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帝国吧 关注:807贴子:49,517
  • 7回复贴,共1

【心理学的50大奥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自《心理学的50大奥秘》
作者:(美)斯科特O-利林菲尔德(Scott O.Lilienfeld)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2-14 13:32回复
    2l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2-14 13:34
    收起回复
      2025-07-27 03:18: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神话一:大部分人只用了10%的大脑能量(1)
        无论何时,那些在象牙塔外面研究大脑活动的人举行公共讲座或媒体访谈的时候,可能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是“我们只用了大脑能量的10%,这一点是不是真的?”当我们做出“对不起,恐怕不是这样”的反应之后,接下来通常伴随的是失望的表情,这充分表明,10%神话是大家期待中的非常简约的至理名言之一,人们觉得,如果这是真的,那是多么的天衣无缝啊。实际上,这个神话流传很广,甚至在心理学专业学生和其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中也被普遍认可。在一项研究中,当被问及“你认为大多数人用了他们潜在大脑能量的百分之几?”1/3心理学专业人士回答为10%。在巴西,针对样本中包含59%的拥有大学学历的人群的调查显示,人们近似地认为我们只用了大脑能量的10%。引人注目的是,在同一调查中甚至神经科学家中也有6%的人相信这个说法。
      毫无疑问,在大脑能量方面,如果可以的话,可开发的潜能是很大的。不足为怪,靠公众想不断突破、实现自我提升美好愿望而获利的商人们,会持续传播一种10%神话这样暧昧的想法和策略。总是想追寻“感觉良好”的故事,媒体在保持这个乐观的神话流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量给合法产品发布的广告都不断指出10%神话是真实的,潜在的顾客们经常怀着被奉承的希望,想看到自己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他们大脑的限制。例如,在斯科特R26;威特(Scott Witt)的畅销书《如何变得聪明两倍》(How to Be Twice as Smart)里,他写道“如果你跟大多数人一样,你只用了10%的大脑能量”。1999年,一家航空公司试图去招揽潜在顾客,广告词是“据说我们只用了大脑能量的10%,如果你选乘我们公司的航班,你的大脑能量将会用得更多”。
      然而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召集的一个专家会议得出结论,在这方面,就像其他不可思议的自我提高说法一样,要想生活成功除了努力工作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这个不受欢迎的消息对于上百万不自信的人收效甚微,这些人坚信,有捷径通往实现他们未遂的梦想,他们觉得未能充分开发他们巨大的被闲置的大脑区域。售卖大脑奇迹开发方案的商人们说,渴望中的升迁、地球上最好的成绩或下一步最畅销书的作者尽在你自己的掌握中。
      新时代(New Age)的创业者们提供了更多问题突出的方案,他们使用模糊的方法声称,可以通过训练心理机能以达到大脑开发的效果。自称巫师的尤里R26;盖勒(Uri Geller)说“事实上,我们中的多数人只使用了10%的大脑,如果这样”,盖勒作为大脑功能促进者,他暗示道,超能力就位于剩下的90%的大脑区域里,多数老百姓辛辛苦苦地在这10%的区域上奋斗,但是并未学会如何去用大脑。
      为何大脑研究人员质疑一般大脑的90%都闲置了?有以下原因。第一,我们的大脑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脑组织的成长和发挥作用都是不容易的;占我们体重的2%~3%,消耗了我们吸入氧气的20%。如果进化允许这样一个耗费如此大量资源的器官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这是说不通的。此外,有个更大的大脑以适应环境和提高生存及繁衍的概率——这是自然选择的“基线”——很难相信在消耗能量方面任何轻微的增加不马上经过大脑中现有系统的察觉,以使得个体在接下来的斗争中实现繁衍和生产。
      来自临床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的证据加剧了对10%这一数字的怀疑,这两个学科旨在理解和减缓大脑损失的后果。在事故或疾病中远少于大脑90%的损伤几乎总是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看一个备受争议的例子,有关特丽·夏沃(Terri Schiavo)的无意识状态和最终死亡,这个年轻的佛罗里达妇女在植物人的状态下持续存活了15年。1990年,缺氧后心搏停止毁坏了她大脑的50%,大脑的上部分负责有意识的觉知。当代脑科学认为“心智”与脑功能是相等的。因此,像夏沃这样的患者已经永久性地失去了思维、知觉、记忆和情感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人来说是非常基础性的。尽管有人声称发现了夏沃意识的信号,多数公正的专家未发现她留下的任何高级心理活动的证据。如果真的有90%的大脑是多余的,夏沃不应该是这样。
      研究也表明,由于撞击或脑外伤引发的任何大脑区域的损伤都会给患者留下功能缺损。同样的,在神经手术中对大脑某些部分的电击也无法发现任何“安静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人们体验不到知觉、情感或运动,神经手术后这些小的改变并无显现(因为大脑没有痛觉感受器,所以神经手术可以在局部麻醉的患者清醒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小实验)。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2-14 13:35
      回复
        神话一:大部分人只用了10%的大脑能量(2)
          20世纪最先进的用于窥探大脑运行过程的技术已经发展起来。在诸如脑电流描记器(EEGs)、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和功能性核磁共振(MRI)等脑成像技术的帮助下,研究者在大脑中成功地定位了大量心理功能。使用非人类的动物,偶尔使用人类的神经治疗方法,研究人员能将记录探测器植入大脑中。尽管使用了如此详细的地形图分析,没有发现任何有待新任务的安静脑区。事实上,即便是简单的任务也需要全脑加工区域的共同参与。
        神经科学赖以存在的其他两个真实的原理使得10%神话漏洞百出。因为由脑损伤和疾病造成的大脑局部区域废弃,大脑倾向于在另外区域执行原功能。正如神经科学家所发现的,它们或者枯萎、退化,或者将旁边的区域作为新的领地,并为了他们自己的目的在这个脑区执行相应功能。以上每种选择都很好,没用的大脑组织不可能在大脑内停留太久。
        总之,证据表明,没有空闲的脑区等待自我提升工业体系的小小帮助。所以,如果10%的神话获得支持的程度那么惨,它是怎么开始的呢?我们追踪了这个神话的源头,虽然还没找到确凿的证据,但有些好玩儿的线索供大家参考。一个线索要牵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前辈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他给大众写的一篇文章中,詹姆斯说,他怀疑一般人是否取得了超过他们智能潜力10%的成就?詹姆斯讨论中用的词汇总是“未发展的潜力”,从未牵涉大脑具体参与的量度。然而,一位“积极思考”的专家跟得不小心,逐渐将“我们能力的10%”变体为“我们大脑的10%”。毫无疑问,当记者洛厄尔·托马斯(Lowell Thomas)将10%大脑的说法归结到威廉·詹姆斯身上时,这对自助工业的创业者们来说是最大的福音。托马斯1936年在一本始终畅销的自助书前言中这样做了,这本书是《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10%神话的流行可能也部分来自作家们对早期大脑研究者们科学论文的误解。人类大脑半球“安静的皮质”据说占了很大的比例,早期研究者可能助长了这样的印象,即科学家今天所谓的“联合皮质”是没有用的。就现在我们知道的而言,联合皮质事实上对我们的语言、抽象思维和执行复杂的感知动作任务是重要的。同样,早期研究者令人钦佩而又谦卑地承认,他们不知道90%的大脑做了什么,这一点大概进一步促成了神话的形成,人们认为这部分大脑什么也没做。另外一个造成误解的来源可能是一般人不理解神经胶质细胞和大脑细胞比神经元(神经细胞)的数目要多10倍。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与思维和其他心理活动直接相关的是神经元,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到像大型起重机这样的基础性的支持作用。最后,我们找到的10%神话的来源经常是有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有次谈到他自己的聪明才智涉及这个神话。然而,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没找到任何这样陈述的记录。很有可能,10%神话的拥戴者想利用爱因斯坦的名望继续加强他们的努力。
        10%神话的确鼓动许多人为了生活中更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上下求索,这不是一件坏事。它带来的安慰、鼓励和希望差不多解释了为何这个神话经久不衰。但是,正如卡尔·沙根所说,如果某件事听起来太好了,以至于不太可能是真的,这件事大概就是这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2-14 13:41
        回复
          神话五:阈下信息能驱使人们购买商品(2)
            “阈下”的意思是“在阈限之下”。对“阈限”更好的解释是“感觉极限”,是从几乎不能感觉到,到几乎刚刚能感觉到之间狭窄范围内的最小刺激量。如果刺激刚好是词语或习惯用语,首个必须通过的障碍就是简单的检测阈限(simple detection threshold)。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在实验中朦胧地意识到研究者出示了什么东西,虽然他们不能辨认他们看见或听见了什么。研究者必须以更长的间隔和更高的强度呈现刺激,以到达意识的下一个阶段,即再认阈限(recognition threshold)。在这一点上,人们能精确地说出他们听见或看见了什么。如果一个刺激的能量很少,或被噪声遮蔽了,以致不能引起眼睛或耳朵等感受器的生理反应,那么它就不能影响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占据了检测阈限和再认阈限之间灰色区域的周期性信息,或只是没注意到的信息,有时会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行为。
          标榜阈下信息作用的自助心理学工业希望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即你的大脑能理解模糊呈现短语的复杂意义并采取行动,而过强刺激的效果并不好。此外,他们声称,因为这些暗中发出的阈下刺激悄悄地潜入到你的潜意识里面,对你的影响就像操纵隐藏着的木偶身上的线绳一样,所以会特别有效。对此你应该担忧吗?请继续阅读。
          当代心理学接受这样的说法,即我们的大部分心理过程是在我们直接意识之外进行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在处理许多任务的时候,并没有在意识层面对其进行监控。但这与大众心理学提及的阈下效果所牵涉的非意识过程相差很远。标榜阈下效果的商人们是全盛期严格的弗洛伊德式无意识观念的剩余拥戴者,大多数科学心理学家早已抛弃了这样的想法。跟弗洛伊德一样,阈下效果的崇拜者们把无意识看成是原始的、很大限度上是性冲动的区域,在我们觉知范围之外发挥作用、强迫我们做出选择。
          作家万斯·帕卡德(Vance Packard)在他1957年引起轰动的畅销书《隐藏的说服者》(The Hidden Persuaders)中让这种观点得以流传。帕卡德不带批判地接受了一位营销顾问詹姆斯·维卡里的故事,后者据说在新泽西李堡市电影院成功进行了阈下广告的展示。维卡里说,在电影中他重复地让电影赞助人在荧幕上闪现1/3000秒的信息,内容是劝大家购买爆米花和可口可乐。他说虽然电影观众无法觉察到这些口令,但在他“实验”的6周内爆米花和可口可乐的销量飞涨。尽管维卡里从未将他的发现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也没有任何人能复制他的做法,但他的发现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在大量的批判之后,维卡里最后在1962年承认,他编造了整个故事,目的是让他失败的顾问业务有所好转。
          维卡里的供词并没有让更多接踵而来的指控停歇,这些指控认为广告商无意识地操控了不设防的公众们。在一系列比如《阈下诱惑》(Subliminal Seduction)这样有诱人标题的书籍中,心理学教授威尔逊·布莱恩(Wilson Brian Key)声称,广告商将模糊的性图像嵌入到杂志和电视中去,以谋划设计影响顾客的选择,这体现在冰块、食物的盘子、模特的发型,甚至是乐之饼干上。 严肃地提醒道,即使只看过一次这些伪装的图像,也能影响到顾客几周后的选择。尽管 并未提供支撑他说法的真实证据,但大众的惊慌让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去关注这种观点。尽管FCC未发现任何阈下广告效果起作用的证据,但他们声称它“与公众利益相悖”,并提醒执业的广播公司要避开它。此外,为了安抚大众的惶恐情绪,许多广告行业协会提醒成员要加强自律,不得在顾客的阈下知觉方面施加影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2-14 14:58
          回复
            吃我一洛阳铁铲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5-03-02 04:21
            回复
              吃我一洛阳铁铲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5-03-02 04: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