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水吧吧 关注:57,206贴子:4,300,348
  • 109回复贴,共1

看了三十的贴,我想说,什么是汉服,汉服的本质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贴进了汉服吧我肯定被封。。。
我一直觉得仅仅恢复“传统”的汉服,就是僵死的汉服。
因为那样恢复的话汉服就退化为现代“多元”文化中的一个小螺丝钉了。与其他的波普艺术,颓废艺术,原始文化艺术并列的一个单子。
结局就是小众圈内的意淫罢了。
西方话语霸权依然没有解除。
很久以前我们一直纠结于恢复汉唐宋明制度哪一个还是百家齐放,我觉得,都没有,追溯到最根本的问题上——中国人的审美体系是什么。
就算你把古装(我很不客气这么叫)复原的很好。。。但是你不能更新,你不能用这种美学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意识形态。使之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意识形态。


1楼2015-01-23 19:23回复
    而且你们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纯种汉服”的问题。
    实际上世界上没有纯种的东西。因为每一个事物都要与其他不是自己的东西进行交互。比如唐朝汉服,它糅杂的胡服元素——无论是样式和花纹,都不可否认。但是它是汉服。
    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最根本是由它的民族人格决定的。一个民族有为自己选择的能力,比如中国人是一个有自我人格的民族,我们要维系自己的主体,“我”,自我意识,即使我们经历了文革,还是一心独立自主地寻求发展与扩张。相反,“中华正统”台湾,则民族人格尽丧。成为了西方的附庸,没有自主意识的族群。无论岛民给自己保留多少满清元素,都不可否认他们丧失了人格自由。
    一个民族有人格,就会为自己负责,更新自己,对外交流。君不见折扇也不是纯种国扇,但是它就是国扇,因为它是中国人学习日本的结果。


    2楼2015-01-23 19:30
    回复
      2025-07-27 14:53: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当我们的国土被侵占,我们的组群被驱散,若干年后,是否还有那么一个民族叫做汉,是否还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1-23 19:41
      收起回复
        又要掐起来了吗


        IP属地:广东4楼2015-01-23 19:43
        收起回复
          汉服的本质只是一个载体,方文山徐娇等名人搞汉服,是为了名人的一个正面形象加曝光率以及聚集这类学生粉丝。商家搞汉服,只是发现一个商机,应市场需求和个人爱好。学生搞汉服,是为了提升逼格,拓展人际还有一个叫做理想的东西。改不改良不是任何一个人说了算的,它是顺应时代和市场自然产生的结果。没有对错,只有利益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5-01-23 20:03
          收起回复
            其实审美观是一种很重要的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汉服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汉服为基础的美学基本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少量的存在于国画中,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5-01-23 21:03
            收起回复
              从“人格”出发,很多东西就一目了然了。
              比如我们翻开大明衣冠图志,发现有百种汉服。
              过去的做法是“哪个”是“正统”汉服?水田衣算不算?
              或者更早的魏晋时期的算不算?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上百种之多”。
              答案很简单,审美,和索绪尔语言学一样,有共时,历史之分,共时是一个时期人们的审美,历时是一段时期的审美变化。历史的审美是共时审美不断演进的过程。我们问为什么有上百种之多,而不是一种,两种“正统”,是因为在这种共时的意识形态下,做出的自由选择。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图志根本就不可能包括一个时代所有的审美形态。古人实际上可能创造了上千种,上万种之多。各个村落,地区,风土,都可能创造出独特的审美,这又涉及到审美的地域性。不同地域,不同时空交互,又创造出不同的审美交流。比如很多古人也喜欢穿“古装”,宋人,明人穿魏晋时期的衣服。又比如明朝官服中大量的唐宋的遗留元素。
              第二,鉴于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体系,我们为什么非要选出某些正统汉服呢?几种汉服的价值得到承认,那为什么其他的就毫无价值呢?这就是割裂了形式与本质的统一。从形式上继承几个样式,不能体会到内在的审美的贯穿,统一。
              第三,民族人格决定了我们的自由选择,我们就要基于我们自己的审美,来打造自己的审美王国。我们有两大任务,总结历代美学的遗产,第二进行意识形态的分析。需要借助于哲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其他各色学科的支持。以打造一个新的“衣冠上国”,对,没错,也许很多你们看不上眼的“汉元素”就是未来的汉服呢。

              这就是国人们津津乐道的“日本人保留传统”。但在我眼中,这不叫保留传统,这叫死于传统。实际上日本人已经感受不到真正的和式灵魂了。
              从传统中找出几个形式的东西,进行东拉西扯的拼接,也叫传统么。早已丧失了民族人格。日本不断地西化,不值得反思么。


              7楼2015-01-24 07:48
              收起回复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仅仅要去“继承”汉服,还要制造新汉服。


                8楼2015-01-24 07:53
                回复
                  2025-07-27 14:47: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唔……又是个大课题啊
                  怎么说呢…“文化”这种东西。
                  包括楼主提到的“时代主流审美”“民族人格决定的民族审美”(我就乱起名了哈)。这些东西,古今中外貌似都是上行下效式的制造和传播。
                  这里“上行下效”,是指有那么一群“精英阶层”在制造和传播。比如春秋时期孔子为代表的“士”阶层、文艺复


                  IP属地:上海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0楼2015-01-24 11:21
                  收起回复
                    中学课本:
                    2,只有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富有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保证。
                    创新,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即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另外,文化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顺序。
                    3,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继承,而是有所继承,有所发扬,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创新即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富含时代精神的新文化的过程。
                    完毕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1-24 12:16
                    收起回复
                      嘛没怎么看懂后面的意思呢……不过前面审美体系那个有点道理的样子,感觉很多同袍入了坑审美都会和以前变好多


                      IP属地:浙江13楼2015-01-24 13:37
                      回复
                        基础不稳固的我是不是被忽悠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1-24 17: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