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能够认可高丽民族对中原的政治诈骗的根本原因是中原世居东亚的文明和政治中心,对于高丽是否继承高句丽并不真正关心,核心只在于高丽是否臣服于中原,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视角,中原根本无法想象后世西欧大航海时代和今天的全球化,认为自己的东亚或世界的中心地位是永恒的。
高丽之国号的根本不过是地域和领土野心,一个反叛政权用什么国号和新罗区隔,难道还叫新罗,或新新罗,正如原百济故土的反叛政权叫百济或后百济,那么在原高句丽故土的取名高丽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这并不代表高丽政权的根源是高句丽。正如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的五胡政权,全部采用地域政权,比如燕、魏、秦等,当然这种情况与高丽正好是反过来的,胡人为了更好的统治汉人,用了本来与他们无关的汉人历史政权名称,而高丽为了与新罗区隔,取了与政权根源没有关联的地域政权名称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高丽号称继承高句丽更多的是领土野心,可是东北政权从来就不认同高丽的政治欺骗,他们很清楚高丽是怎么一回事,渤海、契丹、女真都把高丽继承高句丽的政治口号当成放屁。但是高丽对中原的政治欺骗确成功了,成功的原因在于从安史之乱开始中原对辽东的控制力日渐失利,当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后,中原已经与辽东隔绝,对辽东完全没有控制力。高丽在五代十国时曾经向中原王朝请求册封,当时中原战乱,中原割据政权对送上门的称臣很是欣慰,因而不加辨析地上了高丽的当。宋朝统一中原后,高丽又到中原请求册封,这时中原史官已经很是怀疑了,心里嘀咕高丽使臣是不是骗子。中原王朝认同高丽使臣的说辞,不过是从政治考量,首先北土已经被契丹窃取,那么为了争取一个政治盟友,那么口惠的“认可”并不带来什么利益损失,即使是领土也是;同时契丹占据辽东,同时中原经过唐朝后期和五代时期的战乱,对半岛的历史脉络并不完全清楚,中原对高丽的说辞也是存疑的,但是即使存疑从政治的角度,高丽是否继承高句丽对中原王朝并不是关心的重点,关键是高丽对中原的称臣,所以北宋朝廷在存疑的前提下为了对抗契丹,认同了高丽的使臣的欺骗。可以说高丽国利用中原和契丹的矛盾,对中原进行了政治诈骗,但是从中原的政治关注点和当时的政治格局上,中原并不在意高丽的政治诈骗,正如后世朱元璋并不关心先汉时期的朝鲜是否和李氏朝鲜是否真的有什么关系,关键是要半岛南部政权臣服才是核心。但是高丽或朝鲜民族拿着历史上政治诈骗成功来做为他们的证据其实是很无理的。
高丽之国号的根本不过是地域和领土野心,一个反叛政权用什么国号和新罗区隔,难道还叫新罗,或新新罗,正如原百济故土的反叛政权叫百济或后百济,那么在原高句丽故土的取名高丽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这并不代表高丽政权的根源是高句丽。正如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的五胡政权,全部采用地域政权,比如燕、魏、秦等,当然这种情况与高丽正好是反过来的,胡人为了更好的统治汉人,用了本来与他们无关的汉人历史政权名称,而高丽为了与新罗区隔,取了与政权根源没有关联的地域政权名称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高丽号称继承高句丽更多的是领土野心,可是东北政权从来就不认同高丽的政治欺骗,他们很清楚高丽是怎么一回事,渤海、契丹、女真都把高丽继承高句丽的政治口号当成放屁。但是高丽对中原的政治欺骗确成功了,成功的原因在于从安史之乱开始中原对辽东的控制力日渐失利,当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后,中原已经与辽东隔绝,对辽东完全没有控制力。高丽在五代十国时曾经向中原王朝请求册封,当时中原战乱,中原割据政权对送上门的称臣很是欣慰,因而不加辨析地上了高丽的当。宋朝统一中原后,高丽又到中原请求册封,这时中原史官已经很是怀疑了,心里嘀咕高丽使臣是不是骗子。中原王朝认同高丽使臣的说辞,不过是从政治考量,首先北土已经被契丹窃取,那么为了争取一个政治盟友,那么口惠的“认可”并不带来什么利益损失,即使是领土也是;同时契丹占据辽东,同时中原经过唐朝后期和五代时期的战乱,对半岛的历史脉络并不完全清楚,中原对高丽的说辞也是存疑的,但是即使存疑从政治的角度,高丽是否继承高句丽对中原王朝并不是关心的重点,关键是高丽对中原的称臣,所以北宋朝廷在存疑的前提下为了对抗契丹,认同了高丽的使臣的欺骗。可以说高丽国利用中原和契丹的矛盾,对中原进行了政治诈骗,但是从中原的政治关注点和当时的政治格局上,中原并不在意高丽的政治诈骗,正如后世朱元璋并不关心先汉时期的朝鲜是否和李氏朝鲜是否真的有什么关系,关键是要半岛南部政权臣服才是核心。但是高丽或朝鲜民族拿着历史上政治诈骗成功来做为他们的证据其实是很无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