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间融资在邯郸地区快速发展,并凭借门槛低、形式灵活、手续简便、放款迅速等特点,吸引了很多民众和中小微企业参与,并已出现无序发展的势头。”一年前,当央行天津分行课题组成员叶丽娟来邯郸调研,并发出“民间融资无序扩张存在隐忧”的警告时,不曾想竟在几个月后一语成谶。
据叶丽娟估算,邯郸全市民间融资规模约在500亿元-600亿元左右。其中,作为借贷资金的毛细“输血管”,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的近380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不少涉嫌变相吸收社会资金,它们违规跨地区、跨行业吸储放贷,尽管额度相对不大,但涉及普通城镇、农村居民人数较广。
相比曾在温州、鄂尔多斯发生的民间借贷危机,在邯郸上演的新一轮融资危机,已经延伸至广袤的乡村——受害人群更广、融资链条上的人数更多,而在这场危机背后,也有着深层次的政策背景和社会因素。
从“全民放贷”狂欢到“全民讨债”噩梦,发生在邯郸城乡的融资挤兑潮,已经严重侵蚀了当地传统熟人社会的信用体系,而从更深层次讲,高利贷滋生的“食利者”一夜暴富心态和“产业空心化”现象,亦需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关注。
新年开年不久,曾经为创业澎湃、为高息蛊惑、为追债焦虑、为过往忏悔的老梁,再次踏上前往南方的生意考察之旅。在他看来,那些曾经轻易得来的“高息回报”,失去亦在不知不觉间,只有踏实地经营好自己的生意赚的钱,才能让他“睡个安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