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盐吧 关注:12贴子:25
  • 0回复贴,共1

转贴:盐的生理作用和中药用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Na和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K和HPO4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在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量中,Na占90%以上,在阴离子总量中,Cl占70%左右。所以,食盐在维持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体内水的动向。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有缓冲作用。Cl与HCO3在血浆和血红细胞之间也有一种平衡,当HCO3从血红细胞渗透出来的时候,血红细胞中阴离子减少,Cl就进入血红细胞中,以维持电性的平衡。反之,也是这样。
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强酸性,pH约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和粘液。胃体腺中的壁细胞能够分泌盐酸。壁细胞把HCO3输入血液,而分泌出H输入胃液。这时Cl从血液中经壁细胞进入胃液,以保持电性平衡。这样强的盐酸在胃里为什么能够不侵蚀胃壁呢?因为胃体腺里有一种粘液细胞,分泌出来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约l mm~1.5 mm厚的粘液层,这粘液层常被称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袭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溃疡。但饮酒会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溃疡的可能性。
此外,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 当细胞外液大量损失(如流血过多、出汗过多)或食物里缺乏食盐时,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减少,钾离子从细胞进入血液,会发生血液变浓、尿少、皮肤变黄等病症。 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一般为每人每天3 g~5 g。由于生活习惯和口味不同,实际食盐的摄入量因人因地有较大差别,我国一般人每天约进食食盐10 g~15 g。

【药名】食盐
【别名】盐、咸鹾
【汉语拼音】shi yan
【英文名】Salt
【归经】胃;肾;肺;肝;大肠;小肠经[1]
【中药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氯化钠(NaCl);因来源、制法等的不同,夹杂物质的质与量,都有所差异。普通常见的杂质,有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硫酸钠(Na2SO4)、硫酸钙(CaSO4)及不溶物质等。
【功效】涌吐;清火;凉血;解毒;软坚;杀虫;止痒
【考证】出自《名医别录》
【科属分类】钠化合物类
【拉丁文名】Natrii Chloridum
【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病;脑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
【资源分布】主为海盐及池盐、井盐。海盐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池盐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一带;井盐产于云南、四川。销全国各地。
【功效分类】清热药;凉血药
【性味】咸;寒;无毒
【药材基源】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体。
【用法用量】内服:沸汤溶化,0.9~3g;作催吐用9~18g,宜炒黄。外用:炒热熨敷或水化点眼、漱口、洗疮。
【出处】《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体内氯离子偏多,氯离子就是酸根离子。过多的氯离子使体内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造成血管收缩,从而引起高血压;之二是由于血脂偏高,使血管硬化,造成血管腔变窄,从而引起高血压。而氯离子和血脂都是体内的酸性物质。因此,高血压和酸性体质有着密切关系。
改善酸性体质是远离高血压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
一定要在饮食中注意,平时可以多吃些高纤维的碱性健康食品,坚持要少盐多醋,可以食用高浓缩的黑醋胶囊,醋酸可以抑制血液中钙的凝固现象, 氨基酸、醋酸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并抑制脂肪的合成,使脂肪不易堆积,血液清澈不粘稠。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近年来针对20世纪40年代关于食盐摄入过量是高血压发病率高的一种说法,出现了质疑。有研究指出,易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是饮食中的钙和钾过低,而不是钠摄入量过多。并认为,为预防高血压而采取的低盐饮食,可能会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摄入,因此低盐饮食不是无区别地对所有人都适合。


1楼2015-01-24 23: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