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o侦探学吧 关注:697贴子:9,693
  • 7回复贴,共1

【心理】面瘫脸也有微表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导语:经典美剧 《 Lie to me》( 译名:别对我说谎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一名办理诈骗案件的高手能在调查当中通过辨别人脸、声音及体貌特征来发现真相。
本文作者@微反应-姜振宇 正是对本剧S01E03做了较详细的分析,推荐大家看一下。


IP属地:广东1楼2015-02-17 20:01回复
    特别申明,原文作者@微反应-姜振宇


    IP属地:广东2楼2015-02-17 20:02
    回复
      2025-05-21 10:22:59
      广告
      01E03主要讲述了两个案子,其中一个航天员因服药导致飞行器坠毁的技术含量较少,应该只是编剧的形式化搭配,不再赘述。
      主案是讲:一个女学生被杀了,而她的妈妈是马上要被总统委任为大法官的候选人,因为敏感,所以侦查方邀请Lightman团队参与破案的故事。


      IP属地:广东3楼2015-02-17 20:03
      回复
        ***案情顺序简介,可忽略***
        大法官同志作为母亲,因为女儿的成绩上不了常青藤名校非常着急,所以在女儿是不知道的情况下,暗中雇佣了女儿学校的一位老师替她考试。年轻老师很负责,想把成绩做到合理提升,所以当面询问女孩她想拿多少分时,让孩子知道了真相并且相当震惊。因为听说另外也有同学这样做,而且还是知名校花好孩子,所以愤怒的约谈该女生。交谈过程中,由于威胁到了这位女同学的利益,校花好孩子情激之下,用石头把法官的女儿砸死了。
        ***案情简介结束,请继续***


        IP属地:广东4楼2015-02-17 20:04
        回复
          如果这个案子放在CSI,或者 法医秦明 的书里面,什么也不是,估计单凭现场勘查和尸检就能找到凶手了,连Criminal Minds的案例库都进不去,但是作为微表情甄选嫌疑人的案例,还是合格的。


          IP属地:广东5楼2015-02-17 20:04
          回复
            难道凶手是死者的母亲?
            因为死者她妈身份太过敏感,所以要首先确定这位大法官候选人的嫌疑能不能被排除。
            FBI因为女孩的母亲没有不在场证明,且询问相关信息的时候总觉得怪怪的,所以觉得母亲有可疑之处。
            【感觉】就是这样,你能感觉到怪怪的,但不能解释。感觉,是自己不能梳理清楚内在逻辑的判断机制,也许能得到结果,却没法回溯原因,所以特别关键的时刻,感觉判断的决策可能被一咬牙一跺脚赌博般的选取,也可能因纠结犹豫而被抛弃。再细致掰扯的话,你所见所闻对方的每个表情、眼神、呼吸和举止,都客观上传回给大脑用作判断的基础因素,大脑可能凭借经验、臆想、迷信、情绪、动物本能、甚至是自身生理感受而做出一个判断,这个判断过程皮层中负责逻辑整理的部分是想不清楚的。
            相对而言,微反应的范式,就是清晰的把这些因素描述准确,并根据稳定的原理做出逻辑推导,最终得到一个或几个判断结果以作参考。如果你有感觉,再加上学会微反应,就能稳稳的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即使你没感觉,单单冷静客观的凭微反应分析技术,也可能得到具有重要价值的判断,正如Lightman那样。


            IP属地:广东6楼2015-02-17 20:04
            回复
              Lightman对法官的两次测试
              第一次见面,Lightman主要问了2个问题:
              1、“首先请你讲一下你跟你女儿在一起最高兴的事情。”

              图1
              法官拒绝回答,觉得不合时宜且没有意义。
              2、“当你得知你女儿去世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图2
              法官回答的内容很符合逻辑,比如心痛、震惊之类的,但简单几句之后依旧表示“我不想和你讨论这个问题”。

              图3
              仅凭语言判断,这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问答。但在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中,死者的母亲没有任何面部表情起伏,最重要的是没有表现出任何悲伤。
              Lightman注意到了这个异常(也许就是FBI们感觉到的怪怪的地方),还把谈话录像和历史上发生的一个著名的案例比对研究。那个案例中,一位母亲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为了欲盖弥彰,反而对媒体宣称这是一起被劫持的案件,并通过媒体发出呼吁,希望罪犯看到电视新闻后,把她的孩子还给她。最关键的破绽是,这个母亲的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尤其是眉毛和眼睛周围。

              图4
              悲伤的表情最微小的必要特征有两个:一个是眉头蹙起,形成囧字眉形态;另外一个就是要有眼睑闭合的动作,这两个缺一个不可。
              请注意:语言清楚无误的表达“我很悲伤”,但没有情绪表现配合,技术上讲,就是说谎!
              由于人类大脑对语言的控制能力比表情高,既然语言都能说的出来,所以当事人如果讲的是真实的感受,肯定会有外显性的情绪表达,即表情的配合——眉毛和眼睛形态的相应变化。
              所以,一个人有情绪且不做掩饰的情况下,如果语言表达了悲伤就一定会有表情配合。先伤心再说话,由内而外。反之,一个人没有情绪,仍旧可以说出带有情绪意义的语言,脸上没有表情是正常的,如果这个人很善于表演,也可能会有表情的表演配合。
              法官的母亲有破绽,就是后者所描述的可能性。


              IP属地:广东7楼2015-02-17 20:05
              回复
                整容、面瘫也能看微表情
                很多人看完这集,就得出结论“注射了肉毒素,脸上没表情,微表情没法用了”,在经过网络以传播,衍生为“脸上做过整容,微表情就没法用了。”
                又是些只看台词的人。
                “人家脸上没有表情,你还靠什么微表情来破案啊?”
                和S01E02中女兵被强奸案件一样,第一种破绽就是,该有表情的时候没有表情是非常大的嫌疑线索。其次,即使是注射了肉毒素、打过美容针、抽过脂、磨过骨,甚至是换过器官,只要他的脸不是一张都不能动的壳,就一定可以分析。
                分析方法必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定基线,看他的眉毛在哪里、什么形态、能不能动、怎么动,看他的眼睛会不会睁、会不会闭、能不能转动、会不会对焦,还有看他的嘴唇间线、下巴角度和形态等等。不过,嘴的效度比较低,本身就不太用于解读真实的情绪,因为它被社交化的语言功能实施了很多干扰,常用于做辅助判断条件。
                第二阶段是要施加刺激。只要脸还能动,有刺激就会有反应,而只要肌肉还没有被毁透重造,那么受到刺激之后的肌肉收缩方向,还是和普通人一样。最差的情况就是肌肉不能动,但是,没有活人的眼球是不能动的,也没有活人的眼睑是不能动的,对吧?
                总结:即使是整容,也能通过建立基线和施加刺激两个步骤进行微反应判断。


                IP属地:广东9楼2015-02-17 2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