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的苍鹰◆ 兄弟,你看看我写的关于《故事会》历年封面的变迁文章:
《故事会》从1979年复刊,封面风格跟1963年创刊的时候差不多,题字从印刷体,变成了由上海书法协会主席周慧珺奶奶题字的《故事会》。
然后到1980年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毛笔字题字体现出“四旧”的风格,又改成印刷体。
后来1981年双月刊的时候,变成黑色的封面,“故事会”三个字又恢复成周慧珺奶奶的题字,这个黑色的封面一直坚持到1986年的6月。
从1986年7月号开始,正好《故事会》100期,把总第多少期的数字开始写到封面上,而且写的很大。
从1986年第7期到1987年第12期,故事会三个字固定在中间,总期数的号头写在右上角,很显眼,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总第多少期!
从1988年第1期开始,一直到1988年12期,故事会每一期的“故事会”三个字不是竖着就是横着、斜着,反正这三个字各个角落到处跑。
从1989年1月份开始,《故事会》这三个字固定下来,再也不到处跳了,居中在顶部,成为故事会90年代固定大致模板的雏形。
从1990年1月号开始,《故事会》这三个字底部颜色直接采用白色,把总期数不是写在整个封面中部的左边,就是写在右边。
1995年1月份开始,《故事会》终于形成了为期七年多(1995-2001)的固定封面,年份月份堆在一起,总期数写在上方,还用一个碎冰块的背景。
这个封面一直维持到2000年12月份,从2001年1月份开始,《故事会》封面的总期数背景终于把碎冰块,换成了椭圆形。
这个又一直维持到2001年的第9期结束。
2001年10月份,开始启用《故事会》红版试刊。
【当时,我一直在等《故事会》会不会又有什么下一个新鲜的封面?!】
2004年1月份,终于把《故事会》从月刊劈成了半月刊,上半月红版,下半月绿版。
【当时,我又再一次地等待《故事会》的封面将会在几年后,又会有什么样的新鲜体验,没想到,一等就14年了……啊啊啊……】
然而,一直到现在,都没变过!!! 上半月:红;下半月:绿!!!
可能你觉得我够无聊的,但是这表明了我一直在关注《故事会》,从创刊到现在……
看来我是“封面控”了,希望《故事会》下一次改版的时候,建议再次像八九十年代那样,把“总期数的号码”放到封面上,毕竟600多期了,让读者在购买杂志的时候,让读者更能从一堆杂志货架中,一眼就能看到《故事会》的特别之处!(啊~~~《故事会》原来出版了这么多期了呀,一本杂志上百期快到千期不容易啊,赶紧买来看看~~~)
——希望《故事会》能满足我这个曾经对“故事会”总期数号码有着独特情怀的读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