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别的网站发的帖子,转发一下。
北方竹笛的声音
谈些通过自己学习,对北方笛派笛声的一些体会,望请各位专家 前辈指导。 当前笛子专业的学生南派笛曲北派笛曲都要学习,吹奏技巧 舞台表演都很到位,都是“南北派”演奏家,南派和北派这个概念已经很模糊了。但是个人感觉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那种嘹亮 刚猛 阳刚气十足的北派笛声了,所听到演奏出来的北派笛曲音量偏小,没有那种“粗糙”、有棱有角、 颗粒感很饱满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急促的吐音 流利的花舌 上下厉音 剁音等等;技巧第一--“炫技”的感觉相当明显,吹的很“赶”,越吹越快不扎实,好像越快越利索就是北方风格了,演奏北派乐曲固然要利索不能拖泥带水,但我个人的感觉南派 北派最根本的不同在於“笛声”。北派笛声刚猛 嘹亮 如疾风暴雨,不经过常年累月 车载斗量的艰苦练习难以达到要求。听老唱片里刘管乐 冯子存 袁自文 魏永堂 赵仁玉 梁培印 刘立仁等这些老前辈的笛音都很刚猛很有质感(虽然唱片的音质赶不上现在的高保真CD而且已经有些模糊了),但听得出来和现代人吹奏北派笛曲时声音是有很大区别的,现代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他们的“笛音”境界的。任何管乐的基础都是长音练习,学习北派笛当然不会例外,但北派笛长音基本功要求第一点就是把笛子“吹响”,能有多响就吹多响,有整个管壁震动的感觉(尤其筒音很重要),而且笛音要求头尾一边粗,也就是所谓的“音棍”。但是这种“直气”的练习方法需要有老师指导,口风也要求偏大一些有些废气,需要有口腔 丹田 舌部的配合,并且运气时整体要有很强的耐力和柔韧性,自行一味蛮练控制不好的话恐会伤肺的。也许当代竹笛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流的汗水远远不如老前辈的多,直接导致现在人吹奏的北派笛曲都比较温和吧。只有在笛音方面下一番透骨寒的功夫,才能有望攀登北派笛乐的高峰,否则也只能望“峰”兴叹了。再利落的“吐 舌 剁 花”,如果没有坚实 嘹亮的笛音做基础,也是有其形无其实的“花架子”。一家之言。-------於 范秀轩 2014.9.10
北方竹笛的声音
谈些通过自己学习,对北方笛派笛声的一些体会,望请各位专家 前辈指导。 当前笛子专业的学生南派笛曲北派笛曲都要学习,吹奏技巧 舞台表演都很到位,都是“南北派”演奏家,南派和北派这个概念已经很模糊了。但是个人感觉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那种嘹亮 刚猛 阳刚气十足的北派笛声了,所听到演奏出来的北派笛曲音量偏小,没有那种“粗糙”、有棱有角、 颗粒感很饱满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急促的吐音 流利的花舌 上下厉音 剁音等等;技巧第一--“炫技”的感觉相当明显,吹的很“赶”,越吹越快不扎实,好像越快越利索就是北方风格了,演奏北派乐曲固然要利索不能拖泥带水,但我个人的感觉南派 北派最根本的不同在於“笛声”。北派笛声刚猛 嘹亮 如疾风暴雨,不经过常年累月 车载斗量的艰苦练习难以达到要求。听老唱片里刘管乐 冯子存 袁自文 魏永堂 赵仁玉 梁培印 刘立仁等这些老前辈的笛音都很刚猛很有质感(虽然唱片的音质赶不上现在的高保真CD而且已经有些模糊了),但听得出来和现代人吹奏北派笛曲时声音是有很大区别的,现代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他们的“笛音”境界的。任何管乐的基础都是长音练习,学习北派笛当然不会例外,但北派笛长音基本功要求第一点就是把笛子“吹响”,能有多响就吹多响,有整个管壁震动的感觉(尤其筒音很重要),而且笛音要求头尾一边粗,也就是所谓的“音棍”。但是这种“直气”的练习方法需要有老师指导,口风也要求偏大一些有些废气,需要有口腔 丹田 舌部的配合,并且运气时整体要有很强的耐力和柔韧性,自行一味蛮练控制不好的话恐会伤肺的。也许当代竹笛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流的汗水远远不如老前辈的多,直接导致现在人吹奏的北派笛曲都比较温和吧。只有在笛音方面下一番透骨寒的功夫,才能有望攀登北派笛乐的高峰,否则也只能望“峰”兴叹了。再利落的“吐 舌 剁 花”,如果没有坚实 嘹亮的笛音做基础,也是有其形无其实的“花架子”。一家之言。-------於 范秀轩 201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