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吧 关注:150贴子:415
  • 12回复贴,共1

改制企业的三重尴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尴尬一在于——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如果这句话依然有效的话,那么改制国企的尴尬就显露无疑了。凭什么老职工干的最多,工资却最低呢?为什么一进单位的大学生都比他们高?如果说大学生从事的是高精尖的业务无可厚非,却原来和老职工干的一模一样是最基础的工作。经验阅历让他们在老员工这里毫无优势可言。但单位若不给大学生高薪(虽然相对于外部某些行业并不高)人家就不来,而若不招大学生进来,似乎完不成上面的任务,虽然表面上说是增加新鲜血液。
尴尬二在于——明明都知道这样不合理,却没有谁去调整、管理、,就那样混着。老员工知道他们也为难,毕竟下面的小领导不是政策的制定者,但他们却是执行者啊。
尴尬三在于----明知道尴尬却又不得不继续这种尴尬,还得装着若无其事。不公平自然让老职工没有积极性,得过且过,小领导们知道他们委屈当然也就没有底气按所谓劳动纪律处罚?不公平不平等怎么罚?再说已经是最低工资,若再扣是不是违反劳动法?于是他们学会了搞“思想工作”。经常性的给老职工喝“心灵鸡汤”“忆苦思甜”。可不是吗,看看外面伊拉克、利比亚、乌克兰等等他们多乱啊,能够活在咱们这里那真是一种幸福啊。要学会知足常乐啊,看看你们以前是什么日子,不说白面大米都不能天天吃,有时候还得饿肚子,现在多好,差不多可以天天吃肉了。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好抱怨的?悲伤是一天,乐和也是一天,你何苦悲伤呢?看看那些有钱人不是都搞出一身的毛病吗?再看看那些当官的,现在人人自危,哪有你们这么自在啊?


IP属地:山西1楼2015-02-13 01:18回复
    人们越来越发现国企变得冷漠了,而某些领导者还自以为是的觉得这就是所谓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殊不知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是很有人情味的,只要你还有人情味,员工才会觉得在这里活得有价值有尊严。否则他们只能消极怠工,甚至破坏机器。其实领导者应该检讨自己的责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领导。可惜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之后也就听之任之了。为什么,那都是关系户。不要他们当领导靠谁呢?


    IP属地:山西3楼2015-02-13 01:22
    回复
      2025-05-30 06:41:18
      广告
      淡泊明志:
      其实有些话不在于说什么,更在于谁在说,用什么态度去说。所谓向情不想理,向情其实也算一种“理”,是对亲人的一种理,总不能吃里扒外吧?至于这里的“理”即使是外人看来也有倾向性,法官和律师都好论理,他们都经常争执不下。可见是与非不是那么简单明了的。
      又有说理字姓王,古人造字就是深刻。的确姓王,那在现实生活里就姓官了。就是好的官,当的久了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涨了脾气,而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的确比一般人更英明神武了。
      理属于权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多却是狡辩或是论辩了。鸡蛋里面挑骨头也有很多。比如“淡泊明志”这个成语,看久了也觉得有问题。淡泊意思是不求名利,那这个“志”淡泊的含量就少了,一种解释是指志趣,但恐怕更多人解释应该是志向,这个趣总不是琴棋书画吧?如此,那这志向也可以说成是“野心”了,只是说的直白难听了一点,但话糙理不糙。如此所谓这里的所谓淡泊就不是淡泊了。如此倒可以说成是卧薪尝胆欲扬先抑蓄势待发等等。最终你不还是要名利双收吗?哪里来得真正的淡泊?如此倒更适宜用那个“舍得”原理了,舍得舍得,只有“舍”最终你才能“得”吗,民间所谓“吃小亏占大便宜”不是与此异曲同工吗?如果这种理解不成立,那你又如何解释淡泊?如果这种解释成立,就应该说淡泊不是不讲名利的。何必藏着掖着羞羞答答?也没有人非要说你追求名利有什么不好呀?


      IP属地:山西4楼2015-02-15 01:18
      回复
        热闹也要理解。有时候人气真的比真理重要。就像说:黄土埋不住夜明珠。这就是一句谎言。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伟人才说:只争朝夕。悲催是——就是使出你吃奶的劲也是枉然。所以说,失败是大多数,也是一种必然。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公平。只要公平输了咱们认栽。。


        IP属地:山西5楼2015-04-14 01:01
        回复
          事实上改制的后遗症正在逐步在发酵着,只是不被所谓主流注意罢了。因为改制穷困的人群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非正常状态的穷困(上学、住房都面临困难,不仅仅只是吃喝)、疾病(不会有人安排他们定期体检的,一旦扛不住了到医药检查,可想而知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这时候还有灵丹妙药吗?只能怪自己命不好了,难怪这年头养生保健节目那么火爆,不仅是因为生活水平高了,实在是看不起病,只能通过这种节目得到一点普及的安慰罢了)正在逐步增多,而他们不仅得不到必要的补偿,还得继续不得不饮鸩止渴的喝心灵鸡汤——比如难得糊涂,人就是瞎活之类的语言困局之中。为什么——除了息事宁人委曲求全他们真的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干什么、没有谁会为他们这些人说话。而且还不敢说的过火了,否则,包括网络都可以封杀你。其实,他们是非常知道情况的,但就是不作为。如果你不相信那就试一试,前几天不是有人说什么地震吗。立刻就被检查到并且处理了,悲催是我这个经常来贴吧的居然都不知道,还是通过电视台才知道的。这足以说明他们什么都知道都清楚。包括我现在写的文字也一样如此。好在咱们“懂事”,尽可能不要触及人家的底限啊。


          IP属地:山西6楼2015-04-26 01:57
          回复
            人大多一当领导就觉得自己聪明绝顶了,虽然他们的确要比一般人聪明。但聪明对于领导者肯定是不够的。更要有素质和悲悯之心。可惜这对他们却是最难的,所以聪明人犯的错误其实要比一般人就更多更大。特别是在这个苍蝇满天飞的时代。他们已经不再把那一点聪明才智应用到工作学习上了,而是如何捞外快,如何想方设法整人搞人上了。你别看他们貌似很忙很忙,但他们又忙出什么名堂了呢?如果没有业绩,那我们就有理由确信他们是玩阴谋诡计去了。只要为官不为,他们有的是时间和下属斗咳嗽。


            IP属地:山西7楼2015-05-05 01:04
            回复
              历史无论如何都要进化改变,无论朝哪一个方向,历史证明尽管有弯路,但最终是朝着人民的方向在走,且无论是哪一国的人民。辛亥革命告诉我们哪个腐朽的朝代不堪一击,清政府尽管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依然无法扭转垮掉的命运,这是腐朽的必然,是不能靠几个精英就能改变的。读史使人明智,尽管有时候糊涂,但大方向终究不会改变,就像现在的牛市,在经历过7年慢慢熊市之后,改变就是一种必然了。抓紧上车的机会吧。6000点肯定是挡不住的。


              IP属地:山西8楼2015-06-13 12:07
              回复
                股市又到了选择方向的时候了。对于结果现在说什么都是赌博,各个大腕都是磨刀霍霍言之凿凿的样子。泾渭分明。有鉴于日本地震,灾难之后股市总是跌的多,虽然是日本,但若日本股市大跌,中国能够独善其身吗?又或者出于爱国的政治目的,此消彼长,中国股市另一个振奋人心的大涨,那这个庙堂般的大涨靠谁更靠谱呢?石油、黄金、大金融都有可能。可是这样小盘股恐怕不妙了。


                IP属地:山西10楼2016-04-18 00:17
                回复
                  2025-05-30 06:35:18
                  广告
                  新闻里说有高层关于改制企业的新政策要推出了,想一想也是应该有的,历来中国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上面不吭声,底下就只能熬着,没有一点主观能动性,就是这样还是明天忙忙碌碌,员工说你们忙忙碌碌可是为了员工利益吗?怎么改制十年了没有涨工资(涨也是最低标准的)?领导也是一脸苦相,谁不想涨工资?没钱啊。那你每天忙啥吗?领导说,还不是上面的各种各样的文件之类,这个那个这个那个没完没了,我说这就是形式主义,好像最值得干的工作就是为了糊弄好上级部门,尽管不景气,每天也能罗列一堆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甚至还有利润,给人的感觉还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可是实际上呢?萎靡不振,员工一个个都盼着退休呢,遇到有谁退休一片都是恭喜恭喜。其实员工心里也拔凉拔凉的,为什么,就是退休了,领导也没有一个表示,几十年奉献单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怎么就没有一点表示呢?哪怕吃顿饭,或是给个笔记本洗脸盆也算啊,什么叫“点点心意”啊,就是那么一点而已,员工要求的过分吗?不过分,可就是这一点他们都做不到,形同陌路了,这样的企业你很难说还有什么企业文化,就是有也是最糟糕的哪一种了。


                  IP属地:山西12楼2017-06-28 01:41
                  回复
                    其实毛病他们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那样做。为什么?因为那样会触动很多既得利益者。
                    表面上看改制的确有点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意思,而且事实上也的确做到了,比如员工的最低工资,领导者的年薪制。分化也就因此愈演愈烈,在这个语境里员工已经是多余的可有可无的了,而领导却是不可或缺的,当然领导以下还有一些骨干之类需要多分配一些利益。而要在本来肉就不多的碗里分配出一部分人的利益来,那就只能牺牲这些老员工了,于是出现新来的大学生要比三十年工龄的老员工赚钱多的现象,因为年轻人好用,要表现,听话,于是“委以重任”。如果是年轻人来了真的把企业搞好了也就罢了,老员工跟着涨工资也是无所谓的,但事实上却是年轻人依然无所作为,这倒不是说年轻人不努力,更多还是缺乏经验,再有就是上面管理的太僵化,年轻人只知道唯命是从,更多只能做一点事务性的工作,而这种工作即使是没有文凭的人也能做的。所以事实上大多数活还是老员工干的,他们怎么能平衡呢?于是抱怨怨声载道,这一点领导事实上是知道的,但置若罔闻,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把老员工平衡了,那些之前的既得利益者就会不高兴,就会找麻烦。而如果是他们找麻烦那就意味着自己的管理出问题的概率大了,年轻人会另外投奔别的地方,还有人会“出卖”他,毕竟这年头的官很难说两袖清风的,更何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莫须有还是有的,而老员工尽管抱怨却是无所谓的,因为他们已经老了,他们除了在这里还能干,出去也不好再找新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对于企业能够留下他们已经是他们的造化了,如此他们就应该乖乖的听话,再争取什么所谓公平公正想办法打发掉就是了。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特别是这些人更是如此。所以他们就这样继续装聋作哑了。


                    IP属地:山西13楼2017-08-06 02:22
                    回复
                      都是老生常谈,还是拼多多啊


                      IP属地:山西15楼2019-11-16 02: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