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儿吧 关注:34贴子:375
  • 6回复贴,共1

青铜乐器有哪几种,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答:常见的青铜乐器除钟外,还有钲、铙、鼓、錞于、铃、铎,句鑃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2-10 22:51回复
    钲:是打击乐器,外形似铙,却比铙体狭长;形似钟,却有长柄可用于执;用时钲口朝上。柄插入木柄中,以木槌敲击。它用于行军队列起止步伐。钲有小件,重量在几千克至十几千克。但也有大件。1978年在宁乡发现一件钲,重109千克,通高89厘米。1983年在宁乡又发现一件钲,重222. 5千克,通高103厘米。钲始见年代不明,在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一带出土,一般定为西周至春秋年间之器。主纹一般用变形的大兽面纹和卷体龙龙纹组成,四周有边框,框内边饰浮雕的鱼纹、虎纹、象纹、火纹,口沿中部常装饰有虎纹、象纹和双尾龙纹。钲的基本形制变化不大,柄的形状有变化,由此构成4种式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2-10 22:52
    回复
      2025-05-28 08:32:36
      广告
      饶:是最早的打击乐器,形似铃,却比铃大,体短宽,上侈下敛,月牙形口朝上,有短柄,柄端可安木把,便于执握,用槌敲击。形制变化不大,有3种基本式样。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一般为大、中、小三件为一套,花纹多在腰部,铭文多于口内一侧。妇好墓出土一套五件的铙,由此可知铙不仅用于军旅,也用于祭祀和宴乐。因商代时有铙而无钟,周代有钟却无铙,故侥为钟之先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2-10 22:52
      回复
        錞(音“纯”)于:即錞,打击乐器,是与鼓相配合的古代军乐器。《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郑注:“錞,錞于也,圆如椎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錞于的基本形制为形似圆筒,上大而下小,顶上有纽,纽多为虎、马等,以绳悬之,如同钟一样可以用槌敲击发声,下部中空。基本式样有6种。錞于-多出土于四川、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始于春秋,流行至汉代。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一件战国晚期的虎妞錞于,器顶有圈形突缘,中央立一虎形纽,肩膨出,腹内收,外亦饰虎纹。此錞于极为罕见。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2-10 22:53
        回复
          铃:是青铜乐器。《周礼·春官·巾车》载:“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 故铃又为宗庙祭祀之乐器。《毛公鼎》铭中记述:“朱旗二铃。” 故铃又为车、旗、犬、马身上的饰物。铃其形似钟比钟小得多,钟内无锤而铃内悬有锤。平口或凹口,平顶或圆顶,顶上有拱形纽,可悬挂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2-10 22:54
          回复
            铎(音“夺”):撞击乐器,《说文}:“铎,大铃也”,可知铎似铃,却比铃大,同时铎有柄有舌,持柄振舌,可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周礼·鼓人}:“以金铎通鼓。”朱骏声说过:“按金口金舌为金铎,所以奋武车”,故铜铎与鼓均为军乐器。铎流行于春秋战国至汉代。铎的基本形制似铙,但比铙小,体短,口部呈凹弧形,顶部有长方形内空的銎,可以用来装纳木柄。战国铎的基本式样有外卒铎和郢率铎。外卒铎腔内有小环为舌,口部甚曲似錞于。郢率铎不附舌,口部曲势稍浅。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2-10 22:54
            回复
              句鑃:是祭祀、宴飨时用之乐器。形似铎而狭长,月牙形口。使用时口朝上,乎执柄,以槌敲击发声。句鑃在古籍中没有这个名词,但在现存的句鑃真器中,有“择其吉铸句鑃,以享以孝”之铭句。它盛行于春秋时代南方吴越等地。成组使用,有七器、十一器为一组的。形制变化不大,战国早期为深腔扁方柄式,春秋晚期为铙形圆杯式。
              摘至《廖南》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2-10 22: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