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一则掌故而来,相传伯益的后裔随大禹治水,落居到了太行山之东的河北,夏王禹死后,伯益本可继位,可他让禹的儿子启继了位。伯益后裔因其先祖烧制酒具是黑陶,其首领就称为“墨胎氏”。墨胎氏以弧竹之地成为商的侯国,当了弧竹国的国君。啇末墨胎氏死后,按其遗嘱二儿子叔齐应嗣国君,可叔齐认为长兄伯夷礼应继承君位。兄弟二人推让不下,就先后来到了周国。周国国君西伯侯姬昌(文王)去世,其儿子姬发不顾葬父,就自立为武王,还急于向东征伐殷商。伯夷和叔齐再三劝谏,周武王就是不听。无奈,伯夷、叔齐二人不再要周的俸禄,也不再吃周的食粮,只以野菜延息,最终还是饿死在了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县西南)。周武王东征灭掉鄂国,又灭了殷商,建立西周王朝后,把次子邘叔封在了鄂国故地称邘国。伯夷和叔齐逊让君位,劝谏武王停止征战的故事也很快在邘国传开。到了汉代,司马迁把这个故事写入了《史记》,受到世人的赞扬。作为皇覃氏之根的故乡崇儒之士,更为伯益及其儿子伯夷、叔齐兄弟的礼义之举所感动,于是就把村名“益庄”改为“义庄”,以作永久纪念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