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庄文化传承吧 关注:60贴子:2,313
  • 1回复贴,共1

黄元学作品集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秫面窝窝就小鱼
              黄元学
  黄家庄一带有槐、澧、汦、午、滏阳四五条河流过,属滞洪区,因地势低洼,多有积水,加之早年先祖挖土垫村,形成水寨,至使水绕村庄,芦苇丛生。旧时财主或几户人家联合租下公共水面,养鱼出卖。所以南北饭铺里便有鱼肉菜肴供食客享用,百姓偶尔也炖一锅鱼吃。黄家庄东西南北各有水坑,东边叫东坑,西边叫西大坑,还有南坑和北坑,西坑与北坑交汇处,有一自然形成的河湾,村人称之为“小母坑”,“小母坑”的西南角有一口水井,是四队和部分三队人赖以生存的生活水源。围村河水终年不干,冬季冰冻一尺,是打噶盖儿、打刺溜的好地方,夏季,水波荡漾,参柳佛枝,蚂螂飞,河马叫,有在河里沤麻的,有在河边脱坯的,家里多有养猪,傍晚,便到河边捞榨,扛回去喂猪。偶有鱼儿“泛坑”的景象,大人们使鱼叉使拖网,孩子们也争相捕捞。只不过捉到的都是些小北瓜子,刺多肉薄。对此,家乡人有个吃法:将鱼开剥,往锅里多添点水,着上葱、姜、蒜、花椒、大料、酱油和盐,多放些醋,炖上两三个时辰,那鱼骨鱼刺一起软烂,连骨带肉吃,谓之“酥鱼”,味道鲜美。
  还有一种小鲜鱼儿,名叫“爬爬根儿”,只有麦后汦河涨水才有。那时,汦水顺着村西的拦村沟注入西大坑,就有人在村西的河沟里坐“溜子”,也有人在河里打上桩,挡上用苇子编的箔,叫做“下箔” 。中间留个口,鱼儿只能进不能出,不大一会儿就可收回大半篓子活蹦乱跳的鲜鱼儿了。
  这种小鱼白色,脊背上带有灰色条纹,两寸来长,圆溜溜的,比小拇指粗些。刚打上来,活蹦乱跳,煞是好看。想吃的人端着盆子到河边儿去买,担到街上的就不鲜活了。几个时辰卖不了,鱼就老了,就没有了鲜鱼的味道,遇到出鱼旺时,打上的鱼多,卖鱼的就不使称,用碗挖,掏个一毛两毛就给挖一大碗,没钱也叫你吃鱼。村人称之“挖了碗了”。做的时候,不用开肠破肚,先将小鱼滚上面粉,然后在爊子上煎烤至金黄色。这样不但味美,且可多放些时日而不腐坏。吃时,囫囵着个直接下锅、放进葱花,姜片,大蒜、花椒大料,必须放红辣椒,多放醋。炝锅加水、凉水下鱼,锅开转文火炖之,十几分钟后大功告成,鲜美绝伦的一锅“爬爬根儿”出锅了。
  吃此鱼,就着秫面窝窝才算绝配,那时就有“秫面窝窝就小鱼,越吃越克儿”的说法,当时有人把秫秫面窝窝叫做“牛肝花”,其实只是对苦难生活的自我解嘲罢了,现在想起,心里难免酸楚。
  人们说这种鱼是麦茬变的,可惜已经几十年没再见过了。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5-02-21 10:04回复
     西大坑
     黄元学
    你给了俺古老哩传说
    天上哩云就是“白娘们儿”神秘哩面纱
    河边哩榨就是“淹死鬼儿”凶猛哩爪牙
    你给了俺无尽哩童趣啊
    岸上哩老柳
    荷下哩鱼虾
    鸭子溜撑回满仓哩高粱吆
    红的就像西山哩晚霞
    喊一声你啊 西大坑
    你在俺生命里流淌
    早就成了俺哩牵挂
    喊一声你啊 西大坑
    就算你默默不做回答
    俺也要对你说出心里的话
    喊一声你啊 西大坑
    俺就成了你水里的浪花
    与你一起
    流过春夏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5-02-21 1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