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迦吧 关注:48,470贴子:1,010,514

回复:【开大号翻译坑】为了继承光 迪迦奥特曼 小中千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烂尾了


IP属地:广东56楼2018-03-21 09:44
回复
    我努力回想楼主是哪位...


    IP属地:上海57楼2018-03-30 15:05
    回复
      在楼主,我可以协助翻译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8楼2018-04-01 01:32
      回复
        楼主,看到可以回复我下,真心感谢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9楼2018-04-01 01:33
        收起回复
          三年一更在拖一年可以当奥运会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18-04-01 09:15
          回复
            今天就更 今天就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1楼2018-04-01 09:16
            回复
              业务用的磁带录像机画面,不能出现电影一样的闪现效果。コマを送る機械的な機構が必須なフィルムでは、どうしれも映像が揺れるのだ。(?大概是说会造成画面的震动)这是35厘米胶片的剧场电影也无法避免的。
              合成画面作为特技加工最容易露出破绽的原因,就是画面的抖动和重影。③
              磁带录像机的画面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接上划变效果的画面依旧十分自然。
              了解了这些原理之后,我不记得怎么着就被TBS的制作1部也就是电视剧制作部节目邀请做了特摄的专业顾问。
              之后有幸成为《遮住インスマス的影子》(TBS)的编剧也是缘于此事。
              我最得意的技法,是让演员的眼睛左右相距移动的效果。固定住演员的后脑不动,在不同的时间点左右分别摄像再合成。虽然是很简单的方法,但是效果却出奇的好。(我真没明白。不过根据后文,可能是指迪迦34集总监眼珠异变的那个技法。译者注。)
              《ギミアふれていく》的框架播出以后,我成为了藤子不二雄A的原作《オカルト勘平》(主题是歌舞伎《轻勘平》的仿作)第二册的编剧,提议加一个让佐野史郎出演的通灵者被别人发现异样的场景。
              同样的表现也出现在《迪迦》34集《直到南方的尽头》的剧本里写了出来。让宇宙人假扮泽井总监播放生命,最后被GUTS队员识破。
              虽然已经不太记得了,但是好像是村石宏宝导演说明过“这样可以拍出来的。”
              这样想起来可能有点牵强附会吧,村石导演可能是想把很早之前赛文奥特曼《第四行星的噩梦》④,《机器人长官》的那种感觉重新找回来。
              我在转型做编剧的时期,也在同时做特效设计,两者之间有很深的关系。
              什么样的画面能在电影中更接近真实,磁带录像机拍出来的是不是也显得很假,如果说胶片很容易穿帮,那么磁带录像机是不是能做得更好,这些我都是通过实际体验整理出了自己的数据库的。
              恐怖电影中,整理出了一套“小中理论”⑤。这套理论在特摄影片中也有作用。
              在现代的电视剧中,“行”还是“不行”,在特摄作品中,“有”还是“没有”。
              只是,清楚地看到这些,是在迪迦结束以后的事了。
              ①《里见八犬传》(1983)是日本最初导入特殊化妆技术的片子。
              ②《实相寺昭雄研究读本》(洋泉社)中有详细记载。
              ③?
              ④实相寺昭雄剧本导演作(上原正三同著)。
              ⑤“小中理论”就是《恐怖的作法——恐怖电影的技术》(河出书房新社)。


              IP属地:北京62楼2018-04-01 10:14
              收起回复
                【前言部分勘误】
                【前言部分勘误】
                【前言部分勘误】
                前言
                最初在1990年代“复活”的奥特曼,便是被称作“平成三部曲”的《迪迦奥特曼》《戴拿奥特曼》《盖亚奥特曼》。①
                我是首部作品《迪迦》的编剧之一。虽然不是总编剧,但是接手了最后的收尾总结工作。
                如果让我列举“迪迦”之前和之后的代表作,多年来我一直觉得应该是最初计划制作的“盖亚”。不过回过头来想一想,让我把自己定型为编剧和原创作者的《迪迦奥特曼》,才算是代表作吧。
                特摄英雄存在在一个惰性时代里。在我希望能把我在儿时受到的感动亲手表现出来的时候,却发现遭遇到了始料不及的困难,还有避之不及的摩擦。
                距离《迪迦》初次播出已经经过了快20年,几乎没有想过来写一本关于“迪迦”的书。因为我觉得我并不是创造“迪迦”的代表,所以没有说话的资格。
                但是,我很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告诉大家,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奥特曼,以及作为编剧作家的我们是如果将他们组合在一起的。
                播出后,以切通理作为首②,出现了很多访谈,访谈中也直截了当地表明了每个被访者的感情,我也想以我的视角写一份编年史。编剧、导演,是把每一集、每一个故事都当做一个独立的作品来完成的。但是完成了这些作品的我在漫长的时间里、在各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改变了思考方式。所以在我眼中,它们都是一个故事。
                我所做出的的尝试并没有全部成功,我也经历了很多失败。
                但是,我把梦一样的“属于自己的奥特曼”带到了这个世上,带给了很多人、很多孩子。
                这本书,送给所有爱着迪迦的人,也送给以后想要描绘自己的英雄人物的年轻的创造者,也借花献佛,送给各位编剧。
                我继承了的那些光,希望你们也能继承下去。
                ① 虽然很多人都成为“平成三部曲”,但是因为在那之后还有很多奥特曼,所以我更喜欢把它们成为“90年代奥特曼”。
                ② 《地球就是奥特之星》,切通理作。


                IP属地:北京63楼2018-04-01 11:28
                回复
                  【第一章勘误】1
                  【第一章勘误】1
                  【第一章勘误】1
                  第一章 奥特曼体验史
                  担任《戴拿奥特曼》的总导演的,是比我小一岁的弟弟小中和哉。我们兄弟两个,从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始,就开始拍摄8毫米电影(8毫米电影定义详见百度)了。
                  最初完成的作品,是一部叫做《侵略者》的特摄片(1974年左右)。当然了,我们两兄弟从小就热衷于特摄,特别受到了奥特曼的强烈影响。长大成人以后,我们自己也要创作奥特曼——与其说这是我们的愿望和梦想,不如说这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不过,了解到这件事情是如何的困难,就是后话了。
                  1970年代,因为奥特系列(《奥特Q》《奥特曼》《赛文奥特曼》)总是在寒暑假频繁地播放,所以在那个家庭中还没有DVD的年代,我们这一代人也能多次重复观看这些故事了。
                  事实上,我们兄弟俩并没有看过奥特曼系列的首轮播出。那时候我们的父亲是地方法院的法官。傍晚回到家,看7点NHK的新闻是必修课。所以,不管我们俩多想看奥特曼,也看不到。
                  有了这样的惨痛经历,我们就下定决心绝对不能错过重播。
                  得到了这样的视听体验,某个想法突然从我们心底萌生了。
                  因为那时还小所以经常有看不懂的地方,但是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懂的也越来越多了。最明显的就是我们注意到了署名“导演/实相寺昭雄”的一批故事。不过,注意到这件事情也是之后的事情了。
                  升到了小学高年级的那几年,间圆谷公司虽然没有出什么作品,但是TBS播出一档迷你节目《奥特战斗》,把奥特系列中的格斗场面剪辑出来,由主持人实况解说。原篇中剪辑出来的旧片段不够用,还加上了穿着招揽客人用的(做得实在不好)服装在工地上拍的新片段。
                  孩子们中间渴望奥特曼的呼声越来越高,带着满满的期待,1971年公布了《归来的奥特曼》的计划。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
                  《归曼》(在此简称)和被称作第一期作品的《奥特Q》到《赛文》系列有一点不一样。虽然感觉有点违和,但是看到了认真制作出来的奥特曼,还是觉得很幸福的。
                  由此开始,第二期又继续拍了《艾斯奥特曼》《泰罗奥特曼》《雷欧奥特曼》。
                  (大概是说《Q》《奥特曼》《赛文》这三部被称作第一期,从《归曼》之后的作品被称作第二期。译者注。)
                  我们兄弟俩差不多是看到《雷欧》的中段就不看了。因为随着剧情的推进,违和感越来越强了。
                  等年纪大一些了再回顾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们重新认识到,(第二期作品中)尤其是《泰罗》这部剧是面向儿童的。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一直追求的第一期的效果再也回不来了。
                  第二期的作品中,奥特曼的形象增加了不少。“奥特兄弟”这个概念也写进了记载奥特曼事件的学年志,但是,给奥特曼套上人类的家族关系,再让人们感到奥特曼的神秘感就难了。
                  我们兄弟两人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制作出过去那种(大概是指第一期。译者注。)感觉的奥特曼。


                  IP属地:北京64楼2018-04-05 22:07
                  回复
                    好帖


                    65楼2018-04-05 22:37
                    回复
                      哪里买的


                      66楼2018-04-15 15:51
                      回复
                        lz加油


                        IP属地:澳大利亚67楼2018-04-28 22:53
                        回复
                          好帖啊感謝楼主


                          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8-06-17 07:43
                          回复
                            楼主快更啊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8-08-10 2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