罚。吴园长认为,孩子犯错,家长不能漠视不理,反而要做好情感安抚。要知道,惩罚不是目的,更不能作为家长逞强和彰显权威的手段。


IP属地:广西1楼2015-02-22 10:33回复
    “有人问我思念到极致是什么感觉? 我曾经发了句晚安给他,一晚上醒来四次看手机。是那种可怕的朦朦胧胧的意识,梦里都梦到他好像回了我信息,然后意识带我从梦境里挣扎出来立马去翻看手机。 你看,这大概就是思念深入骨髓 可是分开后的想念,它叫作“多余”啊。”


    13楼2018-03-17 17:17
    回复
      2025-05-13 18:51:47
      广告
      一个女孩让我帮她寄快递,给了我一个空纸箱让我打包,我好奇的问她:“这是寄给谁的” 她说:“我喜欢很久的一个男生” 我懵了一下:“可是里面没有东西啊” 她说:有些东西只有我自己能看见,我一听更懵逼了,神秘的问她到底是什么,她说: 一箱情愿


      14楼2018-03-17 17:17
      回复
        中规中矩的孩子容易被忽略,而爱哭闹的孩子总是有糖吃。我不是爱哭闹的孩子,可我也想有糖吃。


        15楼2018-03-17 17: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