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考古吧 关注:5,551贴子:7,555
  • 10回复贴,共1

手印砖之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中国,长方形的实心砖是秦汉时期发明的,也叫“条砖”。砖的长度多是20-30厘米,长、宽、厚的比例是4:2:1,既是整倍数,又是等比级数。垒砌时便于合理地组合搭配,整体上也比较耐看。
条砖历经一个个朝代,一直延用到了近现代。只不过,我们现在多用红砖,而古代多是青砖;现代砖多是素面,而古砖上常拍印上绳纹,或模印出几何图案、动植物图案、人物画像等。有的砖上还会刻印各种内容的文字,或墓主姓氏,或制砖年月,或吉祥话语等。当然,这些图案和文字一定都是在砖坯半干时,拍印、模印或者是刻划到砖坯上的,然后才进窑烧制成砖。
  说起来,砖上的纹饰和文字,相对还是容易考辨和解读的。但考古发现的有些砖上,还时不时印有手掌印。这样的做法,就有些叫人摸不到头脑了。
  各式各样的古代手印砖
 这种按有手掌印的条砖,俗称“手印砖”。它们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一般都是一砖一印,几乎没有在一块砖上按几个手印的;第二,手印都按在宽面上,不按在窄条侧面上;第三,手印多是五指并拢,掌心朝下,按得规规矩矩,实实在在,印迹都很深;第四,多是用右手掌来按;第五,几乎都是成人手印。
  古人为什么要把手印按在砖上?解释很多,说法不少,但没有一个令人信服。
  有人从制砖过程考证:烧砖得先用粘土和泥,然后把泥团填进长方形的木制模具中,使其成形、成坯。将砖坯从模具中取出来时,为了方便快捷,砖匠会用手把它按出来。由于砖坯还没有晒干,用手一按,就会在砖面上留下手掌印。
  我觉得这种说法站不住脚。记得小时候,家里盖堆放柴媒的仓房,我干过脱土坯的活。为了使粘粘的土坯从模具上脱落,一般都是在旁边放个水桶,脱坯前先把模具放到在水里沾一下。有了水的润滑,轻轻一提模具,土坯很容易就能脱落下来,而且一个人就能独自完成。
  也有人从管理方面分析:一是说,按手印是要砖匠承担质量风险的一种手段,印上谁的手印,就说明是谁做的,一旦质量有问题,就能按手索骥,追责到人;二是说,砖匠在制坯中,要检查砖的质量,砖上留有手印,就证明了是经过质量检验的合格产品。
  可我认为这两个说法也不靠谱,因为有手印的砖,毕竟是少数,考古发现的大量条砖基本上都是没有按手印的。否则,那些无手印的砖岂不都成了管理不善的残次品了么?
  还有人说,手印砖没有太多特殊含义,很可能就是某个砖匠在制砖时的一种即兴之作,是随便给自己做的砖留个记号,甚或就是为了好玩而已。但这样的解释是否如实?文献上还找不到相关记载,仅仅是个不无道理的推理罢了。至于像什么这是民间砖窑对自己产品一种特殊标示的说法啦;还有像什么这可能与某种尚不知道的风俗有关的说法啦等等,也都依据不足,难以服众。
  因此,到目前为止,古代手印砖这种做法的真正含义,尚是一个研究不够的待解之谜。

   顺便要提到的是,头些年在参加三峡水利工程的文物抢救中,我们复旦大学考古队还挖到过一种“指印砖”。那是在开县清理一座汉魏时期的砖室墓时,发现不少墓砖的榫卯窝上,都留有手指印。
  刚发现时,大家都觉得挺奇怪的。后来看到这些手指印一排一排的,有些规律,才恍然大悟:这应该是在搬运砖坯时留下的指印。这从另一面说明,很可能墓主人突然去世,造墓时间相当紧张。为了赶快下葬,连砖坯还没有干透,就急忙搬到窑里去烧制了。
全文来源:高蒙河 搜狐博客


IP属地:陕西1楼2015-02-11 11:30回复
    说了等于没说。


    2楼2015-03-25 19:08
    收起回复
      为了办案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5-03-26 13:55
      回复
        签到是一种义务,回贴显示一种责任,欣赏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3-02 10:31
        回复
          我也发现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7-19 12:38
          回复
            入门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0-29 08:41
            回复
              小手一抖,经验到手,为了三分,到处游走,打完酱油,立马飘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1-21 19: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