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诗词学会吧 关注:59贴子:580
  • 3回复贴,共1

要警惕现在诗词发展的两个错误极端方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诗词到了唐宋就发展到了顶峰,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而且这一大批优秀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光照千秋的优秀绝伦的诗词作品。而唐宋以后由于戏曲小说曲艺的发展成了中国大多数人容易接受理解的文艺方式。这原因是那时大多数的中国人因为国家政治黑暗,百姓生活贫寒念不起书都是文盲,能够念得起书有文化的是少数人,只有这些少数人能够看得懂诗词,所以诗词的传播普及就走向衰败。到了近代人们发明了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游戏,手机,手提电脑,等等,这些带有强烈视觉冲击的新东西,吸引了大部分的年轻人的兴趣爱好,所以现在也导致了诗词走向了衰败。现在懂诗词的人不多,而会写作诗词的人更是少,那么能够写出有一定水平好作品的人,那更是凤毛麟角。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中国诗词很难,而现在关心学习诗词的人那都是真心爱好诗词的少数人。问题来了在这些诗词爱好者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随意现代诗派他们认为写诗没什么要求随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啊,太阳升起来了,小鸟在唱歌。”很多现代派的诗人就这么写,不过要叫我说这哪里是诗呀充其量就是散文。这种写法和观点纯粹就是糟蹋中国诗词。诗应该以律诗为主,有字数的要求和句数的要求。也有合辙押韵,上下对称甚至是仄仄平的要求。但是诗的总体要求是以最少的字数和句数来表现出最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内涵。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好记好读好听,哲理深刻,内容生动。比如;曹植的七步诗,孟浩然的春晓,李坤的悯农等等。如果写的诗很长那就应该归类为文章。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等等。咱们说的第二种 现象是死板派这种人认为写诗只是要追求表面严格按照律诗要求来写甚至是把重点放在仄仄平上。他们把写诗当成了写歌曲把好听放在了第一位,这样以来写出的东西是哲理混乱,自相矛盾,内容混沌不清,让人看后不知他在说啥。可以说这两种现象都是错误的。唐宋留下来的好诗词大部分都是短小精悍,思想哲理深刻,内容丰富生动。合辙押韵,这种例子很多仄仄平不重要更不是重点,好的内容是核心重点。


1楼2015-01-16 02:58回复
    补充一点,为什么说诗不宜写的过长,如果你写成白居易那样的《长恨歌》《琵琶行》那就成了文章,不应该归类为诗。因为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好记,好读,好背,朗朗上口。举个例子比如李白的《静夜思》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连文盲都会背可以说妇孺皆知并且流传了千百年。还有王维的《渭城曲》等等这些很容易改编成歌曲来传唱。相比之下能够背诵出《长恨歌》《琵琶行》的人那是少之又少更是难以改编成歌曲。如果真是把这种长诗完整的改编成歌曲那得唱一晚上,听的人会累死。再比如;陆游的诗《游西山村》和许浑的诗《咸阳城东楼》这两首诗并不算太长可是能够背诵下来的人很少,但是你要是说出其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那为什么能够记住其中的一两句名句但是却记不住全诗呢?这原因就是诗写的有点长。如果写成《静夜思》这种短小精悍的绝句那一定是很好完整的背诵流行传诵。所以说诗不宜写的像《琵琶行》《长恨歌》《兵车行》那样超级长,这就是超长的诗词应该归类于文章的原因。诗词要想繁荣发展广泛流传,在年轻人中间普及传承下去那就必须走短小精悍之路。


    2楼2015-01-16 11:50
    回复
      2025-05-22 06:17:42
      广告
      言之有理,余深有体会。特此问候,但现在诗词懂的人几乎微乎其微,特别在越来越高端,一流和二流就是一种境界和档次。而且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真的大有人在。叶公好龙,真假李鬼,只有在文学有很深的的造诣和学识的人才有资格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而在全国诗词方面能有过人之处,却如大海捞针。


      3楼2015-01-20 00:42
      收起回复