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汉文化吧 关注:66贴子:1,041

鳞君典故笔记(2015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举两得

战国时,齐兵伐楚。楚王使秦人陈轸去秦游说。陈轸至秦,秦王对陈轸说:你我谊属同乡,齐楚相伐,你看救好还是不救好。陈轸以两虎相斗为喻:“有两虎争人而斗,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得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齐楚今战,战必败。败,王起兵救之。有救齐之利,而无伐楚之害。”后以一举两得谓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1楼2015-01-16 09:43回复
    一冠三年

    南朝梁武帝萧衍,晚年溺信佛道,日食一餐,唯豆羹粗食而已。常于重云殿和同泰寺讲说,名僧学士及听众常万余人。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年,一被二年。后以一冠三年喻生活简朴。


    2楼2015-01-16 09:4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一钱太守

      东汉延熹年间,会稽太守刘宠,字祖荣。时会稽山民简朴,有年老而不入城市者。会稽官吏经常滋扰,民不得安。刘宠到后简除烦科,严禁非法,郡中大化。后被征为将作大匠,赴京到任。山阴县有五六老人,须眉皓发,每人集百钱以送刘宠。宠慰劳之,云:“父老何自苦?”对云:“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民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山里人出生鄙陋,从来不认识郡太守和朝廷要员。其他郡守当官时,派遣官吏索求剥削于民间,到晚上都不停止,有的狗叫到天亮,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当官以来,狗晚上不叫,百姓看不到官吏。我们年纪大了得到了贤圣的好官。如今知道你要离去,所以就自己拿东西送你)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耶?勤苦父老。”为人选一钱受之。后人称“一钱太守”。后以一钱太守作为官吏清廉的代称。


      3楼2015-01-16 09:46
      回复
        一败涂地

        秦二世元年,陈胜起兵而王。时沛地刘季(即刘邦)与樊哙等应沛令之召,以响应陈涉。继而沛令后悔,恐其有变,闭城拒刘。沛县狱吏曹参与主吏萧何同刘季相接,杀沛令以应诸侯,欲以刘季为沛令。刘季云:“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数让之后,乃立季为沛公。后以一败涂地喻彻底失败。


        4楼2015-01-16 09:47
        回复
          一傅众咻

          战国时,孟子问戴不胜:有楚大夫“欲其子之齐语(说齐国话)也;则使齐人傅(教导)诸?使楚人傅诸?”戴不胜曰“使齐人傅之。”孟子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喧哗打扰)之,虽日挞(鞭打)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后以一傅众咻比喻人多嘴杂事难成功;或谓因受不良环境影响,使人陷入窘境。


          7楼2015-01-16 09:49
          回复
            一意孤行

            汉武帝时,中尉赵禹,徙为少府。赵禹为人廉洁倔强,做官以来,家中无食客,公卿相继拜访赵禹,有所请托,赵禹一概拒绝。“务在绝知交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孤立行一意”,指独立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受干扰)。后以“一意孤行”引申为独断专行。


            8楼2015-01-16 09:50
            回复
              一箭双雕

              北周长孙晟,字季晟,性聪颖,善射。年十八,侍周为司卫上士。突厥摄图请婚,周以赵王招女(即千金公主)嫁他。因遣长孙晟送赵王女。送者颇多,摄图独爱晟,常共游猎。一次,有二雕并飞,摄图以两箭与晟,请他分别射取。晟驰往,见两雕正相争食,晟一箭连贯二雕,因谓一箭双雕。后以一箭双雕喻做一件事,同时达到两个目的。


              9楼2015-01-16 09:51
              回复
                一薰一莸

                薰,香草;莸,臭草。春秋时,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占卜,不吉利。占筮,吉利。献公说:“从筮。”卜人云:“筮短龟长,不如从长。”而繇(同谣,歌谣)词说:“专之渝,攘公之羭(公羊)。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专宠一人必将生变,夺去你的公羊。公羊指太子申生)献公弗听,立之。后一一薰一莸喻香臭在一起常为臭所夺,善为恶所掩。


                10楼2015-01-16 09:5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一遍千言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唐开元初,潞州常敬忠,十五岁明经,擢第数年之间,遍通五经。上书自荐,并云一遍能诵千言。乃赴中书考试。燕公遂出一书,非人间所见,令敬忠十遍背诵之。敬忠依命,七遍能背诵。燕公执本临试,诵毕,不差一字。见着莫不叹羡。即拜东宫衙佐,侍讲《毛诗》。后以一遍千言喻博闻强记。


                  11楼2015-01-16 09:53
                  回复
                    一写当十读

                    唐时张参为国子司业,手写九经,每言读书不如写书。唐高宗亦亲执笔墨写九经。文章灿然,始终如一日,为古帝王所未有。又曾亲写汉光武帝纪,赐执政徐俯曰:“卿劝朕读光武纪,朕思读十遍不如写一遍。今以赐卿。”后以一写当十读比喻人用抄写来记诵书的内容。


                    12楼2015-01-16 09:53
                    回复
                      一台二妙

                      西晋咸宁初,卫瓘、索靖俱善草书。瓘拜尚书令,加侍中;靖为尚书郎,时人号为“一台二妙”。后以一台二妙泛指同一官署中负有名气的两人。唐·韦应物 《路逢崔元二侍御避马且招以诗戏赠》诗:“一台称二妙,归路望行尘。”钱谦益 《送詹叶二御史赴南台》诗之二:“帝遣雄班重镐京,一台二妙遂先鸣。”


                      13楼2015-01-16 09:54
                      回复
                        一字师

                        唐僧人齐己为益阳胡氏子,少研究佛学,喜诗文,曾住江陵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与郑谷酬唱,积以成编,名《白莲集》。齐己作《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乃改“数枝”为“一枝”。因称郑谷为“一字师”。又,宋朝杨万里,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曾在馆中与同舍谈及晋干宝,杨万里误读“于宝”,一吏云:“乃干宝,非于宝。”万里云:“汝乃吾一字师。”


                        14楼2015-01-16 09:59
                        回复
                          一笔勾

                          北宋范仲淹,字希文,常以天下为己任。官至陕西四路安抚使,参知政事。锐意改革时政,考核官吏,使他们勤于政事。范仲淹取班簿,每见一不才者,姓名一笔勾去(撤去职务),以次更易(从下一级能胜任的官吏中补充)。故一笔勾(或一笔勾销),原指勾去不称职的官吏。后引申为除去、前事不提。马致远《双调行香子》:“自也羞,则不可一笔勾。”


                          15楼2015-01-16 10:00
                          回复
                            一木破天

                            东晋大臣王敦,久怀篡逆之心。一日梦见一木刺破青天。他问吴猛。吴猛说:木上一横,是个未字,未即不可,谓不可轻举妄动。后王敦谋逆未成,死于军中。后以一木破天比喻谋逆未成。


                            17楼2015-01-16 10:0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一世龙门

                              东汉时,朝廷日乱,纲纪废弛。当时独司隶校尉李膺执法不阿、不避权贵。时中常侍张让之弟张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虐杀无辜,闻李膺严厉,惧罪逃还京师,匿于张让家。膺知其状,捕获张朔,付洛阳狱,卒加诱杀。从此宦官畏惧李膺,不敢复出。因此李膺名声日高,人称“龙门”。凡士有被其接纳者,名为登龙门。龙门,即河津,水险不通,鱼鳖之属不能上。如上则为龙。后以一世龙门比喻官居显要。


                              18楼2015-01-16 10: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