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狄公带着元芳与狄春在洛阳城郊四处走访,将萧家的底细也算是摸透几分。日落西山,三人便打道回府。
正是晚饭时分,沿路的村庄炊烟袅袅,狄公摇了摇手中折扇,笑眯眯的对身后的元芳道:“行了一日,肚子着实有些饿了。元芳啊,不如我们吃些东西再回去,你看如何?”说着话,狄公瞟了瞟路边的小饭铺,只见那铺子里坐着年轻后生,头上戴着宽沿草帽,看不清长相。那人见狄公的目光看向他,不由得躲闪着,低头看着手中空荡荡的酒杯。李元芳也注意到了这个人,自城郊到萧墨山庄,这人总会很是巧合的出现在附近人。这世上哪有那么巧合的事?会意了大人的意思,元芳道:“既然先生有此心,元芳岂能推辞!”
这儿会儿狄春是真的饿了,听到要吃饭自然是乐不得。不过那乡间小铺怎样都有些狭窄,他放眼瞧了瞧,只剩下那人的周围还有空座,便主动上前询问店家:“你这里可还有空座?”
店家是个年近五旬的老人,他环顾四周,对狄春道:“客官,实在不好意思,单独的座位是没有了,不知几位是否介意和这位公子同桌用饭?”
狄春回头看了一眼自家老爷,后者只是轻轻点头,狄春自然知道老爷从来都是不拘小节的人,于是走向桌前说道:“这位公子,此处已无座头,不知可否与您挤上一挤。”
戴草帽的男人抬起头,露出,不,确切的说是挤出一点十分勉强的笑容来:“无甚不可,几位请坐吧!”这人的声音十分清脆,丝毫没有男人的阳刚之气。不过狄春对这素不相识的路人究竟是男是女没什么兴趣,拉开他对面的长凳便引着狄公二人坐下。终于,那人缓缓抬起头,摘下了头上的草帽,露出一个女子的容貌来,她轻轻喊了声:“狄伯父。”
看到这人的容貌,李元芳心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原以为是个心怀鬼胎的不法之徒,谁知是位故人。
这女子是谁?又为何称狄公为伯父?这要说到许多年之前,元芳随狄公回并州探亲,并州有位夏员外,是狄公的故友,那夏员外家有个小女儿,那年不过二八年华,对李元芳一见倾心,而夏员外和狄公也有意促成这段姻缘,可那时边境时常有战事,李元芳有心前往右威卫,守卫边境。那时他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于是就耽搁下来。然而这夏小姐对元芳一片痴心,多年未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